魯鑫
如果要選擇一種動物作為絲綢之路的“形象大使”,首選絕對是駱駝。駱駝最早在遙遠的阿拉伯半島和中亞一帶被馴化,它們隨著絲綢之路來到中國,成為我國古代藝術品中常見的形象。
駱駝有“沙漠之舟”的稱號,它性情溫馴、耐饑耐渴,而且鼻孔能自由開閉,蹄趾外有像海綿一樣的胼胝(pián zhī)體,能迎著滾滾風沙,踏著灼熱的流沙,陪伴旅人在絲綢之路上穿行。
西晉張華的《博物志》中記載,敦煌以西的沙漠中常常有地下暗河。每當經(jīng)過有暗河的地方,駱駝便會停下腳步,用腳跑地,人們從駱駝指示的位置向下挖掘,就能找到地下水。
據(jù)說,駱駝還能預知沙塵暴的來臨。當它俯臥身軀,將口鼻埋在沙中時,同行的旅人就知道駱駝開始“發(fā)布”沙塵暴預警了。
看,河北省磁縣東魏茹茹公主墓中出土的這件駱駝俑,正從俯臥狀態(tài)起身,它是不是剛躲過一場致命的風沙呢?
駱駝陶俑 北朝考古博物館藏
駱駝在我國古代文獻中又被稱作“橐(tuó)駝”。唐朝學者顏師古解釋說,這是因為駱駝總是馱著裝貨的大口袋,“橐”就是大口袋的意思。那么,駱駝背上鼓鼓囊囊、沉甸甸的大口袋里,裝的到底是什么呢?
答案自然是絲綢等貴重貨物!絲綢之路上,貿易成本非常高,商人們不僅要有財力的支持,可能還會付出生命的代價,因此他們運輸?shù)呢浳?,多?shù)是重量輕、價值高的絲綢、琉璃、寶石、香料、金銀器等,針頭線腦、糧食瓜果等貨物,他們一般是瞧不上的。商人之間通行的貨幣主要是西域諸國流行的金幣或者銀幣。
唐伎樂紋八棱金杯 陜西歷史博物館藏
除了貴重貨物,駱駝還會裝載商隊一路上所需的生活物品。比如,很多駱駝俑的駝囊下會壓著兩塊長方形木排似的物品,這是商人用來搭帳篷的折疊支架。
彩繪釉陶載物駱駝俑陜西歷史博物館藏
唐朝的駱駝俑中還有一種特殊的類型——載樂俑???,這匹強壯的駱駝昂首挺胸,背上居然搭起了一座小小的舞臺,5 位男性表演者正在賣力演出。根據(jù)觀察和推測,他們吹的是觱篥(bì lì),敲的是鼓,彈的是琵琶,跳的是胡舞。
三彩釉陶載樂駱駝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作為絲綢之路上的形象大使,駱駝所承載的絕不僅是商品,還承載著東西方的文明,它們不只是“沙漠之舟”,還是“藝術之舟”“文化之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