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法國政府將阿基坦、利穆贊、普瓦提埃-夏朗德合并為“新阿基坦大區(qū)”。不同于相對寒冷閉塞的法國北方,這片法國西南的土地在歷史上顯得更加開放多元,尤其是在中世紀,阿基坦公國雖然名義上受封于法國國王,但得益于“山高皇帝遠”的地理位置而有一定的政治和文化獨立性。11世紀,以阿基坦公爵威廉九世為代表的游唱詩人(troubadour)文化逐漸興起,經(jīng)過2個多世紀的繁盛,最終隨著14世紀上半葉黑死病的大流行以及戰(zhàn)爭的爆發(fā)而衰落并消失。
12世紀初,威廉九世對初建于9世紀的普瓦提埃宮進行重建,這不僅為彰顯自己的財富和榮譽,更是為歡迎一位遠道而來的貴客——當時著名的威爾士吟游詩人戴維多的布萊德里(Blédri ap Davidor)。與保持著吟游傳統(tǒng)的凱爾特詩人(Celtic bard)不同,中世紀早期的法蘭西娛樂生活匱乏,音樂和歌唱被局限在修道院的高墻之內,是僧侶們用來學習《圣經(jīng)》的工具,而經(jīng)過加洛林文藝復興后,包括音樂在內的“四術”才開始被傳授給修道院學校中的世俗子弟。威廉九世自幼就在普瓦提埃主教座堂學校中接受了良好的音樂教育。成年后,他便立志于將歌唱的藝術在宮廷中進行推廣。
戴維多的布萊德里在阿基坦公爵的宮廷中娓娓講述了一個浪漫卻悲傷的凱爾特傳說:康沃爾郡騎士崔斯坦與愛爾蘭公主伊索德在誤飲下本是為國王準備的愛情飲料后,不幸墜入愛河。由于公主與國王有婚約在先,深愛著對方的兩人被迫分開,崔斯坦騎士不得不另娶他人。某一天,崔斯坦在戰(zhàn)場上身負重傷,即將死去,只有伊索德公主可以救他。他派船去接公主,并派人囑咐,若能前來,必要在船上揚起白帆。公主聽聞后心急如焚,立馬掛上白帆去救心上人,但崔斯坦的妻子看到伊索德公主乘船歸來,妒火中燒,竟對崔斯坦說船上掛的是黑帆。認為自己被愛人拋棄的崔斯坦萬念俱灰,撒手人寰。
中世紀西歐的騎士文學伴著游唱詩人的琴聲而誕生。除了邀請歌手,威廉自己也是一名游唱詩人,并被后世譽為“最古老的游唱詩人”。他創(chuàng)作的詩歌常常以英雄、榮譽和對女士的愛慕,特別是發(fā)生在高貴的騎士與貴族女士之間的“宮廷愛情”為主題?;顫娸p浮的歌曲溫暖了冰冷的城堡,當時的人們對游唱詩人表演的熱情可與今天的人們對電影院的喜愛相媲美。
不過有一些歷史學家認為,盡管威廉九世對游唱詩人文化的傳播作出了極大的貢獻,但他卻并非開端。有學者認為,游唱文化最早興起于11至12世紀之交的十字軍東征時期。一些貴族將領將自己去往黎凡特漫漫征程中的所見所聞編成詩歌,回到西方傳唱給后人。根據(jù)一位12世紀的法蘭西編年史家杰弗里·杜布勒伊的記載,穆斯捷旺塔杜爾(位于法國新阿基坦大區(qū)科雷茲?。┳泳粑乃喽鞯陌2既R二世“在詩歌上給人帶來了極大的歡樂”。因為關于這位子爵的詩歌的記載在編年史中早于威廉九世而出現(xiàn),所以部分史學家認為他才是游唱詩歌的開端,但很不幸,他的詩歌一首都沒有流傳下來,而威廉九世的作品則因他的高貴身份而得以保留至今。
“我放任自己委身于她
而她則成為我的領主
莫要用佳釀使我臣服
若我已醉倒在她的美貌之中
只因我此生為她而活
她無盡的愛便是我的給養(yǎng)”
—— 威廉九世
在幾代阿基坦公爵和當?shù)刭F族的大力支持下,行吟詩人的組織和體系逐漸發(fā)展出來。有些詩人自彈自唱,而另一些詩人則會雇別人來吟唱他們的詞句,這種專職演奏和唱歌的人被稱作“行吟詩人” (jongleur),雖然名義上是詩人,但是他們從本質上來說并非創(chuàng)作者。他們從小就被送進修道院中學習如何彈奏各種樂器,最拔尖的演奏者能精通六七種不同的樂器。學成后,他們要么跟著一位行吟詩人到處演奏,要么就長期定居在某位貴族或領主的宮廷中,在晚宴或慶典上展現(xiàn)自己的才藝。
要知道,在當時的阿基坦,行吟詩人也可以體現(xiàn)貴族的聲望。有能力把盡可能多的音樂家吸引到自己的宮廷中,這不僅是對貴族品位的肯定,而且還是對封建領主權力的展示。在這種環(huán)境下,阿基坦的游唱之風吹進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詩人們的吟唱不再局限于男女之情,歌曲創(chuàng)作主題被拓展到了其他領域,“諷刺詩”(sirventès)用來批評社會中的不良現(xiàn)象,“舞曲”(ballade)使人翩翩起舞,“悼亡詩”(planh)則寄托了對亡者的哀思。有些將領甚至開始讓詩人在陣前吟唱,以激勵士氣,或是抹黑敵人。
1137年,威廉九世的孫女阿基坦的埃莉諾嫁給了法蘭克國王路易七世。隨著她一起來到北方的還有游唱詩人的歌曲。在編年史家瓦特雷洛斯的蘭伯特的記載中,崇尚自由開放的埃莉諾與宗教氣息濃厚的巴黎格格不入,她常常不顧丈夫的反對將游唱詩人們迎入宮中,其中一位名叫馬卡爾布魯?shù)脑娙司鸵蛟谠姼柚谐綄ν鹾蟮膼鄱宦芬灼呤磊s出了宮廷。不過在“文化沖突”下,游唱文化依然流傳到了北方,13世紀,法國北部行吟詩人(Trouvère)受阿基坦游唱詩人們的影響,不同于南方詩人們使用的奧克語,使用本地方言(也就是古法語)來創(chuàng)作抒情詩。一些貴族婦女也開始用這種形式進行創(chuàng)作,她們的許多作品手稿流傳至今,代表人物包括路易八世的妻子卡斯蒂利亞的布蘭奇和洛林公爵夫人格特魯?shù)隆?/p>
1152年,埃莉諾與路易七世離婚,不到2個月后迅速嫁給了年輕的英格蘭王位繼承人亨利二世。在海峽的另一邊,她仍舊贊助著游唱詩人,歡迎他們來自己的宮廷,詩人伯納特·德·文塔多恩因受她保護,曾在自己的詩中親切地稱呼她為“諾曼女王”。而她的女兒香檳伯爵夫人瑪麗則是克雷蒂安·德·特魯瓦的贊助兼保護人,后者被譽為用古法語創(chuàng)作亞瑟王傳說的第一人,也是中世紀騎士小說的奠基人之一。
13世紀,受到法國西南部所興起的“異端”活動的威脅,羅馬天主教會開始收緊權力。早在1179年,IPUdWxPKxFv7xOKKrD3r5PWOo8b3xc4FhvsOBNIgi1I=羅馬教宗亞歷山大三世召開評議會,正式宣布法國南部阿基坦地區(qū)的卡特里派為異端。多次試圖同化無果后,1209年,教皇英諾森三世發(fā)起了“阿爾比十字軍”,企圖通過暴力鎮(zhèn)壓的手段消滅這一異端,這就是異端裁判的開始。
亂世中,貴族們忙于武力斗爭,大批游唱詩人因此失去了贊助人或者領主的保護而紛紛離開阿基坦地區(qū),前往意大利北部。曾經(jīng)紅極一時的“宮廷之愛”成了道德敗壞之舉,受到教會打擊。而留下來的詩人們拿起樂器,用自己唯一的武器為滿目瘡痍的家園抗爭。
圖盧茲伯爵雷蒙六世以諷刺詩的形式,在寫給阿拉貢國王佩德羅二世的一封信中提到,希望聯(lián)合力量,共同對抗入侵者。就像每一位阿基坦地區(qū)的貴族,圖盧茲伯爵的宮廷也為很多游唱詩人在亂世中提供了些許保護。其中一位名叫佩爾·卡德納爾的詩人,在其創(chuàng)作的諷刺詩中,毫不留情地批判了當時教會和教士們道德的敗壞:
“我崇尚知識勝過信仰
我把‘我相信’換成‘我知道’
我為了說出真相而不再說謊
……
無論是鵟鷹還是禿鷲
他們對腐肉的向往
都不及道明會腐朽的教士
對財富的渴望”
——佩爾·卡德納爾
1337年,英法百年戰(zhàn)爭開始,法蘭西貴族們紛紛卷入與英國的領土爭端,1347年,黑死病在馬賽登陸,戰(zhàn)爭與疾病在這片土地上肆虐,文化與藝術變得不再重要,曾經(jīng)輝煌一時的游唱詩人也終究銷聲匿跡。
近幾年,阿基坦地區(qū)的各個城市都在努力保護并發(fā)揚當?shù)氐挠纬娙宋幕?016年11月17日,由法國文化部聯(lián)合舉辦的游唱詩人音樂會“伯納特·德·文塔多恩的歌”在普羅旺斯省的波城古堡拉開帷幕,醉心于行吟文化的現(xiàn)代歌唱家們重新為古老的詩歌注入著活力。
2019年1月18日,普瓦提埃市政府正式收購了威廉九世曾經(jīng)居住的普瓦提埃宮,目的是在保護這一古跡的前提下,將其改造為一個致力于藝術文化交流的實踐中心。2020年,宮殿項目負責人邀請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們參與為期3個月的文化活動,在歷史遺產(chǎn)與當代創(chuàng)作中架起橋梁。宮殿中,與修復工作一起進行的,不僅有豐富的文物展覽,更有音樂會、研討會甚至擊劍比賽等各種活動。
威廉九世的宮殿里,游唱詩人們曾盡情創(chuàng)作,經(jīng)過9個世紀的顛簸,普瓦提埃宮如今重新成為文化與藝術的避風港。
(責編:劉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