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
《茶錄》中輯有“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體”,意言一盞色澤香味俱全的茶對水的要求十分高。古代文人雅士喜飲茶,茶又借水而發(fā),便有以泉水、雪水、梅雨水、溪水等來入茶之道。
水清輕甘潔,方能使得茶香馥郁醇厚而又不損茶味。雨水為無根之水,飲來頗為甘洌;山泉水藏于深林,慢流于山石之上,其味香隱;雪水質輕,入口如含冰玉。蠲水烹茶去,不論是與三兩好友共賞,還是自斟細品,皆不失為一樁風雅之事。
櫳翠庵中花木繁盛,鳥啼空鳴,雅靜十分。曹公筆下的妙玉親捧了一個海棠式雕漆填金云龍獻壽的小茶盤,為賈母奉上一杯老君眉。賈母問妙玉是用什么水沖泡的,妙玉笑回道:“是舊年蠲的雨水?!?/p>
蠲,有積存之意。奉上一杯舊年雨水烹的茶,既顯雅趣,又不失待客之道。不僅妙玉如此,以雨水入茶也是清代蘇州地區(qū)的一項舊俗。《清嘉錄》中便有載,每逢梅雨時節(jié),人們皆準備好水缸、瓷甕之類的器皿,收集雨水供烹茶之需,其名曰梅水。
《紅樓夢》中的妙玉給眾人都奉了茶后,便邀了黛玉、寶釵二人進入耳房,另泡了一壺茶供她們品賞。寶玉隨后悄悄地跟了進去,打趣起她們背著眾人吃起“體己茶”來。而這壺“體己茶”所用之水來頭可大,此水乃是梅花上的雪化來,藏在鬼臉青甕之中,已有五年之久。相比雨水入茶,以雪水入茶自然需多費些氣力。
首先需得“集雪”,如妙玉所集梅上之雪一般,以樹木花枝上的散雪為最佳;接著便是“融雪”,將雪水以小火煮沸,去除雜質后晾涼;最后則要“藏雪”,將雪水密封在甕罐之中,藏于地下或陰涼之處。藏雪如藏酒,年數(shù)越長,味道越好。梅花之香幽雅清新,花上之雪沾染了香氣,泡來的茶自然是非同尋常。梅花又是高潔之花,須得寶釵、黛玉這般清雅的佳人,妙玉方才舍得開甕取雪,共同品賞。
陸羽曾在《茶經(jīng)》中寫道:“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在幾種水中,他將山水視為等級最優(yōu)者。山水,即山泉水,它隱伏于地下,于山林深處才可覓得。泉水潺潺流于乳石之上,香隱而清亮。要知這泉眼何處尋得,還需問那常居山中之人。
你瞧,那樹下有一人正捧書飲茶,又一襲布衣,想必是個山居客。你若問他在做什么,他定會回你道:“深居山中,能有何事操勞呢?不過是采些松花釀酒,收些山水煎茶罷了?!蹦闳粼偌殕査剿翁幙傻?,他便信手一指,指向那密林深處。
他便是張可久,元代著名散曲家、劇作家。張可久向來喜歡吃茶,他有曲言:“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庇辛艘煌羟迦?,他才好于黃昏月出時,執(zhí)起經(jīng)書,時而觀賞天際邊尚存的云霞讀讀書,時而往手邊正沸著的茶壺中添些山水。
月掛樹梢,小壺中的茶水騰起一股白色的水氣,再也沒有比這山林更讓人心安之處了。
想來院中蓄梅水的瓷甕,也該是滿了七八分了,集來的細雪埋在那土下也有些時日了,涓涓流著的泉水也應灌滿了水甕。你不必為選何種水入茶犯難。
四季有時,春日飲梅水,冬日融雪來。只需架好木枝,升起小火,選上一種相宜的茶葉??茨垩渴嬲谷缱?,嗅茶香細膩綿長。
茶煎上了,總有相配的好水,也自有相配的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