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我,體內(nèi)有一座隨時可能爆發(fā)的“火山”。媽媽說我叛逆了,我卻覺得我只是長大,變得不一樣了??蓩寢屵€是把我當小孩,不能理解我內(nèi)心的想法。這讓我很苦惱,不知道怎么去溝通,表達自己的意見。
考試壓力大的時候,我情緒低落,面對媽媽的噓寒問暖只覺得煩躁不已,忍不住想發(fā)火。媽媽也委屈得不行,有時候甚至?xí)谖颐媲翱奁N乙幌氲綃寢屛羧盏男羷诤透冻?,心里也很愧疚!可下一次我心情煩躁時,還是會對她表現(xiàn)出不耐煩的樣子。如此循環(huán)往復(fù),我們都很累、很難受,彼此愛著卻感受不到任何溫暖。這個月就要過母親節(jié)了,我該怎么打破這種局面,讓媽媽知道我其實很愛她呢?
黃思穎
寫封信給你愛的她
鄭思雨:既然面對面聊天效果不佳,你不妨給媽媽寫一封信,趁著母親節(jié)向她表達祝福,再說說你最近遇到的煩惱,和媽媽進行一次深度交流。我也不擅長說話,但寫信時我有充足的時間組織語言、斟酌措辭。把問題梳理清楚了,說不定媽媽可以給你想要的答案呢?
親子關(guān)系也需要新鮮感
周馨逸:每天兩點一線的生活,換成誰都得發(fā)瘋,媽媽再嘮叨幾句,你的“火山”就噴發(fā)了。你可以和媽媽下廚、散步,周末來一次短途旅行,去新開的餐館打卡,到手工店里做手工……嘗試點不一樣的事情吧,天天盯著學(xué)習(xí)和考試,確實太壓抑了!
放下沒必要的“面子”
黃子燦:這讓我想到一個短視頻,兒子失手打翻了母親曬的紅薯粉,站在原地不知所措,而從母親的角度看,勞累了一天的成果沒了,也讓人無限心酸。母親有母親的苦,孩子有孩子的苦。這時候,一個擁抱,一句安慰,對雙方都特別重要。所以,不要吝嗇你的語言,勇敢地告訴媽媽你愛她,這可能有點“羞于啟齒”,但不開口怎么化解誤會呢?
拒絕無效溝通
趙怡可:因為在乎彼此,媽媽才會為你的態(tài)度而哭泣,你也會在事后心存愧疚。下一次發(fā)脾氣前,你可以先冷靜幾秒,想想自己到底是在解決問題還是在宣泄情緒。如果是后者,趕緊打??!
愛的表達不拘泥于形式
李秋萍:我討厭我的媽媽,她嘮叨又煩人,總用我不喜歡的語氣訓(xùn)我,總讓我招呼不熟的親戚;但我更愛我的媽媽,她會事事以我為先,無條件地包容我,所以我才敢肆無忌憚地向媽媽“開火”。其實我們都生活在愛意滿滿的家庭中,不需要有太多顧慮,用任何方式表達,媽媽都能感應(yīng)到我們的愛意。
正視與母親的愛恨糾葛
張月燕(心理老師):
同學(xué)們已經(jīng)給出不少具有操作性的解決方法,那我就來聊聊讓愛難以說出口的內(nèi)在拉扯吧。關(guān)于長大,我們更容易被自立的積極意義占據(jù)目光,卻忘了自立也意味著孩子要離開母親。分離必然存在寂寞和失落的一面,這一面無論是對母親還是對孩子,都是困難的。雙方在這個過程中一定會出現(xiàn)不可避免的情緒共振和失調(diào)。母親留戀孩子曾經(jīng)的聽話依賴,留戀孩子和她親密無間,同時又希望孩子像大人一樣體諒她的失落,寬慰她的委屈。而處于青春期的你,更是容易被愛與恨兩種相反的感情所糾纏,既希望內(nèi)心的焦躁和混亂感能被母親包容,又想要逃離母親的控制。
這是一段個人發(fā)現(xiàn)的特殊時期,是父母和孩子都必然要參與的分離體驗。必須經(jīng)由時間磨礪,雙方才能抵達“獨立”后好的那一面。在此期間,需要避免兩個極端——無條件地平息沖突或強硬地扼制抵觸。剩下的,請盡可能抱著“讓它發(fā)生”的心態(tài),或許你和媽媽的愛反而更容易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