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趙怡可(杭州外國語學校)
答=沈奇嵐
沈奇嵐:策展人,作家,藝術評論家
問:
最近大家越來越多地提到“審美降級”這個詞。從影視作品中的角色妝造,到音樂的通俗化,莫名其妙的服飾成為潮流,稀奇古怪的繪畫成為“藝術”……我們的審美真的降級了嗎?還是說,這些變化順應了當前快節(jié)奏的社會,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審美?
答:
宣稱“審美降級”是一個看上去厲害,但暗含優(yōu)越感和語言暴力的陷阱?!敖导墶币馕吨o各種關于美的表現(xiàn)形式做了評分,而評論別人是“降級”,便意味著自己是某種高級,而且似乎天然地擁有了一種正確性,可以隨意評判他人的選擇。這是一件危險的事,意味著在一個線性序列上排列人的順序。在這個邏輯下,必然也會有人覺得你的審美不夠高級。如此比來比去,只能互相傷害,沒有什么建設性。
這本是個多樣化的世界,審美的意義在于拓寬對生命、對世界的理解。審美是關于拓展自身理解力的一種訓練。比如針對“莫名其妙的服飾成為潮流”這個現(xiàn)象,可以去理解其背后的原因。沒有事情是真的“莫名其妙”的,理解背后的緣由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他人和世界。當年,染發(fā)是少年人表達自己身份和存在感的方式,雖然長輩們覺得不可理解。少年人長大后,建立了自己與世界的穩(wěn)定關系,就不再需要用染發(fā)來進行自我表達。如今大家習以為常的牛仔褲在剛面市的時候,也被評價為不可接受的糟糕審美,但那是一代人的自由表達方式。審美是一個理解自己的過程,自己的審美會變,別人的審美也會變。重要的是先理解緣由,再在理解之后做出自己的選擇和判斷。歡迎來到一個有更多選擇的時代,我們需要的是更多的耐心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