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建軍
“翠蓋佳人臨水立,檀粉不勻香汗?jié)瘛R魂囷L來碧浪翻,珍珠零落難收拾?!彼稳硕叛芄P下的《雨中荷花》,描繪了夏日荷花于清風水波窆間的動人情景。炎炎夏日,來到碧波蕩漾的湖畔,走進花的世界,欣賞一泓綠水、萬點紅蓮,爽心悅目。那亭亭玉立的荷花,如美人一樣端莊秀麗,尤其雨后斜陽之下,花苞濕潤晶瑩,荷葉隨風搖曳,水珠在綠葉上滾動,如珍珠般折射出七彩陽光,愈加光彩奪目。
荷花,又名蓮花、藕花、水芙蓉,為睡蓮科水生草本植物,在我國有3000多年的栽培歷史。相傳吳王夫差曾在太湖之濱的靈巖山離富,為西施筑建“玩花池”,以便其觀賞荷花。屈原的《離騷》中也有“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的句子。起源于蘇州的荷花節(jié),古稱“觀蓮節(jié)”,每年農(nóng)歷六月二十四日舉辦,可上溯至六朝時期。荷花節(jié)期間人山人海,清代詩人邵長蘅的“六月荷花蕩,輕橈在蘭塘?;▼捎臣t雨,語笑熏風香”,沈朝初的“蘇州好,甘四賞荷花。黃石彩橋停畫鶿,水精冰窖劈西瓜,痛飲對流霞”,描寫的就是當時的熱鬧情景。
自古以來,有“泥中玉骨,水上仙花”之稱的荷花,既樹立了綽約端莊、志趣恬淡的形象,又象征“上催芙蓉赤,下助玉藕白”的獻身精神。它從破土開花到殘落成泥,歷經(jīng)風霜和坎坷,始終不變的是一種不屈的傲骨、一種永不低頭的信念。這種品質(zhì)也贏得了人們的崇敬。
荷花作為文人墨客歌詠的藝術(shù)形象,相關(guān)題材的文學作品數(shù)不勝數(shù)?!澳樐佅戕顾朴星?,世間何物比輕盈。湘妃雨后來池看,碧玉盤中弄水晶?!碧迫斯鸬摹杜罨ā?,寫出了荷花清新、嬌嫩的形象與姿態(tài)?!昂扇~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蓖醪g的《采蓮曲》恰似一幅水墨畫,描繪了因賞花思花而不覺入來的情景。“蓮子不可得,荷花生水中。猶勝道傍柳,無事蕩春風。”孟郊的詩,前面詠蓮子,后面吟荷花,相映成趣。宋代理學家周敦頤在《愛蓮說》中寫出了荷花的神韻和品格:“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他隱居廬山,在蓮花峰下選荷塘筑屋,取名“愛蓮書堂”。歐陽修在《荷花賦》中描寫荷花的美姿奇香:“可以嗅清香而折酲,可以玩芳華而自逸……”“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的即景小詩,勾畫了西湖風光和紅花綠葉的美景。
現(xiàn)代散文家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詳細描繪了荷塘的動人情景:“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現(xiàn)代作家洛夫在《一朵午荷》中,寫出了雨中荷花的別致韻味:“我們印象中的荷一向是青葉如蓋,俗氣一點兒說是亭亭玉立,之所以亭亭,是因為它有那一把瘦長的腰身,風中款擺,韻致絕佳。但在雨中,荷是一群仰著臉的動物,專注而矜持,顯得格外英姿勃發(fā),矯健中另有一種嬌媚。”
我國古代詩人還喜歡用荷花來比喻愛情。隋朝杜公瞻以《詠同心芙蓉》贊譽愛情之永恒:“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莖孤引綠,雙影共分紅。色奪歌人臉,香亂舞衣風。名蓮自可念,況復兩心同?!碧拼醪凇恫缮徢分?,也以“牽花憐共蒂,折藕愛連絲”贊美夫妻的恩愛和忠貞?!霸娤伞崩畎诅娗楹苫ǎ蕴枴扒嗌従邮俊?,他在《折荷有贈》詩中寫道:“涉江玩秋水,愛此紅蕖鮮。攀荷弄其珠,蕩漾不成圓。佳人彩云里,欲贈隔遠天。相思無因見,悵望涼風前?!泵魅顺惖摹恫缮徢罚嗍墙杌▽懬椋骸拌l(fā)干花動,風傳一水香。傍人持并蒂,含笑打鴛鴦?!?/p>
荷花以色、香、姿、韻獲得“花中仙子”美稱,同時,其身居池水之中,不與百花爭春,不與群芳競艷,最具謙德。在我國,荷花與民間禮俗有著密切聯(lián)系。如向他人饋贈荷花,表示贊美對方清廉的人品;向新婚夫婦送上一對并蒂荷花,祝愿他們家庭美滿、白頭偕老,再向婚床撒紅棗、桂圓和蓮子,祝他們早生貴子。
我國種植荷花的地方很多,如杭州西湖、揚州瘦西湖、濟南大明湖,都是賞荷的好去處。郭沫若游覽大明湖時,還在歷下亭北側(cè)名士軒留下一副楹聯(lián):“楊柳春風萬方極樂,芙蕖秋月一片大明?!表n愈的《盆池五首》,則道出了家有盆栽荷花的樂趣,其中有言:“莫道盆池作不成,藕梢初種已齊生。從今有雨君須記,來聽蕭蕭打葉聲?!?/p>
(選自2023年6月27日《中國文化報》,有校改,原標題為《夏日賞荷悅目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