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涌佩
一天上午,我正在批改作業(yè),一張紙條從小雨的作業(yè)本中滑落,上面寫著:“徐老師,小雪準備中午找人去廁所打小方,您快幫幫小方!”我立刻找到小雪,仔細問明了原因,解開了誤會。事后,我問小雨:“你怎么知道小雪要欺負小方?”小雨說:“兩個星期前,小雪就在教室里憤怒地抱怨小方,當時我并沒有在意,直到小雪準備動手時,我意識到事態(tài)嚴重,才決定告訴您?!蔽医又鴨枺骸鞍嗌嫌袔讉€同學知道這件事?”小雨說:“全班同學都知道小雪和小方有矛盾,但很少人知道她準備找人打小方?!?/p>
根據(jù)小雨的回答,我分析大多數(shù)同學置身事外的原因:一是在欺凌事件初期,旁觀者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二是學生不能切身感受被欺凌者的無助,缺乏阻止欺凌事件的正義感;三是學生不知道如何正確干預欺凌事件。
旁觀者的積極干預能有效遏制欺凌事件的蔓延。于是,我嘗試在班級開展一系列活動,喚醒更多的旁觀者。
換位感受,喚醒同情心
為了喚醒同學們的同情心,我在班級開展了“我有話說”活動。我提供了兩個主題:1.你是否被嘲笑、被孤立過?請描述當時的心情和感受。2.回顧自己曾目睹或聽說的欺凌事件,被欺凌者是什么樣子的?我請學生任選一個主題,在一周后的班會課上分享。
然而,當天的班會課只有兩三名學生愿意分享。于是,我講起自己的經(jīng)歷:“我上小學的時候,因為個子矮,一名男生總叫我‘小矮人,他每叫我一次,我都恨不得鉆到地里。后來,叫的人越來越多,我甚至不想上學了。”說完后,很多同學說自己也有被取綽號的經(jīng)歷,與老師的感受相同。于是,我再次布置了這項任務,希望更多學生能敞開心扉。果不其然,在第二次班會課上,不少同學舉手分享,他們的言辭中充滿了“苦惱”“恥辱”“難堪”“恐懼”等詞語。
接著,我邀請選擇第二個主題的學生分享。一名同學沉重地講述了她在女生廁所目睹的欺凌場景,被欺凌者默默承受著耳光,全程沒有抬頭;另一名同學則講述了初中時期兩個班學生“約架”的慘烈場面,弱者在暴力面前無力反擊。雖然只有5名學生曾目睹過欺凌事件,但他們的描述讓全班同學都很震驚。我順勢引導他們想象被欺凌者的感受。小雨舉起手說:“他們會很痛苦,覺得孤立無援,甚至懷疑自己的價值,陷入抑郁情緒中無法自拔。”
小雨的回答引發(fā)了同學們的共情,越來越多同學舉起手,我有意看向小雪,她與我對視后也舉起了手,說:“我從來沒想到欺凌的后果這么嚴重,欺凌者一時的沖動會把被欺凌者推入絕望和抑郁的深淵?!蔽译S即表揚了小雪的坦誠。最后,大家一起總結了本次班會:被欺凌者的無助和絕望會成為伴隨他們一生的心理陰影,而旁觀者擁有改變的力量。
我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案例中感受被欺凌者身體和心理上的雙重折磨,拒絕當置身事外的旁觀者。
情景模擬,激發(fā)正義感
在對旁觀者心理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很多旁觀者不敢為被欺凌者發(fā)聲。因此,讓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鍛煉發(fā)聲行為,感受挺身而出后的成就感,這對旁觀者非常重要。
為了讓學生親身體驗制止一場欺凌事件的成就感,掌握旁觀者積極干預的正確方法,我設計了一個情景:A同學性格膽小內(nèi)向,不善言辭,B同學就給A取綽號,并多次在公共場合以A為笑柄,甚至隨意翻動A的物品。面對B的行為,A表達了自己的不滿,然而B卻揚言找人群毆A。全班學生分成4個小組,每組中1人扮演A,1人扮演B,其他人扮演旁觀者。小組討論怎樣處理這件事,一周后通過情景表演的方式展示。
在情景表演中,我欣喜地看到每個小組的旁觀者都選擇了積極干預,他們或巧妙地化解沖突,或勇敢地站出來制止,展現(xiàn)出了令人贊嘆的勇氣和智慧。我趁熱打鐵,開展了幾項活動,增強他們的正義感。
1. 分類采訪,感受正義感
我請扮演不同角色的同學談談感受。
被欺凌者:當有人愿意站出來,我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當他們陪在我身邊、想辦法幫助我時,孤獨感和無助感就消失了,心中只有感動。
欺凌者:我一時情緒失控才做了錯誤的行為,是旁觀者的積極干預讓我清醒。當我看到大家用溫和的話語安撫我,堅定地站出來阻止我,我才意識到自己的沖動行為可能造成的嚴重后果。
旁觀者:我原本以為挺身而出會很難,但當我真正去做時,發(fā)現(xiàn)很多人會和我站在一邊。阻止一場欺凌事件讓我覺得自己是一個英雄。
這場情景模擬,讓同學們意識到了旁觀者的積極干預能有效疏解欺凌者與被欺凌者的情緒,切身感受到邁出那一步、喊出那一聲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困難。
2. 歸納整理,掌握正確方法
為了讓學生掌握積極干預的正確方法,我組織各小組派代表分享他們干預的時機和策略。
小組1:“在B首次拿A開玩笑時,旁觀者溫和地提醒B行為不當,并安撫雙方的情緒,一場欺凌事件可能會被消滅在萌芽中。”
小組2:“當B的欺凌行為升級,并尋找?guī)褪謺r,一名旁觀者報告班主任,兩名旁觀者對B進行情緒安撫,其他人則勸阻‘幫兇不要參與其中,一場欺凌事件可能會被有效阻止。”
小組3:“在B一行人把A擠在角落,準備實施欺凌時。一些旁觀者站在A旁邊保護他,一些旁觀者將欺凌者拉離A,一名旁觀者爭取現(xiàn)場所有旁觀者的支持,撲滅欺凌事件的烈火?!?/p>
小組4:“如果旁觀者無法控制局面,可以一邊勸解拖延時間,一邊撥打110求助?!?/p>
通過一系列分享,學生歸納出旁觀者積極干預的3個關鍵時間點——欺凌行為初現(xiàn)端倪時、欺凌者情緒沖動時、欺凌行為發(fā)生時,掌握了相應的干預方法——情緒疏導、現(xiàn)場拉架、尋求外援等。
組建團隊,激活行動力
根據(jù)大家總結的積極干預方法,我設立了5個“反校園欺凌分隊”——細心觀察隊、耐心疏導隊、大力拉架隊、呼叫外援隊、和諧公關隊。每隊均由一名班干部負責招募成員,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特長、性格、體形等選擇隊伍。此外,還有一個特殊的“現(xiàn)場應急隊”,專門在欺凌事件現(xiàn)場為積極旁觀者助威。短短一天時間,各分隊人員已經(jīng)招募完畢。我觀察到,情緒容易激動的小雪加入了“大力拉架隊”,心思細膩的小雨加入了“細心觀察隊”,小方則加入了“呼叫外援隊”。我引導各分隊制訂本隊的工作細則,細化、優(yōu)化干預方法,做到各隊互助互補。我告訴同學們,有困難可以隨時向老師求助,每周匯報各分隊開展活動的情況。
第一次集中匯報時,學生像等待檢閱的士兵般端坐著,眼中閃爍著期待與自豪。我開門見山地說:“請本周表現(xiàn)英勇的分隊上臺,分享你們的戰(zhàn)績吧!”
周二,我班3名男生與其他班男生因搶占羽毛球場地發(fā)生了爭執(zhí),盛怒之下,其他班學生揚言要約架。在現(xiàn)場的小雪迅速通知了“和諧公關隊”的隊員,隨即,這位隊員快速聯(lián)絡了其他分隊的隊員。爭執(zhí)現(xiàn)場,“大力拉架隊”迅速介入,將雙方隔開,“耐心疏導隊”則溫和地勸解雙方。最終,雙方冷靜下來,握手言和,一場潛在的沖突化解了。聽了同學們繪聲繪色的講述,我吃驚地說:“我完全不知道這件事啊,你們真的長大了,能替老師分憂了?!?/p>
同學們繼續(xù)講述著。周四英語課上,老師點小麗回答問題,小麗答非所問,小涵沒忍住笑出了聲?!凹毿挠^察隊”的隊員看到小麗瞪著小涵,察覺到小麗的不滿。下課后,“耐心疏導隊”的成員迅速行動,一邊緩解小麗的情緒,一邊讓小涵解釋自己的無心行為。在他們的配合下,一場潛在的沖突被悄然化解。
經(jīng)過幾周的匯報,我發(fā)現(xiàn)學生之間的沖突現(xiàn)象少了很多。隨之,各分隊的任務量也越來越小了,于是,我將每周匯報調整為每月匯報。在旁觀者的積極干預下,我班欺凌事件大多被有效阻止了。
面對欺凌事件,我希望學生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勇敢站出來,用心化解,用智疏解,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體驗正義感和自豪感,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文中學生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