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 田秋豐 馬志剛 董佳強 苗艷 王麗坤 陳志峰
中圖分類號:S858.33文獻標識碼:C文章編號:1673-1085(2024)06-0120-02
鵝呼腸孤病毒病(goosereovirus,GRV)是由鵝呼腸孤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傳染性疾病,主要病變特征為肝臟和脾臟出現(xiàn)點狀白色灶性壞死。近年來該病在我國有些省份發(fā)生,嚴重影響了我國鵝產業(yè)的健康與快速發(fā)展。本文介紹了鵝呼腸孤病毒病的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剖檢病變、診斷方法和防控措施,旨在為今后該病的綜合防控提供一定的參考。
1? 流行病學
發(fā)病鵝和帶毒鵝是鵝呼腸孤病毒病的主要傳染源,該病主要通過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可水平傳播,也可垂直傳播。水平傳播由鵝的直接或間接接觸發(fā)生感染,機體感染病毒后排毒時間可長達十余天,排泄物是接觸感染的主要傳染源。鵝的生殖器官中可以檢測到呼腸孤病毒,證明該病可垂直傳播[1]。鵝的日齡與該病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息息相關,日齡越小的鵝,其發(fā)病率和死亡率越高。
2? 臨床癥狀和剖檢病變
鵝感染呼腸孤病毒主要表現(xiàn)為精神沉郁、羽毛凌亂無光澤、食欲不振、瘦弱、行動困難,病鵝伴有腹瀉癥狀;有時出現(xiàn)跖關節(jié)和跗關節(jié)腫大?;践Z剖檢可見肝臟和脾臟出現(xiàn)白色灶性壞死,胰臟出血、腫大,有散在的針尖大小的灰白色壞死灶。腎臟出血、腫大,有彌漫性針尖大小的灰白色壞死灶。關節(jié)部位皮下出血,腫脹的關節(jié)腔內有膿性滲出物[2]。
3? 診斷方法
對發(fā)病鵝群進行流行病學調查,觀察其臨床癥狀及剖檢后病變可做出初步診斷。確診需要進一步作實驗室診斷。實驗室診斷鵝呼腸孤病毒的方法包括抗原檢測方法和血清抗體檢測方法,其中抗原檢測方法包括病毒中和試驗、聚合酶鏈式反應(PCR)、實時熒光定量PCR和環(huán)介導等溫擴增技術(LAMP)。抗體檢測方法包括瓊脂擴散試驗(AGID)和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乖瓩z測方法中,區(qū)分疫苗株和野毒株感染是病毒中和試驗的優(yōu)點,該方法可檢測病毒的抗體效價,但其操作繁瑣且耗時長;PCR方法在禽病臨床診斷中得到廣泛應用,檢測成本低,但靈敏度有待考察;實時熒光定量PCR,靈敏度高,判讀結果直觀,但對儀器有要求,試劑、耗材相對昂貴;LAMP可應用于臨床快速檢查,但也存在耗材、試劑昂貴、操作繁瑣等缺點。血清抗體檢測方法中,瓊脂擴散試驗相對成本低,操作及所需儀器簡單,其缺點是結果易受其他因素影響且耗時長。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結果判讀直觀,其缺點是結果判讀依賴儀器、試劑耗材貴、重復性差[3]。
目前還沒有兼具操作簡單、靈敏度高、試劑耗材成本低、特異性好等優(yōu)點的檢測方法,可根據實際的應用場景選擇與之相適應的檢測方法用于鵝呼腸孤病毒病的診斷。例如,某區(qū)域近年來報道該病較多,可首選成本較低的檢測方法,如PCR檢測,對檢測結果疑似陽性的樣本可進行實時熒光定量PCR復檢,某一區(qū)域未報道該病,推薦使用實時熒光定量PCR檢測,只需對疑似病例進行檢測。
4? 防控措施
鵝呼腸孤病毒分布廣泛,且病毒對外界環(huán)境具有較高的抵抗力,隨著鵝養(yǎng)殖業(yè)的不斷發(fā)展,養(yǎng)鵝場規(guī)?;潭鹊玫竭M一步提高,飼養(yǎng)密度也在不斷增大,在養(yǎng)殖的過程中特別容易出現(xiàn)病原在不同宿主間交叉感染的現(xiàn)象,加大了防控本病的難度。防控該病,首先要科學飼養(yǎng),盡量避免應激反應,制定合適的防疫制度。
另外,疫苗接種是防控本病的有效措施,目前關于防控禽呼腸孤病毒病的疫苗有滅活疫苗、弱毒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滅活疫苗的優(yōu)點包括生產便捷、易存儲和安全穩(wěn)定等。張秉乾[1]分離得到一株鵝源呼腸孤病毒,制備了相應的滅活疫苗,雛鵝接種后產生抗體可維持數周,能覆蓋雛鵝易感日齡并獲得較好的保護。免疫時機可在開產前2~3周對種鵝進行滅活苗免疫,使其后代獲得較高水平的母源抗體,防止早期感染。若種鵝未免疫,其后代雛鵝可在10日齡左右免疫滅活疫苗[4]。
弱毒疫苗因免疫原性較好,接種動物后可在機體短時間內產生抗體。1984年,國外首次研制出禽呼腸孤病毒的弱毒疫苗,后來發(fā)現(xiàn)該弱毒疫苗并非完全減毒。1989年,我國肖成蕊等首次分離到禽呼腸孤病毒株(JN-1株);1994年唐雨德等將JN-1株傳代弱化,最終篩選出毒力較弱的克隆株。
家禽呼腸孤病毒病在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上包括亞單位疫苗、核酸疫苗和活載體疫苗。σC蛋白在禽呼腸孤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研制中起到重要作用。亞單位疫苗不但能夠降低免疫副作用,還能起到交叉免疫的保護作用。蔣慷慨制備的核酸疫苗(σC蛋白真核表達質粒)對番鴨的免疫效果較好,活載體疫苗穩(wěn)定、免疫方法簡便且效果好,具有較好的發(fā)展空間[5]。關于鵝呼腸孤病毒弱毒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未見報道,應加強相關研究。
目前沒有針對鵝呼腸孤病毒病的特效藥,免疫和控制早期感染是預防的關鍵手段?,F(xiàn)在較常用的防控方案推薦為免疫和抗體監(jiān)測,種鵝開產前進行疫苗免疫,對種鵝和雛鵝進行定期抗體監(jiān)測。做好孵化場日常消毒是阻斷垂直傳播和早期感染的有效手段。
參考文獻:
[1]? 張秉乾.鵝源呼腸孤病毒油乳劑滅活疫苗的制備[D].泰安:山東農業(yè)大學,2017.
[2]? 劉創(chuàng).鵝細小病毒和鵝呼腸孤病毒的分離鑒定及其二聯(lián)滅活疫苗的初步研制[D].泰安:山東農業(yè)大學,2020.
[3]? 趙梓橋,柯駿鴻,姜含雨,等.禽呼腸孤病毒檢測方法研究進展[J].畜牧與獸醫(yī),2022,54(11):148-153.
[4]? 劉媛,陳云嬌,王學理.禽呼腸孤病毒基因組結構和功能及其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進展[J].中國生物制品學雜志,2022,35(08):1017-1021.
[5]? 蔣慷慨.表達禽(番鴨)呼腸孤病毒σC、σB蛋白基因DNA疫苗的構建及免疫效力監(jiān)測[D].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