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燈初上,七月未央,夏日的夜悄然降臨。窗外燈火交織,恍然如盤踞的蛟龍,它似要醒來,引領(lǐng)這座快節(jié)奏的追夢城。我卻在這座城中,望皎潔圓月,夢回那山歌上下起伏的故鄉(xiāng),渴望留住那記憶深處的聲音。
小時(shí)候,在我尚不懂“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時(shí)候,就沉浸于昆曲的高雅之中,留戀于牡丹亭外,期盼假以時(shí)日,來一場“游園驚夢”。
只是我們祖孫幾輩人都在“惱人”的山歌熏陶中成長,不知名的、不知詞的、聽不懂的山歌,在大人間口口相傳。我從小就十分排斥這山歌,無他,只因我覺得,于我的追求而言,它俗氣了些,實(shí)在難以承載我的浪漫情懷。
雨夜,我沉醉于自己的浪漫世界,在小樓上聽著雨,瞇著眼,哼著曲,幻想著鶯歌燕舞。但突然飄來的山歌聲,很快將這一切打破。外公蹣跚帶笑而來,手里拎著老式收音機(jī),那是他聽歌用的“老古董”,上面還插著天線。外公拉我到窗前的靠椅坐下,向我發(fā)出共聽山歌的邀請,便按下老古董歪歪扭扭的按鈕,山歌于是吱吱呀呀地扭動了起來。我耐著性子,試圖在其中探尋聽得懂的語句,一開始收獲無幾,只好尷尬地陪著笑。
外公看出我的窘迫,向我解釋說,這一曲是唱男女青年勞作時(shí)暗生情愫,樂曲輕快悠揚(yáng),歌聲甜美;再一曲是唱五谷豐收、倉廩皆實(shí)時(shí)節(jié),人們高興慶祝,所以歌聲鼓舞人心,洪亮豪邁,細(xì)聽還夾雜著爽朗笑聲……聽著介紹,我努力將自己代入歌聲中,漸漸地竟聽出一些味道來。
我恍然大悟,這不就是“國風(fēng)”嗎?不就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嗎?不就是“以為酒食,以享以祀”嗎?原來,山歌就是壯家人的《詩經(jīng)》??!山歌悠揚(yáng)含韻,我沉浸其中,癡迷不已。
上一次回到故鄉(xiāng)聽山歌已是幾年前了,我從角落中再次翻出那臺老式收音機(jī),那是離開故鄉(xiāng)前外公贈與我的,可惜年代已久,再也無法使用。當(dāng)今,人們更多追逐的是陽春白雪,正如兒時(shí)自詡浪漫胚子的我一般,無人會記得,甚至從未在意過下里巴人??涩F(xiàn)在的我卻更想留住這山歌,留住外公一生的志趣與追求,留住壯家人浪漫堅(jiān)韌的百味生活,留住這屬于我記憶最深處的聲音。
這樣難以聽懂的山歌,卻成為我心中最深刻的回味、最動聽的聲音,伴隨著外公細(xì)致綿長的愛,濡染浸潤我的人生。留住這口口相傳而悠揚(yáng)含韻的山歌,留住我記憶中最美妙的聲音。
‖深圳中學(xué)初中部‖指導(dǎo)教師:李唐凡
吉吉工作室
與山歌緊緊纏繞的是作者那魂?duì)繅艨M的故鄉(xiāng)情,初聽覺得“惱人”的山歌,被曾經(jīng)自詡為浪漫胚子的我“不屑一顧”,卻在一次偶然與外公共聽山歌之時(shí),逐漸代入,竟聽出了一絲絲別樣的味道。作者驚覺,“難以聽懂”的山歌竟與《詩經(jīng)》有著共通的文化底蘊(yùn)與生活情境。樂曲輕快悠揚(yáng),歌聲甜美動聽,一曲是勞作時(shí)暗生情愫的喜悅,再一曲是五谷豐收時(shí)的歡慶。不論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還是“以為酒食,以享以祀”,都是獨(dú)屬于壯家人的《詩經(jīng)》。
一首首美妙的山歌,雖難懂但難忘,伴隨著外公細(xì)致綿長的愛,濡染浸潤了作者的人生。同時(shí),也留住了外公一生的志趣與追求,成為了“我”記憶深處最深刻的聲音。
“記憶深處的聲音”主題雖常見,但是作者標(biāo)新立異,選擇“山歌”這一主題,使得整篇文章立意新奇且角度獨(dú)特,文采斐然,實(shí)屬佳作。
【適用文題】原來這也是《詩經(jīng)》;記憶中的“文化味兒”;有一種聲音……
(曹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