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藝術(shù)與知識的吸取會叫人懂得緘默的力量,不是說丟失了激情,是遵從了自己?!岵伞杜c孤獨為伍》
請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談?wù)勀愕南敕ㄅc感受。
寫作指導(dǎo)
材料選自尼采《與孤獨為伍》中的一句名言,這句名言完整的表述是:“一個人如果生來不具有平易的性格,那么藝術(shù)與知識的陶冶必定可以使他變得性格平易。所謂文明教化而已,并且藝術(shù)與知識的吸取會叫人懂得緘默的力量,不是說丟失了激情,是遵從了自己?!睆娜鋪砜?,材料的意思是藝術(shù)與知識能對人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
議論文在確認主旨的基礎(chǔ)上,要依據(jù)材料是否能成為觀點的有力支撐、是否能進行理性分析、結(jié)構(gòu)是否完整、語言是否得體等來賦分。
基本角度:吸取營養(yǎng),懂得緘默。這里的緘默不是指閉口不說話,而是指人在吸取了藝術(shù)與知識之后,提升自己的同時,也看到了自身的渺小,對于社會、世界懂得了去思考,去發(fā)現(xiàn)。
進階角度:處變不驚,淡定從容。緘默不等于失去激情,而是在吸取知識的過程中,開闊視野,掌握能力,提升認知,面對問題能夠處變不驚,淡定從容。
升華角度:遵從自我,走進內(nèi)心。當(dāng)人們將藝術(shù)與知識內(nèi)化于心時,就會變得成熟而又理智,就會靜下心來仔細思考,觀照自己的內(nèi)心,也會離心中的自我更近一點。
例文
塵埃落幕時
□廈門大學(xué)附屬實驗中學(xué) 陳昱亮
信息時代的現(xiàn)實似乎總是迷惑,人們欣喜地裝上了千里眼和順風(fēng)耳,卻驚覺自己竟已忘記了如何看、如何聽,最后所得只是泥沙俱下的魚目混珠。他們張嘴,話語吐出,頃刻被更多的話語沖散。天空中塵埃飛舞,卻連人們真正追求的,那些閃爍著藝術(shù)與知識的星星都被遮掩了去。
似是眾星們不大習(xí)慣喧鬧,它們時刻緘默,就連光芒都盡可能地收斂。正如尼采的說法:“藝術(shù)與知識的吸取會叫人懂得緘默的力量,不是說丟失了激情,而是遵從了自己?!?/p>
緘默,是一種審視,也是一種思考。這樣的姿態(tài),如羅丹《思想者》呈現(xiàn)的一般,絕不會是喧鬧開出的花朵。當(dāng)一個人學(xué)習(xí)得越多,了解得越多,他迎來的必將是沉重而漫長的思考,因而蘇格拉底痛苦,而烏合之眾幸福。
尼采云:“誰終將聲震人間,必長久深自緘默;誰終將點燃閃電,必長久如云漂泊?!彼爮膬?nèi)心的號召,從俗世的塵埃中剝離,去尋找那片最閃亮的星空。他無暇喧鬧,就像攀上險峰的一刻,人們的選擇不是高呼,而是屏息,在緘默中審視天地、審視自我。高呼的人獲得了表面上的愉悅,但唯有緘默的人,才能得到更深的滋養(yǎng),才能更深切地明白這趟旅途所帶來的意義。
緘默也是與藝術(shù)和知識相伴的生活智慧,它是一種開悟、一種解脫、一種心靈的豁達與自由。借用周國平在《安靜》中的說法,“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安靜?!?/p>
追逐喧鬧的人,不免會被喧鬧所牽絆,被喧鬧所困擾。他們尋求快感,尋求刺激,汲汲于那些短暫而喧騰的事物,如余秋雨所說,“浮華轉(zhuǎn)瞬即逝,喧騰是短命的別名?!蔽覀冞@個時代,有太多這樣的東西,如流水線上的產(chǎn)品般以一種極其驚人且工整的速度被制造出來,又以驚人的速度快速消散而去。這是空氣中飄舞的絢麗塵埃,是一個時代的海市蜃樓。追逐這些塵埃的人絕不像莊周夢蝶,莊周夢蝶的結(jié)果是物我兩忘,而追逐塵埃,最后只會被塵埃淹沒。
因此,比起一時的快樂,人們在與真正的知識藝術(shù)交流后,能得到的結(jié)論便是追逐心靈的富足與自由,這也正是知識和藝術(shù)所帶給我們的東西。它將我們外在的激情內(nèi)化,使其成熟而理智,讓人得以靜下心來仔細思考,為誰而活,為何而活。而人們也只有在仔細思考并嘗試著回答后,才能離心中的自我更近一點。
時代喧嘩,塵埃飛舞,我們以緘默靜待塵埃落幕。
評點
作者認為緘默是對天地和自我的審視與思考,是心靈的豁達與自由,它能讓我們認清自己、遵從內(nèi)心,追求心靈的寧靜與豐富、理性與自由,這就是緘默的意義與力量所在。在具體論證時,尼采、周國平、余秋雨等名家名言的引用,羅丹、蘇格拉底、《烏合之眾》、莊周夢蝶等素材的化用,使得道理論證精彩而富有說服力;凝練優(yōu)美的語言、喻證法的運用,使得文采斐然。此外,文中的對比論證、適時追問,引人思考,回味無窮。
(編輯:王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