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上最可笑的一句話是“你變了”。
動物應季會換毛。河流結冰又融化。日子來來回回,途經(jīng)喜怒哀樂,哪有任何事情發(fā)生得無緣無故。
時間不是唯一的權威。在我看來,人的本質(zhì)是不會變化的,我們所謂的“變化”,不過是因為你沒有參與到對方成長的曲線當中。環(huán)境在變,眼睛在變。
你永遠都是那個過去的自己匯總出的結果。我們每個人因囿于自身的家庭教育和成長環(huán)境,促使我們形成不同的行事風格和人格面貌——哪怕是階段性的。我們體內(nèi)是否始終潛藏并流竄著另外一種本性,或許也懷疑過,它尚未呈現(xiàn)出的具體容貌是否想要取代當下的你?亦或是經(jīng)過長久生活被塑造出的你,其實才是生命的樣品?沒人知道。
為什么俗語講“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任何人任何情緒的涌動都是在為自己的存在找到合理性,有人很幸運地在很小的時候就找到了自己勢均力敵的軍師,剩下的大多數(shù)人則要在漫長的歲月中捕捉內(nèi)心的缺失。你不知道“另一個我”,會以何種姿態(tài)從天而降。他可能出現(xiàn)在18歲的叛逆期,可能會在30歲的時候慫恿你去創(chuàng)業(yè),也可能躲在某個角落里,偷了一輩子懶。
所有的改變都是被激發(fā)出的另外一個自我,這不叫改變。這就像吃柚子一樣,你先掰了一瓣,又掰了另外一瓣。酸澀程度不同,但都經(jīng)歷了同樣瓜熟蒂落的過程。
我小時候家里有本翻爛的詩詞集,壓根記不住都背了些誰的詩。長大以后的我驚訝發(fā)現(xiàn)原來不管任何時期,我愛的人都是一個樣子,莊子、陶潛、李商隱……都是天生的傷心人??吹耐ㄍ?,卻仍然會為自然發(fā)生的一切油然而生悲憫。
“這個世界上肯定有另一個我,做著我不敢做的事,過著我想過的生活?!边@個我,不是別人,就是你啊。
是過去的你,未來的你,一切在世事漩渦之中寂靜如風的你。容貌會變,愛憎會變,性格可能會變,但人性不會變,我們感受這個世界的方法不會變。
運用示例:
從小知道“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長大聽聞“腹有詩書氣自華”,再后來秉承“熄滅讀書燈,一身都是月”的理念。閱讀這件事,倒是一直堅持著。從安徒生、鄭淵潔到東野圭吾,我一度覺得自己太善變,可時間久了才發(fā)現(xiàn),我的擔憂深處其實空無一物。無論這段時間選擇哪本書、哪個作者,他們都帶給我永恒的靜謐與溫和??v使逝者如斯,歲月從不敗熱愛。我在黃金時代熱愛的,我會像愛生命一樣去熱愛,那是永恒的?!獜?zhí)煸?/p>
(編輯:關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