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薪竹
昨天,老師布置了一個任務(wù),讓我們?nèi)グl(fā)現(xiàn)家鄉(xiāng)的變化。我思來想去,用我九歲的眼光到處觀察,沒發(fā)現(xiàn)家鄉(xiāng)有變化呀,唉!這可怎么辦呀?正當(dāng)我冥思苦想的時候,爸爸好像看出了我的困惑,走過來問:“你怎么了,遇到了什么難題?”我把自己的困擾告訴了爸爸:“我沒發(fā)現(xiàn)家鄉(xiāng)有變化呀!”爸爸聽了,慢慢地跟我講起了老家那條路的故事……
爸爸的老家在重慶江津,是全國武術(shù)之鄉(xiāng)、富硒之鄉(xiāng)、長壽之鄉(xiāng)、花椒之鄉(xiāng),是“兩彈元勛”——聶榮臻的故鄉(xiāng),有國家5A級景區(qū)四面山,還有麻辣鮮香的尖椒雞、酸爽可口的酸菜魚……但是,讓爸爸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家門前的那條路。
爸爸小時候出門靠雙腳,不管到哪兒都走路。老家門前有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像一條巨長的蚯蚓一直延伸到遠(yuǎn)方,望不到盡頭。小路很窄,只有五六十厘米寬,連兩個人并排走都困難。爸爸和媽媽還在家里畫了寬度,給我示范了一下。我不禁感嘆:“唉,這可咋走呀?”小路不僅窄,最難的是還滑。一碰上雨天,黃泥巴被打濕了,人踩上去滑溜溜的,像穿著溜冰鞋,走上這又窄又滑又蜿蜒曲折的路,一不小心就會摔個“狗啃泥”,連學(xué)過滑冰的我肯定都寸步難行。從幼兒園到小學(xué),爸爸都走那條泥濘小路上學(xué)。爺爺?shù)缴a(chǎn)隊做工分、到糧站交公糧也是走這條路。奶奶每天也走這條小路去割豬草。爸爸開玩笑地說:“你媽媽第一次到老家,為走這條路都發(fā)火啦!”媽媽不好意思地紅了臉,嘻嘻!
后來,小路有變化了!泥濘小路“搖身一變”,變成了一條近兩米寬的“大道”。有些路面鋪上了水泥,有些路面用上了石板。雖然還是彎彎曲曲的,但路——變寬了!路面——不再泥濘!爸爸說,從此以后,回家的路好走多了。最重要的是路上出現(xiàn)了自行車,還有摩托車呢。我家也買了一輛摩托車,騎著它回老家,比原來節(jié)省了一半時間。爸爸媽媽在工作之余,也能經(jīng)常騎著它回老家看望爺爺奶奶。爸爸還說:“越來越多的人走出了老家,到了鎮(zhèn)上,到了城里,大家的生活越來越富裕,越來越有盼頭。”
再后來,“大道”升級了!石板路變成了一條四五米寬的公路,從爸爸老家門前經(jīng)過。公路又平又直,兩邊還立著像士兵站崗一樣的太陽能路燈。我家的摩托車也“升級”了!家里購買了小汽車,每次回老家,爸爸神氣地開著小汽車,告別了冬天睜不開眼、夏天曬得頭暈、雨天淋成“落湯雞”的尷尬狀況。一幢幢“小洋樓”拔地而起,許多家里都擴(kuò)寬了院壩停放小汽車或者三輪車。老家的農(nóng)產(chǎn)品通過汽車運(yùn)到了鎮(zhèn)上,運(yùn)到了城里,運(yùn)到了全國各地,還有的甚至被遠(yuǎn)銷到國外。爺爺奶奶開始喜歡時不時地走出老家,到城里來看我們,而我跟著爸爸媽媽回老家,在寬敞的院壩里玩耍,都不想回
城里了……
等爸爸講完故事,我還沒有回過神來,心想:這條路,可真不簡單!它雖然普普通通的,卻見證了爸爸老家由貧窮到富裕的變化!正在我回味的時候,爸爸接到了爺爺?shù)碾娫?,說隔幾天老家的公路要從水泥路改為柏油路了。爺爺?shù)穆曇艉芎榱?,透過電話聽筒,我都能聽到爺爺在不停地嘮叨:“路要白改黑了,路要更好走了……”透過電話聽筒,我都能感受到爺爺?shù)男那楹芗?,我也真為爸爸老家的這條路高興!看著窗外的路燈,我默默地在心里立志:從現(xiàn)在開始努力學(xué)習(xí),長大了將老家那條路建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