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懷東
摘 要:文章以南京博物院館藏民國時期編纂的《建造南京國立中央博物院工程建設規(guī)范和說明書》文獻資料為基礎,通過對建設規(guī)范和說明書的由來、內容說明分析、歷史意義三個方面的闡釋,突顯該文獻資料的珍貴價值和重要作用,有助于我們更好地了解中國近代國家級博物館的具體建設狀況。
關鍵詞:《建造南京國立中央博物院工程建設規(guī)范和說明書》;意義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9.034
1933年,蔡元培先生倡議創(chuàng)建一座仿照歐美一流博物館樣式的現(xiàn)代化綜合性國家級博物館。同年“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在南京正式成立,蔡元培先生兼任第一屆理事會理事長。原擬在南京市中山門內半山園征地12.9公頃,建“人文”“工藝”“自然”三大館①。1934年7月,改聘李濟先生任理事長。李濟先生上任后,著手進行博物院主體建筑的興建,成立“中央博物院建筑委員會”,委員長為翁文灝,委員有張道藩、傅汝霖、傅斯年、丁文江、李書華、梁思成、雷震、李濟。1935年,在13份競選設計方案中,興業(yè)建筑師事務所建筑師徐敬直所擬建筑方案勝出,徐敬直被委任為籌備處建筑師。經梁思成先生修改,大殿的清式建筑變?yōu)榉逻|代建筑,陳列室內部的裝飾部分也大量采用中國傳統(tǒng)裝飾紋樣,而在使用功能方面則向現(xiàn)代西式博物館建筑看齊。1936年6月6日,第一期工程開始動工。同年11月12日,建筑工程奠基儀式舉行。1937年8月,因時局變化,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第一期建筑工程完成75%后被迫停工。直至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的1947年,一期工程才按照原設計繼續(xù)進行,至1948年初大體完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50年3月9日,經文化部批準,“國立中央博物院”正式改為“國立南京博物院”。
現(xiàn)今,我國近現(xiàn)代博物館專業(yè)建設工程規(guī)范和標準資料留存較少。2019年,在整理館藏歷史檔案資料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建造南京國立中央博物院工程建設規(guī)范和說明書》及相關資料。它是我國有詳細文字記錄的、最早的專業(yè)博物館工程建設規(guī)范和說明,具有很高的歷史研究價值。現(xiàn)在筆者結合這批寶貴檔案資料,與各位同仁進行初步的分析和探討,以求從中得到一些歷史啟發(fā)。
1 《建造南京國立中央博物院工程建設規(guī)范和說明書》的來歷
《建造南京國立中央博物院工程建設規(guī)范和說明書》自編寫完成,建設工程按其嚴格實施完工后,就一直存放于南京博物院的庫房中?;厥?935年,“南京國立中央博物院”的建筑設計方案評選由興業(yè)建筑師事務所勝出后,為了表示對這一國家級博物館建設項目的重視,興業(yè)建筑師事務所特別組織了民國著名建筑師徐敬直等人,參照國外博物館的建設經驗,結合國內的實際狀況,編寫了《建造南京國立中央博物院工程建設規(guī)范和說明書》一書,它標志著我國博物館工程建設有了自己制定的規(guī)范標準。
2 《建造南京國立中央博物院工程建設規(guī)范和說明書》的內容說明和分析
《建造南京國立中央博物院工程建設規(guī)范和說明書》共分20個章節(jié),由50頁內容構成,涵蓋了建筑材料及人員管理、基礎工程、土建工程、內裝工程、庭院道路排水工程等內容。全書采用蝴蝶裝的裝訂方法,尤其別致。
2.1 《建造南京國立中央博物院工程建設規(guī)范和說明書》封面
《建造南京國立中央博物院工程建設規(guī)范和說明書》封面為天藍色,采用了較為厚實的牛皮紙制作,耐磨損性強。封面的左側豎行印刷有建筑師的姓名,分別是徐敬直、楊潤鈞、李惠伯。旁邊為“興業(yè)建筑師事務所設計”字樣,中間豎行大字印刷有書名—“建造南京國立中央博物院工程建設規(guī)范和說明書”。右側豎行印刷“業(yè)務第三五零三五號”“地址南京中山東路”。封面說明了規(guī)范是何單位、何人編寫的,規(guī)范的全名、業(yè)務編號及工程項目的地址情況(圖1)。
2.2 《建造南京國立中央博物院工程建設規(guī)范和說明書》目錄及具體內容
《建造南京國立中央博物院工程建設規(guī)范和說明書》目錄把規(guī)范共分為20個章節(jié),每一個章節(jié)又有若干個小項組成,依次如下。
2.2.1 第一章 工程范圍
內容主要為工程的合同范圍,共兩項,包括:第一期工程的全部房屋、全部鋼窗和木門、建筑四周的人行道、各種管線的地槽,均按工程規(guī)范說明辦理;未包括本合同范圍內工程,機械設備承包人應盡力協(xié)助安裝要求。
在這里我們可以得知建造工程涵蓋的范圍,并且了解到當時博物館建筑中已經計劃安裝有電梯、金庫門等當時較為先進的專業(yè)電氣、防盜設備。
2.2.2 第二章 關于全部建筑
第二章共二十一項,內容主要為對承包人、施工場所的環(huán)境、成品保護、工房料房設置、工程材料的保險及運輸、工人的意外事故處置及膳食、工作時間等方面的具體要求。
此章節(jié)內容嚴格規(guī)范了建筑材料和建筑人員的條件和行為,如:在料房一節(jié)中寫到“存放石灰、水泥、鋼質品,與天時極有關系,承包人應搭蓋料房,務使雨水不侵入為主。存放石灰,水泥之處,需通風,并設木質地板,高出地面一尺”;在膳宿一節(jié)中要求,“業(yè)主及設計事務所派駐代表及監(jiān)工員之膳宿,由承包人供給及設備之,但不得與承包人之職工同桌同居”。這些工程中管理的細枝末節(jié)都規(guī)定得非常詳細。
2.2.3 第三章 底腳工程、第四章 打樁工程
內容主要為對地基施工及打樁施工的具體要求。
底腳工程章節(jié)中,明確寫到要求承包商要嚴格按照圖紙及說明書的要求對工程所涉及的土地做地質重力實驗。這一科學的實驗方法多見于現(xiàn)代建筑的基礎施工中,對于本項目主體來說,由于采用了鋼筋混凝土建造,其自身體積、重量都比較大,做地質重力實驗相當重要。
打樁工程章節(jié)中,從內容看和現(xiàn)在通行的施工工藝技術基本相似,但由于當時的施工條件所限,采用的基樁為木質。這就對基樁有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如寫到:“所用木樁,均須平直堅固,并無蟲蛀斑損者為合格。如略有彎曲,則其曲度不得超過,其直徑八分之一,否則不得應用,是項木樁均應采用福建產杉木樁,其圓徑及長度,與打設之距離均照鋼骨圖樣?!薄懊扛鶚赌绢^上,均需用厚熟鐵箍箍住,以免開裂。所用生鐵錘,需重兩千磅以上,錘與樁至多相離四尺時,便應擊下。事前承包人需預制樁架五件。并各備齊應用物件,以便五架同時工作?!睆囊髼l款可以看出,工程質量要求之嚴格,可見一斑。
2.2.4 第五章 鋼骨水泥三合土、第六章 鋼鐵架工程
第五章共二十項,第六章共八項。內容主要為對鋼筋混凝土施工及鋼材施工的具體要求。
鋼骨水泥三合土章節(jié)中,首先說明全部建筑均采用鋼骨三合土屋架建筑,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建筑上所采用的鋼筋混凝土結構。三合土特別注明為一份水泥、兩份黃沙、四份石子,這里要求水泥的品牌為泰山牌或象牌,黃沙采用寧波沙或滁州沙,石子采用南京附近所產的龍?zhí)肚嗍鲜霾牧隙夹杼峁悠烦闄z。在規(guī)定的施工技術壓力下,博物館的建筑主體結構異常堅固。工程所用鋼材均為美國進口,強度非常好。
2.2.5 第七章 水作工程、第八章 地面及墻面工程、第九章 石作工程
第七章共八項,第八章共九項,第九章九項。內容主要為對管線槽、墻面、石材施工的具體要求。
地面及墻面工程章節(jié)主要為水泥墻面、馬賽克墻面的施工方法,在這里還特別提到了文物庫房地面防潮施工的方法:“庫房地面泥土填堅排實后,先用八寸厚黃泥石子打底,上面一層一寸厚之水泥,然后再加五層避潮工作如此。第一層燒熱柏油、第二層二號油毛氈、第三層燒熱柏油、第四層二號油毛氈,再做三寸厚之鋼骨水泥三合土,再用六分水泥黃沙粉光,成分為一與二之比?!边@也讓我們第一次了解到當時文物庫房地面建設的標準。
2.2.6 第十章 避潮濕工程、第十一章 鋼絲網工程、第十二章 屋頂工程
第十章共五項,第十一章共五項,第十二章共九項。內容主要為對防潮工程、鋼絲網敷設工程、屋頂工程施工的具體要求。
在避潮濕工程的章節(jié)中,我們第一次看到設計師對博物館這一特殊的建筑提出了“滿堂避潮”的特殊要求。其中寫到:“凡地層高於平水線一尺以內,或地面低于平水線者,均需有避潮設施,A.屋內滿堂水泥三合土地面,出規(guī)定一、三、五成分外,必須用避水漿拌入。B.庫房﹙圖樣上注明者﹚地下層(即升降機機間層)地面水泥三合土以下,與碎磚三合土一寸水泥粉光以上之間,須鋪用五皮柏油牛毛氈,做法見樣?!薄耙磺袃韧鈮?,在標準平水線六寸以上,皆用避潮層,庫房四周墻身均用五皮柏油牛毛氈?!边@樣的防潮要求在當時是非常高的,這些技術要求也突顯出博物館建筑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2.2.7 第十三章 鋼門窗工程
第十三章共十項,內容主要為對鋼門窗工程施工的具體要求。
鋼門窗在防盜技術相對落后的民國時期,被賦予了重要的防盜作用,章節(jié)中對于鋼門窗及鎖具的要求也是相當高的,如:“全部鋼門窗均須采用一寸二分之上等鋼條制造,如鋼窗高度逾七英尺或寬度逾五英尺者,則須采用一寸半鋼條制造,全部鋼門概用一寸二分之上等鋼條制造,所用鋼條均平直正齊,不得損傷痕跡,門窗須用電焊,光潔平正堅固,門窗上玻璃條子,尤須均勻?!睂τ陂T窗輔材的鎖芯要求為新式彈簧鎖,不得同鑰匙,每鎖價格十元,在當時也是比較貴的。
2.2.8 第十四章 木作工程、第十五章 銅鐵工程、第十六章 五金工程、第十七章 玻璃品、第十八章 粉刷工程
內容主要為對木作工程、銅鐵工程、五金工程、玻璃品、粉刷工程施工的具體要求,涵蓋了工程的全部內裝部分。
2.2.9 第十九章 溝渠工程、第二十章 油漆工程
第十九章共五項,第二十章共十三項,內容主要為對溝渠工程、油漆工程施工的具體要求。
溝渠工程章節(jié)中,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加強文物庫房的防潮效果,規(guī)范中特別提出“庫房內四周亦有明溝”。這種方法有兩大好處,第一有利于排水防潮,第二有利于防盜,此項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油漆工程章節(jié),主要為各種油漆的通用施工要求。
2.2.10 規(guī)范說明書條款的修改處理
我們觀察發(fā)現(xiàn)《建造南京國立中央博物院工程建設規(guī)范和說明書》中有多處條文內容是經過修改的,這說明《建造南京國立中央博物院工程建設規(guī)范和說明書》在執(zhí)行過程中,建筑設計事務所的設計師會根據工程的實際情況對其進行修改完善補充,這是工程中施工經驗不斷積累的結果。對于規(guī)范中條款的修改,建筑事務所處理得非常謹慎,在條款的修改處均用黑色鋼筆書寫,完成后,在其修改內容上加蓋事務所的中英文印章加以確認(圖2)。
3 《建造南京國立中央博物院工程建設規(guī)范和說明書》的意義
“國立中央博物院”是民國時期,由政府全額出資,按照當時國際標準興建的大型綜合性博物館。作為工程項目施工重要組成部分的《建造南京國立中央博物院工程建設規(guī)范和說明書》,具有重要的意義,具體為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按照當時國際標準制定我國自己的國家級博物館工程建設標準,以此指導和要求施工方按標準施工,是我國博物館發(fā)展過程中的一種嘗試,是一種質的突破。
第二個方面:從項目竣工后的檢驗結果看,這一建設規(guī)范確實能夠保證大型國家級博物館的施工質量,避免了施工瑕疵的出現(xiàn),編寫的細致之處值得我們學習。
第三個方面:《建造南京國立中央博物院工程建設規(guī)范和說明書》的發(fā)現(xiàn),對于以后的中國博物館建設乃至其他大型的國家級建筑工程發(fā)展影響深遠。其中的很多施工經驗和國際通行標準,至今還被我們所采用,具有重要的史料檔案和研究價值。
一般說來,一個上佳的建筑作品是藝術與工程的完美結合:首先是建筑設計者在建筑造型方面的藝術追求以及藝術性與實用功能的綜合考量,其次是工程方面的問題—建造者如何完美地闡釋設計意圖,二者缺一不可。以往我們評價一座建筑是否成功,談建筑藝術方面的問題偏多,談工程方面的問題相對不足。而這份《建造南京國立中央博物院工程建設規(guī)范和說明書》的珍貴之處正在于向后人提供了很翔實的工程記錄—一個偉大的建筑作品的產生,要有一流的設計,也要有必備的施工過程。
4 結語
綜合以上的說明和分析,可知《建造南京國立中央博物院工程建設規(guī)范和說明書》真實反映了在民國時期我國博物館建設發(fā)展狀況和具體的施工條件,體現(xiàn)了近代中國在博物館建設道路上的不斷探索。建設規(guī)范的發(fā)現(xiàn)是開展“國立中央博物院”院史研究的有力支撐。
參考文獻
[1]周婧景,嚴建強.民國時期的博物館理事會及其啟示[J].東南文化,2014(4):106-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