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立芳
摘 要:百色粵東會館是典型的清朝廣府民間建筑。其建筑裝飾廣泛運用陶塑、灰塑、石雕、木雕、磚雕、彩繪壁畫等工藝,裝飾題材豐富,傳統(tǒng)紋樣運用廣泛,展現(xiàn)出中華傳統(tǒng)文化對建筑裝飾的深刻影響,反映了特定時期人們的風俗習慣、藝術審美以及精神追求。
關鍵詞:百色粵東會館;古建裝飾;傳統(tǒng)紋樣;寓意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9.001
百色粵東會館位于廣西百色市右江區(qū)解放街39號,始建于清朝康熙五十九年(1720),由廣東商人梁煜倡議同鄉(xiāng)商人集資興建,是粵商在百色經(jīng)商貿易、聚會議事、節(jié)慶祭祀之所。會館坐西向東,為“三間兩廊”形制,共三進,占地面積2331平方米,曾在清朝道光二十年(1840)、同治十一年(1872)有過兩次較大規(guī)模的擴建、維修。百色粵東會館為磚木結構建筑,運用了陶塑、灰塑、石雕、木雕、磚雕、彩繪壁畫等建筑裝飾工藝。作為清朝廣府民間建筑的代表,百色粵東會館建筑中豐富的傳統(tǒng)紋樣展現(xiàn)出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特定歷史時期的社會風俗、大眾審美以及精神追求。同時,百色粵東會館作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軍部舊址,見證了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時期在西南地區(qū)開展土地革命、創(chuàng)建紅軍、建立革命根據(jù)地的崢嶸歲月。1988年,百色粵東會館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第一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1 中國傳統(tǒng)紋樣的歷史意義
中國傳統(tǒng)紋樣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中國人審美的體現(xiàn),同時也記錄著中國文化的發(fā)展與時代的變遷。中國傳統(tǒng)紋樣起源于原始社會時期,當時人類崇尚自然,因此紋樣與自然、人類生活息息相關,多以日月、水火、山石圖案為主。隨著人類文明進步,動物紋樣慢慢流行,加上工藝水平的提高,紋樣復雜程度更為明顯。后來隨著佛教傳入中國,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紋樣深受佛教思想的影響,廣泛使用忍冬紋、蓮花紋、纏枝紋等。隋唐到兩宋時期,中國的工藝美術已非常發(fā)達,各種花草鳥禽、祥瑞神祇組合繁多、風格各異,展示出了極強的個性和生命力。明清時期是中國傳統(tǒng)紋樣發(fā)展的高峰期,這一時期綜合了思想、歷史、風俗、宗教、神話傳說等元素,以寓意、諧音的方式借“紋”抒“意”,寄托著人們的精神追求和樸素的愿望。從山巖壁畫再到幾何紋飾,從祥禽瑞獸到花鳥魚蟲,中國傳統(tǒng)紋樣的發(fā)展豐富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多樣性。
2 百色粵東會館建筑裝飾紋樣類型
百色粵東會館是清朝廣府民間建筑的代表,建筑工藝種類繁多。屋脊裝飾為陶塑和灰塑;主體梁架及封檐板飾木雕;臺基、額枋梁架、檐柱、柱礎、欄桿等易受潮濕腐壞和陽光暴曬的部分為花崗巖材料,采用石雕工藝裝飾;廳堂內墻屋檐下方繪制彩色壁畫;磚雕范圍較小,主要集中在墀頭處。受開放、包容的嶺南文化影響,百色粵東會館建筑裝飾題材除了常見的中國傳統(tǒng)紋樣外,還有許多富含地方特點的圖案。會館建筑裝飾中使用的紋樣大致可分為四類:幾何及文字紋樣,動物紋樣,植物禽鳥紋樣,人物紋樣。
2.1 幾何及文字紋樣
幾何紋在中國歷史上出現(xiàn)時間很早,原始社會的彩陶中出現(xiàn)了折線紋、三角紋、菱形紋、斜線紋、網(wǎng)格紋等幾何紋樣。這個時期的幾何紋記錄下了人類文明初始時期社會、文化、宗教等方面的發(fā)展,樣式單一,實用性大于裝飾性。隨著社會發(fā)展和文明進步,幾何紋開始有更多樣的演化,形成的圖案樣式被廣泛應用,成為十分常見的輔助性裝飾紋樣。粵東會館中的幾何紋樣主要有云紋、如意紋、錦紋等,應用范圍多在彩繪壁畫和碑刻石雕中。
云紋是人類對自然崇拜的圖騰紋樣,云形態(tài)輕盈,漂浮于天,古人認為是富有“靈氣”之物,賦予其吉祥之意,它常作為輔助紋樣使用(圖1)。如意是中國傳統(tǒng)的吉祥器物,用玉、竹、骨等制成,可供陳設、賞玩。由其演變的如意紋多呈心形、靈芝形,線條卷曲,常與祥云、花卉、蝙蝠、壽桃等組合造型,寄托著人們如意安康的美好愿望(圖2)。
錦紋與造型靈動多變的花卉鳥禽紋樣不同,它有自己的結構制式,構圖規(guī)整,常與花卉、龜紋、萬字(即“卐”字)、如意紋等組合構圖,在服飾和彩畫中使用廣泛?;y錦是將花卉圖案有序排列組圖,規(guī)整又不失活潑;萬字回紋錦以“卐”字規(guī)律排列演變出四方連續(xù)紋樣,“卐”是梵文,隨佛教傳入中國后被古人譯為“萬”字,因和宗教有關聯(lián)逐漸發(fā)展引申為吉祥、福瑞的象征,由“卐”字構成的圖案寓意為福壽綿長(圖3)。
文字紋最早用于織物、陶器、建筑雕塑裝飾中。文字可直抒其意,所以“?!薄暗摗薄皦邸薄跋病钡仍⒁饧榈奈淖直銤M足了大眾祈望幸福生活的精神追求(圖4)。
2.2 動物紋樣
粵東會館內動物題材紋樣眾多,不同動物的組合搭配也增強了紋樣的吉祥寓意。
龍紋是傳統(tǒng)紋樣中常見的樣式之一。古時龍是皇權的代表,運用在宮殿建筑上,成了至高權力的象征。在民間,龍是祥瑞神獸,能施云布雨,保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深受百姓喜愛。陶塑《雙龍戲珠》位于會館一進廳堂屋脊正上方,兩條龍騰云駕霧圍繞龍珠,氣勢非凡,寓意天下太平,預示吉祥如意(圖5)。壁畫《濟會圖》以水墨色彩繪制兩條龍穿行于云海,若隱若現(xiàn)。這類云和龍相結合的圖案,體現(xiàn)了傳說中龍能騰云駕霧、吐氣成云、興云作雨的形象,寄托了古人祈求家族興旺、科考中舉、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愿望。
鳳是中國傳說中的神鳥,是吉祥的征兆。灰塑《五倫全圖》寓意社會倫常有序、吉瑞祥和(圖6)。其中以鳳喻君臣之道,因為鳳為百鳥之王。鳳出時則群鳥從,表天下太平、政通人和。陶塑《鳳戲牡丹》,也稱《鳳穿牡丹》《牡丹引鳳》。牡丹花華貴艷麗,自古備受世人喜愛,在傳統(tǒng)文化中是富貴繁榮、美好幸福的象征。與鳳凰如此祥瑞的神獸組圖,是富貴常在、繁榮興旺的象征。
麒麟紋在中國傳統(tǒng)紋樣中的應用范圍和受喜愛程度不亞于龍鳳紋。傳說麒麟性情溫和,不傷人畜,被稱為“仁獸”,有吉祥、安佑之意。在百色粵東會館正廳屋脊、灰塑、石雕等部分都裝飾有麒麟圖案。其中石雕《麒吐玉書鳳凰圖》(圖7),是根據(jù)孔子的傳說故事創(chuàng)作而來。傳說孔子出生時,有麒麟從天而降,口中吐出一冊玉書。后來人們以此圖案來象征文運昌盛、天下太平,也蘊含祈求早生貴子、子孫賢德之意。
獅子作為百獸之王,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被認為是避邪消災的瑞獸,有鎮(zhèn)宅、祈福之意。位于粵東會館屋頂垂脊處的陶塑《獨角獅》為雄雌雙獅組合。雄獅爪踩繡球,彰顯地位和權力,有祈福納吉之意;雌獅爪摁幼獅,寓意子孫延綿(圖8)?;宜堋短{少獅》為一大一小兩只獅子組圖。因“獅”與“師”同音,諧音“太師少師”,寓意官運亨通。太師、少師為古代官制中顯赫的官職?;宜堋镀擢{二鹿》雕刻七只獅子和兩只鹿,因“七獅”和粵語“出師”諧音,“鹿”與“路”“祿”諧音,可表財路亨通、吉祥富貴,表達商人希望出師順利、興旺發(fā)達的美好愿望。
魚紋裝飾運用很早,在仰韶文化的半坡彩陶花紋中,線條直棱粗硬、樣式簡單的魚形紋樣反映出當時人類的漁獵生活。后來經(jīng)過上千年的發(fā)展,魚紋的表現(xiàn)形式越來越豐富且立體,除了展現(xiàn)生活外,還衍化出了更多的吉祥含義?;洊|會館一進廳堂屋脊正中央飾陶塑《魚躍龍門》,圖案典故出自《辛氏三秦記》:“河津一名龍門,禹鑿山開門,闊一里余,黃河自中流下,而岸不通車馬。每逢春之際,有黃鯉魚逆流而上,得過者便化為龍?!泵磕昴捍褐H,江河湖海里的鯉魚逆流而上,爭赴龍門之下,以期跳躍龍門,化身成龍。后來人們多以“魚躍龍門”來比喻中舉、升官、仕途高升,也可比喻逆流前進、奮發(fā)向上之意?;宜堋督鹩駶M堂》為金魚戲水圖案,因“金魚”和“金玉”諧音,民間常以多條金魚組圖的方式象征“金玉滿堂”,寓意富貴滿堂、財源滾滾?;宜堋毒湃鐖D》由九條金魚構成(圖9)。“九如”出自《詩經(jīng)》中《小雅·天?!肪艂€以“如”字為開頭的祝頌之詞:如山、如阜、如岡、如陵、如川之方至、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如松柏之茂等,充滿了贊譽和祝福。因“如”和“魚”諧音,因而發(fā)展成為“九魚圖”有萬事如意、福壽延綿之意。
2.3 植物禽鳥紋樣
中國人崇尚自然,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對自然界萬物也有自己獨特的審美見解,賦予它們特定的寓意。
牡丹花顏色艷麗、雍容華貴,是中國特有的名貴花卉。起初牡丹多為達官顯貴種植賞玩,到唐代種植技術迅速發(fā)展,牡丹開始進入尋常百姓家,紋樣在宮廷內外盛行開來。在粵東會館建筑中,牡丹紋樣不計其數(shù)。壁畫《花開富貴》是以牡丹紋和錦雞紋為主的吉祥圖案。錦雞紋是傳統(tǒng)紋樣之一,錦雞羽毛斑斕,寓意前程似錦。牡丹和錦雞組圖,寓意大吉富貴(圖10)。陶塑《玉堂富貴》將牡丹、玉蘭花相配而得名。玉蘭象征玉堂,是官署名,又泛指富貴人家;牡丹為富貴之花。兩花組合借喻職位高升、富裕顯貴。
梅于冬春相交之際開花。古詩有云:“臘后花期知漸近,寒梅已作東風信?!泵坊ㄓ直环Q為“報春花”。因在寒冬開花,梅花自古也被賦予了堅毅、高潔的精神品質,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粵東會館內以梅花組圖的圖案很多,壁畫《喜鵲登梅》以喜鵲立于梅樹枝頭,取“梅梢”與“眉梢”諧音,寓意喜事臨門、吉祥如意(圖11)?;宜堋洱R眉祝壽》以梅花和綬帶鳥組圖,“梅”與“眉”諧音,綬帶鳥亦稱“壽帶鳥”,因尾羽纖長,靈動飄逸似綬帶而得名。又因“綬”與“壽”同音,故綬帶鳥有福壽雙全之意,被視為吉祥鳥。“齊眉祝壽”寓意夫妻相敬如賓、恩愛白首。
嶺南地區(qū)氣候溫熱、植被茂盛。在粵東會館建筑裝飾中出現(xiàn)了許多嶺南常見的花果樹木圖案,體現(xiàn)出嶺南地域特色。木棉樹是嶺南地區(qū)常見花樹。木棉樹樹木高大,花朵鮮紅艷麗,在春季開花。木棉花也成了廣州標志性花卉。以木棉、雀鳥、花卉山石組圖,象征嶺南春天的到來(圖12)。
佛手瓜、楊桃廣泛種植在嶺南地區(qū)。因“佛”與“?!敝C音,因此佛手紋多為“福”的象征。石榴因果實多籽,被當作生育繁衍、子孫昌盛的象征,寓意多子多福。楊桃多子,味甘,寓意多子多孫、幸福平安。楊桃、石榴與佛手瓜組圖,稱為“三多”,意為多子、多福、多壽(圖13)。
2.4 人物紋樣
在百色粵東會館屋脊、橫梁雕塑有諸多人物群像。如陶塑《劉備過江招親》《群英會》《管仲拜相》;木雕《曹操大戰(zhàn)銅雀臺》《三英戰(zhàn)呂布》《三打祝家莊》等。在柁墩、穿木、梁托、雀替等架構連接處為人物故事小品,有陶塑《楊家將》、《趙匡胤輸華山》(圖14)、《高山流水遇知音》;木雕《文王訪賢》、《完璧歸趙》(圖15)、《李元霸殿前比武》、《羲之題扇》、《斷橋借扇》、《樊梨花與薛丁山》等。這些題材,多數(shù)反映出中國社會自古以來人倫關系的基本規(guī)范,傳遞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忠孝廉禮人文思想和價值觀。
會館的石柱雕刻有“福祿壽”仙官、麻姑、八仙、鐘馗等形象。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福、祿、壽一直是人們追求的美好愿望,它們的形象來自中國神話傳說的人物,福星掌管氣運,祿星掌管利祿,壽星掌管壽命,三者齊聚象征吉星高照,寓意鴻運通達、吉祥如意(圖16)。
“八仙”紋流行于明朝中后期,圖案取樣自中國神話故事“八仙過海”中“道教八仙”的形象,即李鐵拐、鐘離權、藍采和、張果老、何仙姑、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鞍讼伞奔y是中國民間祝壽常用的主題,寓意健康長壽、吉祥美好。清朝康熙時期開始流行“暗八仙”紋。“暗八仙”紋是由“八仙”紋派生出來的一種宗教紋樣(圖17),以“道教八仙”所持的法器扇子、寶劍、葫蘆、拐杖、陰陽板、花籃、漁鼓、笛子、荷花來比喻神祇人物。簡約的器物圖案讓“八仙”紋的運用更為多元豐富。
石雕《引福歸堂》雕刻的中心人物為鐘馗,是中國民間傳說中的賜福鎮(zhèn)宅圣君,能消災降福、祛除邪魔。在圖案中配以蝙蝠,“蝠”與“?!蓖簦⒁饧{福迎祥。“引福歸堂”有辟邪除災、迎福招福之意(圖18)。
3 結語
在中國古代建筑千姿百態(tài)的造型中,裝飾工藝無疑是建筑展示文化底蘊、藝術魅力和地域個性的窗口,而傳統(tǒng)紋樣在裝飾工藝中的運用,表現(xiàn)出建筑擁有者的價值追求和精神需求。紋樣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社會文化風俗的一種展現(xiàn)。它們在歷史發(fā)展、時代變遷以及社會進步中的“不退場”,是中國文化自信自強的表現(xiàn),是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最好證明。
參考文獻
[1]鄭軍.民間吉祥圖案[M].北京: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2005.
[2]鄭軍.民間吉祥圖案:續(xù)[M].北京: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2011.
[3]古月.紋樣[M].北京:中國畫報出版社,2016.
[4]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華南理工大學.廣州陳氏書院實錄[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1.
[5]廣州民間工作博物館.陳氏書院建筑裝飾中的故事和傳說[M].廣州:嶺南美術出版社,2010.
[6]王海娜.清中晚期嶺南地區(qū)建筑陶塑屋脊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6.
[7]樓慶西.裝飾之道[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