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青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提出:“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fā)探索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fā)展初步的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弊匀坏摹⑸磉叺?、熟悉的、生活中的事物是幼兒最感興趣的,對這些事物的探究最能激發(fā)幼兒親近自然、自主探究的熱情。于是,依照孩子的興趣,教師開展了關于蝸牛的學習探索活動。
一、提供支持,保護興趣
蝸牛的到來,讓孩子們興奮不已,為了學習照顧蝸牛,師幼共同開展調查,了解蝸牛的生活環(huán)境后,最后孩子們用透明塑料盒鋪上椰土和苔蘚并噴上適量的水,模擬蝸牛的自然生活環(huán)境。為了確保蝸牛在適宜的環(huán)境下生活,幼兒還在盒子的一側放置了溫度計,實時監(jiān)測溫度是否合適。孩子們在沒有經驗的情況下,知道請教教師、家長并通過查閱資料獲得資源信息。
二、調查研究,尋找答案
蝸牛喜歡吃什么?為了尋找答案,孩子們從家里帶來了不同的食物并在班級進行了實驗和觀察。他們嘗試給蝸牛提供不同的食物,并觀察蝸牛對各種食物的喜好程度。最終,孩子們發(fā)現蝸牛最喜歡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尤其是生菜和西瓜。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學會了通過實踐、觀察、對比尋找答案。
三、實踐探索,獲取經驗
在飼養(yǎng)蝸牛的過程中,孩子們在蝸牛窩里發(fā)現了很多圓圓的白色小球,他們通過觸摸、反復觀察和查閱資料后確認那是蝸牛產下的蛋。“蛋是大蝸牛下的?!薄安粚?,大蝸牛是爸爸,爸爸都是大個子,媽媽是小個子,媽媽才可以生寶寶?!痹诤⒆觽儬幷摕o果后,孩子把問題帶回家去與家長共同尋找答案,再通過班級主題交流分享討論。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積極探究,重視自己收集到的事實和證據,樂于傾聽他人的觀點,學會了進行一些簡單的合作探究活動,并在成人的指導下尋找答案,通過觀察、探索、實踐獲得知識和經驗。
怎么幫助蝸牛蛋成功孵化呢?老師與孩子們一起收集了資料,了解蝸牛蛋孵化的具體方法,很不幸的是因為孩子們沒有及時噴水或者忘記噴水,有一半的蝸牛蛋孵化失敗了。為了更好地孵化出小蝸牛,師幼通過討論提出分組進行照顧,并且每天記錄,避免出現忘記照顧的情況。在實踐過程中發(fā)現小組里有的小朋友噴過水后,另一個小朋友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又噴了一次;甚至出現了一天噴好幾次水的情況。在之后的討論中,根據孩子們提出的想法,老師制作了蝸牛蛋飼養(yǎng)記錄單,每組一張記錄單,每天噴完水之后在記錄單上畫一個水滴,這樣就不會出現重復或者遺漏的問題了。經歷失敗后,孩子們學會了反思并尋找問題出現的原因,與同伴共同尋找解決方法,懂得分組合作、利用記錄的形式解決問題。
在探究蝸牛的過程中,孩子的觀察力、思考力、自主探究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升,既獲得了知識經驗,又培養(yǎng)了任務意識。孩子們在與同伴、教師、家長的共同學習中,感受到了不一樣的科學啟蒙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