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皖茶之美

        2024-06-15 06:31:06趙焰
        安徽文學(xué) 2024年6期
        關(guān)鍵詞:猴魁松蘿徽州

        趙焰

        陸羽在《茶經(jīng)》卷下一章中,曾詳細(xì)地列舉了當(dāng)時產(chǎn)茶的“八道十三州”,歙州位列其中。那時還沒有安徽的概念,徽州還叫歙州,屬于“浙西道”管轄范圍內(nèi)。陸羽是否來過歙州,尚無史料證實,不過他與歙州人交往頗多,與祖居歙州祁門的詩人張志和是好友。張志和十六歲中明經(jīng)科,向唐肅宗上書獻(xiàn)策,唐肅宗很欣賞其才華,特地賜張志和奴婢男女各一人:男名漁童,女叫樵青。張志和成人之美,讓二人結(jié)為夫婦。人問其故,張志和答道:漁童的任務(wù)是拿竿劃船,樵青的任務(wù)是打柴煎茶。由此看出,張志和好茶勝過好色。茶人張志和帶一些家鄉(xiāng)茶給陸羽嘗,以至于給陸羽留下了印象,所以徽州茶能進(jìn)入《茶經(jīng)》。

        張志和后來擔(dān)任左金吾衛(wèi)錄事參軍,因事遭貶,降職為南浦縣尉。黃粱美夢破滅,自此看破官場,浪跡江湖,自號“煙波釣徒”,往來于杭州和湖州之間,寄情山水。與陸羽、裴修、顏真卿等人交往,尤其與陸羽交好,平日里煮茶喝茶品茶說茶。陸羽應(yīng)從張志和那里,得到了一些有關(guān)茶的經(jīng)驗和見解。

        祁門產(chǎn)茶,且歷史悠久,沾的是鄱陽湖的光,列入了長江航運(yùn)的范疇。自唐朝起,鄱陽湖邊就有中國最大的茶葉批發(fā)市場浮梁。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就提及了浮梁。浮梁之所以興起,是因為漕運(yùn)的緣故——古時交通運(yùn)輸主要是水路,大宗物資必須走水路,鄱陽湖一帶交通便利,可以直入長江,再轉(zhuǎn)道京杭大運(yùn)河北上或南下。南宋之后,外貿(mào)發(fā)達(dá),泉州和廣州分別為通商口岸,鄱陽湖一帶的船只還可以通過贛江南下到廣州,或者通過閩江去泉州。商路的發(fā)達(dá),更帶動了現(xiàn)在贛北和皖南地區(qū)的茶葉生產(chǎn)?;罩莶柙跉v史上的地位,以情理來推斷,應(yīng)該不弱。《敦煌變文集》就有記載:“茶為酒曰:阿你不聞道,浮梁歙州,萬國來求?!备×红ㄖ莶⒎Q說明什么?說明黃山腳下茶葉的生產(chǎn)和經(jīng)營,跟浮梁一樣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頭頂上陽光燦爛,身邊是霜冷長河,這是初春在祁門隨處可見的景色。順著閶江邊上的小路順流而上,可以看到緩慢清澈的河水中,隨處有野鴨子嬉戲。路邊間或有古樹和老宅,冬日里住在這樣的地方,起床后,曬著太陽呷著紅茶,不僅有一種由內(nèi)及表的暖,還有一種難得的放松感。

        紅茶的誕生,一直就是一個“謎”——似乎沒有人說得清紅茶是怎么產(chǎn)生的,是怎樣傳開的。大致說法是這樣:明朝中后期某一年采茶季節(jié),一支軍隊路過武夷山。當(dāng)?shù)夭柁r(nóng)未曾見過如此浩大聲勢,采摘下的茶青來不及制作,紛紛跑去看熱鬧,沒想到茶青放在那里發(fā)酵了。茶農(nóng)舍不得扔,以馬尾松和干柴炭焙烘干制成紅茶,沒想到無心插柳柳成蔭。大航海時代來臨后,歐洲人通過海路來到東方,尤其喜歡這種紅茶,將之帶回后,沒想到在歐洲大陸和英倫三島風(fēng)靡,“下午茶”之風(fēng)俗也由此生發(fā)。另一種說法則是:紅茶也好,祁紅也好,其實是中國人揣摸歐洲人的口味,或者是按照歐洲人的口味定制生產(chǎn)的。如此說法,也有一定道理。身體是最誠實的,在英格蘭那個缺少陽光的地方,最需要的飲品,就是暖暖的紅茶了。萬物“發(fā)乎心”,紅茶在英格蘭產(chǎn)生,是典型的“發(fā)乎心”。如果是這樣的話,祁紅其實有兩個祖先,一個是福建,一個是歐洲。

        祁門紅茶的誕生具有傳奇意味。近代武漢開埠后,漢口成為長江中段的貿(mào)易中心。茶葉仍是中國主要出口產(chǎn)品,其中以福建生產(chǎn)的紅茶最受外國人歡迎。在外的祁門商人胡元龍察覺到此中的商機(jī),便在自己的家鄉(xiāng)祁門培植紅茶。祁門紅茶甫一問世,立即一鳴驚人,與前輩武夷紅茶、印度大吉嶺紅茶、斯里蘭卡烏瓦紅茶相比,祁門紅茶自帶濃郁芬芳的蘭香、果香與甜香。除此之外,在茶湯的邊緣,還會有一圈裙邊,燦若黃金,非常華麗。這種帶有“女皇裙邊”的“國色天香”,是徽州“神山圣水”的獨特滋味。有關(guān)數(shù)字顯示:1905年,祁紅外銷達(dá)6萬箱,創(chuàng)歷史最高水平。鴉片戰(zhàn)爭之后,祁門紅茶在近現(xiàn)代外貿(mào)大幅逆差的情況下,為中國商業(yè)贏得一些尊嚴(yán),是很不容易的。

        祁門紅茶“無中生有”,看似無意,其實有意;看似無心,其實有心。若沒有閶江的便利、祁山的神奇,沒有胡元龍的靈機(jī)一動,沒有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的助緣……就不會有甜香似蜜的“金邊女王”。從這一點來說,祁紅真是天造地設(shè),不管它的真正來源是什么,都是“天、地、人”天衣無縫的共謀和合作,是上天給徽州的賜福。

        最早對徽州茶的記錄,是餅茶的制作,見于唐代楊曄《膳夫經(jīng)手錄》:“歙州、婺州、祁門、婺源方(餅)茶,制置良好,不雜木葉……人皆尚之?!本唧w的做法是:“將鮮葉經(jīng)蒸氣殺青后烘干搗碎,碾成細(xì)末,再蒸軟,做成長條,形成圓餅狀,中間留一孔,穿串起來烘干即可?!敝詫⒉柚瞥蓤A餅的形狀,主要是方便保存和運(yùn)輸。不像散茶,占的空間太大,本身又太嬌貴,在人們生活尚未達(dá)到一定水準(zhǔn)、社會不太發(fā)達(dá)之際,餅茶是最好的選擇。

        從宋代開始,徽州就是一個產(chǎn)茶區(qū)。《宋史》說歙州等地產(chǎn)茶,“有仙芝、玉津、先春、綠芽之類二十六等”,這是說當(dāng)時徽州茶葉的品牌。歙人羅愿在《新安志》記載更翔實:“茶則有勝金、嫩桑、仙芝、來泉、先春、運(yùn)合、華英之品;又有不及者,是為片茶八種。其散者曰茗茶?!逼鋾r徽州茶的產(chǎn)量,據(jù)李心傳在《建炎以來朝野雜記》中記載,每年大約有210萬斤,約占全國的二十四分之一。朱熹的外祖父祝確,曾經(jīng)富甲徽州,被稱為“祝半州”,有可能私底下經(jīng)營茶葉賺錢。否則,居于偏僻、交通不便的徽州,哪能獲得那么多的財富呢?

        黃山茶葉歷史悠久,據(jù)《徽州府志》記載:“黃山產(chǎn)茶始于宋之嘉祐,興于明之隆慶?!鼻宕卧啤端貕乇沅洝酚杏涊d:“黃山有云霧茶,產(chǎn)高山絕頂,煙云蕩漾,霧露滋培,其柯有歷百年者,氣息恬雅,芳香撲鼻,絕無俗味,當(dāng)為茶品中第一?!泵鞔摹峨S風(fēng)錄》記載:“松蘿茶近稱紫霞山者為佳,又有南源、北源名色,其松蘿真品殊不易得。黃山絕頂有云霧茶,別有風(fēng)味,超出松蘿之外?!庇纱丝梢?,徽州松蘿也好,黃山云霧茶也好,應(yīng)屬黃山毛峰茶,尤其是云霧茶,產(chǎn)于黃山,為早期黃山毛峰中的極品。

        南宋以后,西洋的外國商人摸索出來一條經(jīng)驗:凡是黃山山脈出的綠茶,第一泡的湯沫都特別白,而且特別醇。自此之后,他們掌握了辨別黃山茶的方法,在交易中刻意選擇黃山茶。當(dāng)然,以現(xiàn)代科學(xué)的成分分析,更容易從氣候條件、水土成分、海拔高度和茶葉品種等科學(xué)路徑,仔細(xì)分辨黃山茶的諸多特點。按現(xiàn)在黃山茶葉簡單的分法:北麓的崇山峻嶺,以及沿太平湖一帶是太平猴魁的原產(chǎn)地;而黃山南麓,則是黃山毛峰的地盤。黃山毛峰和太平猴魁,成了徽州茶的標(biāo)桿。黃山山脈是皖南山地的中樞,綿亙150公里,其中著名的山峰就有72座,千峰競秀,萬壑崢嶸。正所謂“天下名山,必產(chǎn)靈草,江南地暖,故獨宜茶”,黃山地區(qū)的毛峰、太平猴魁和祁門紅茶馳名天下。

        凡好山好水處,必有好茶,這已成一條有關(guān)茶葉鑒賞的基本定律。安徽出好茶,著實是因為安徽有很多秀美無雙的山水;黃山、九華山、大別山、敬亭山……茶生于山巒之上,香氣高揚(yáng),清爽明朗;茶生于澗坑之中,香氣細(xì)膩,濃厚幽滑。茶的滋味和特性,其實就是山水的滋味和特性。

        徽州茶,與禪相似的,還有門派——就如同佛教禪宗在中國落地后,以達(dá)摩為祖,稱“一花”;至于五葉,指的是佛教禪宗發(fā)展演變的五個流派:溈仰、臨濟(jì)、曹洞、法眼、云門?;罩莶柙诎l(fā)展過程中,同樣也存在這樣的“一花五葉”:“一花”,指的是松蘿,這是清朝之前徽州茶葉的總稱謂;五葉,是隨后慢慢崛起的“五大門派”:黃山毛峰、太平猴魁、老竹大方、祁門紅茶以及屯溪綠茶。祁門紅茶算是旁枝斜出,雖然產(chǎn)生經(jīng)過各有說法,總體上是市場導(dǎo)向和外貿(mào)需求的結(jié)果——因為西方人喜歡紅茶,以需帶產(chǎn),便按照西方人的喜好制作發(fā)酵茶。至于屯溪綠茶,是茶葉生產(chǎn)進(jìn)入現(xiàn)代的產(chǎn)物,是商業(yè)包裝和整合,是為了統(tǒng)一品牌,并不是自然形成的品牌。

        明代長居徽州的大方和尚,就像是茶圣陸羽的轉(zhuǎn)世——這個來自蘇州虎丘寺的高僧如閑云野鶴般行走四方,愛山,愛水,愛喝茶,凡所到處,皆專心尋覓好茶,也助當(dāng)?shù)厝酥谱鞑?。?jù)說明朝時徽州最有名的“松蘿茶”,也是大方和尚到了休寧后,以休寧城郊松蘿山一帶的茶葉,用炭火炒青做出來的。如此方式制作出來的茶,色重、香重、味重,喝起來很過癮,有罕見的松針清香。

        徽州歷史上“老竹大方”茶,也叫“頂谷大方”茶,也是大方和尚發(fā)明。有人以為“老竹大方”歷史長于龍井,這是妄自尊大了。龍井為宋代辯才和尚所發(fā)明,無論名氣和歷史,都非大方所能比。此辯才和尚系宋仁宗時代的辯才,非唐初智永和尚的徒弟辯才。有一種說法稱龍井原先系條茶做法,跟碧螺春相似,后來受大方茶影響,炒青時加了用手掌用力擠壓之工藝,故炒出來的茶葉,變成扁平的了。這一段歷史,我缺乏研究,姑妄聽之。當(dāng)年大方和尚自東南來徽州,先在休寧制作了“松蘿”,隨后準(zhǔn)備翻越昱嶺關(guān)回浙江,沒想到在老竹鋪、三陽坑、金川、福泉山一帶發(fā)現(xiàn)了上等的茶樹。大方和尚愛不釋手,干脆住下,根據(jù)茶樹茶葉的特性,先摘取芽頭,待葉芽殺青之后,用炭火炒青時,壓成扁平形狀。如此做法,有利于包裝和運(yùn)輸,在路途中不至于被壓碎。相比龍井茶醇厚濃釅,老竹大方色澤嫩綠光潤,鮮爽清香,甘甜新鮮。茶泡發(fā)之后,湯色嫩綠,有花香和栗香,較龍井的高火香,倒是別有一番滋味。

        明代徽州最有名的茶,不是毛峰,而是松蘿。松蘿茶,由核心產(chǎn)區(qū)為休寧縣松蘿山而得名。據(jù)說松蘿茶是由蘇州虎丘大方和尚來徽州后所研發(fā)。明代許次紓《茶疏》記載道:“若歙之松蘿、吳之虎丘、錢塘之龍井,香氣濃郁?!毙煳荚凇犊绦煳拈L先生秘集》中,曾將松蘿茶列為當(dāng)時三十種名茶之一,有“松蘿香氣蓋龍井”之說,這一個評價,是很高的了。袁宏道曾經(jīng)記述:“近日徽有送松蘿茶者,味在龍井之上?!痹甑朗钱?dāng)時的名士,于茶的研究頗為透徹,曾受好友、當(dāng)時的戲劇家,也是著名的徽商潘之恒之邀,去徽州“打秋風(fēng)”。袁宏道的徽州行,想必將徽州的諸多茶種喝了個遍。袁宏道得出這個結(jié)論,雖是個人體驗,也帶三分道理。

        清代鄭板橋曾于某一天喝了某個徽商給他泡的徽州松蘿,七竅頓開,興奮異常,曾作詩抒懷:“不風(fēng)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節(jié)柯。最愛晚涼佳客至,一壺新茗泡松蘿。幾枝新葉蕭蕭竹,數(shù)筆橫皴淡淡山。正好清明連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間?!?/p>

        萬歷年間,曾任徽州府推官的龍膺將松蘿的做法寫進(jìn)了《蒙史》:“予理新安時,入松蘿,親見之,為書《茶僧卷》。其制法是:將鐺磨擦光凈,以干松枝為薪,炊熱候微炙手,將嫩茶一握置鐺中,札札有聲,急手炒勻,出之箕上?;眉?xì)篾為之,薄攤箕內(nèi),用扇扇冷。略加揉捻,再略炒,另入文火鐺焙干,色如翡翠?!比绱丝磥恚八商}”有松針的清香,的確有松樹的功勞——用來燒火的柴禾就是松針。皖南多松樹,松蘿生長在松柏之中,有意無意地帶有松針的地域香這是一定的,這也成為松蘿茶的重要特色。

        崇禎年間,另一本名為《茶箋》的書中,也提到了松蘿的制法:“茶初摘時,須揀去枝梗老葉,惟取嫩葉,又須去尖與柄,恐其易焦,此松蘿法也。炒時須一人從旁扇之,以怯熱氣,否則色香味俱減。予所親試,扇者色翠,不扇色黃。炒起出鐺時,置大瓷盤中,乃須急扇,令熱氣消退。以手重揉之,再散入鐺,文火炒干入焙。蓋揉則津上浮,點時香味易出?!贝藭涊d的工藝,跟現(xiàn)在綠茶的制作步驟變化不大。

        松蘿茶流行一段時間后,大約是名氣大味道好,官方覺得有利可圖,便將之納為官營,一般人不大容易喝得到,社會上也不能公開或者大批量銷售。民間必定有人不服,于是一些仿制假冒產(chǎn)品也隨之出現(xiàn)。這也正常,誰不想逐利呢?況且專營明顯失之公平?!锻ㄖ尽氛f:“寧國府所屬宣、涇、旌、太諸縣,各山俱產(chǎn)松蘿?!鳖愃朴涊d,《徽州府志》《黟縣志》《婺源縣志》等方志中都有。

        松蘿茶遍布,跟官府不公徽州農(nóng)人對現(xiàn)狀的反抗有關(guān),也跟當(dāng)時普遍缺乏科學(xué)的品牌保護(hù)機(jī)制有關(guān)。官府只想著強(qiáng)行攫取利益,農(nóng)戶們當(dāng)然不買賬。皖南山區(qū)自然條件差不多,茶葉質(zhì)地都屬上乘,只要工藝不走形,所產(chǎn)茶葉都屬好茶。再說,松蘿松蘿,不就是有著松針的清香嗎?徽州茶園大多與松林相伴而生,雜樹生花,哪一種茶葉中,不攜有松針的清香呢?就這樣,松蘿茶在風(fēng)行了上百年之后,因為處處皆松蘿,松蘿的品牌一下子砸了——再好的東西,也架不住一哄而上泥沙俱下啊!也因此,自清中葉之后,徽州已再無松蘿茶了。

        松蘿茶消失之后,新品牌黃山毛峰應(yīng)運(yùn)而生。黃山毛峰的核心產(chǎn)區(qū)在黃山以及附近一帶,主要分布在桃花峰的云谷寺、松谷庵、吊橋庵、慈光閣及半山寺周圍,山高林密,日照短,云霧多,自然條件十分優(yōu)越。茶樹得云霧之滋潤,無寒暑之侵襲,自然蘊(yùn)成良好的品質(zhì)。黃山毛峰,一般采摘于清明之前,選摘肥壯嫩芽,用手工進(jìn)行炒制,茶狀酷似雀舌,綠中泛黃,銀毫顯露,帶有金黃色魚葉(俗稱“黃金片”)。

        《黃山志》有關(guān)黃山毛峰的描述,來自明朝許楚的《黃山游記》。許楚是徽州本地人,才華橫溢,見識超人,系新安畫派代表人物漸江的好友。1628年,二十四歲的許楚曾游黃山,夜宿蓮花峰頂。當(dāng)時的許楚俊髦韶年、高才博學(xué)寫就的《黃山賦》沉博絕麗、閑適俊逸、氣象萬千:“又東下里許,自眾峰汲煙而上,蓮花解蒂而下,峭然中起,為大悲頂。大悲頂去蓮花峰勢如垂紳,然非嵐斂霧霽,舉首不見。越此漸分后海矣。大抵蓮花以東為前海,西為后海。前海寒瘠,以石為骨,石則嶙峋奇崛,不偶平障,故山川出云,郁而多采。后海得土膚立,體近龐衍,或巍踞平曠,望兼川陸,故云氣浩浩瀚瀚,自為卷舒。去蓮花峰東南徑數(shù)里,山皆排峰接崿,惟煉丹臺獨為警秀,平崖桀舉,孤態(tài)自足。常有青霧流嵐,其上,俗謂容成子丹氣芳馥于此,理或然也……”時人以為許楚《黃山賦》和《新安賦》不讓班固“兩都”,即《東都賦》和《西都賦》,這是一個極高的評價了。王士禛在看了許楚的《新安賦》后,也情不自禁嘆曰:“三百年來無此作矣!”

        “蓮花庵旁,就石縫養(yǎng)茶,多清香冷韻,襲人斷腭不去,所謂黃山云霧茶是也?!绷攘葦?shù)語,寫出云霧茶的清冷奇香。清人江澄云在《素壺便錄》中,更將黃山云霧茶尊為茶中翹楚,他說:“黃山有云霧茶,產(chǎn)高山絕頂,煙云蕩漾,霧露滋培,其柯有歷百年者,氣息恬雅,芳香撲鼻,絕無俗味,當(dāng)為茶品中第一。”這也難怪,以黃山絕頂?shù)拿利悷o雙、云蒸霞蔚,若能孕育茶葉,味道也是可想而知的。

        祖籍黟縣的晚清大學(xué)者俞樾某一日曾得孫蓮叔所贈黃山毛峰,喝后心花怒放,賦詩《孫蓮叔贈云霧茶賦謝》,以激越的心情賦詩一首:“茶丁欲采不得路,導(dǎo)以鶴子從猿公。緣穜縋索僅得上,十人提筐九則空。由來神物不多有,何怪價與黃金同?!蔽镆韵橘F,在俞樾眼中,云霧茶貴如黃金,只有貴賓到來時,黃山僧人才舍得拿出品飲招待。

        黃山僧侶之中,名氣僅次于開山之普門和尚的,就是雪莊和尚了。雪莊是楚州人,即現(xiàn)在的淮安人,二十歲左右出家,法名傳悟。明朝覆滅后,傳悟恓惶南逃,蹀躞于長江之邊,一時不知去往何處,便在太平府采石磯翠螺山構(gòu)“松巢”,趺坐五年不問外事??滴醵四辏?689)九月,傳悟禪坐后睜眼,只見日暮西斜、水波生煙、林木金黃,突覺心念一動,于是立馬動身,向著黃山的方向跋涉。到了歙縣西部潛口村后,傳悟于老街上討茶水喝,偶遇名士汪士。兩人一見如故,經(jīng)汪士引薦,傳悟啟程進(jìn)黃山,一路丘閭相間,林莽相望,向北行十多里后,只見天邊有山勢突兀拔起,其粲若霞,其錯若繡,其陰若紺,其陽若朱,其流若黃,其凝若紫,正如范寬的《溪山行旅圖》一般。在路途之中,傳悟決意做一個畫僧,將黃山千變?nèi)f化的美景記錄在人間。

        傳悟到了黃山之后,居住在離云谷寺不遠(yuǎn)、此前無人的山洞,也稱為“兜率庵”里。冬天很快就到了,一日天降大雪,紛飛數(shù)日方才止住。天放晴后,有云谷寺山僧一路掃雪,掃到兜率庵前,見數(shù)尺深的雪中,有一雪樁凸起。山僧頓感奇怪,走上前將雪掃除,突然發(fā)現(xiàn)眼前非雪樁,而是一人于雪中禪定,鼻息有氣,口中念念有詞,分明是在念《金剛經(jīng)》。山僧大驚,睜大眼睛看,才發(fā)現(xiàn)此人系游僧傳悟。一時間,山僧皆以為傳悟有神通,以“雪樁”為綽號稱呼他。一段時間之后,“雪莊”又代替了“雪樁”。雪莊在兜率庵住了一段時間之后,嫌庵名拗口,將之改名為“皮篷”。自此之后,雪莊一直居于“皮篷”之中,共三十三年,除了繪畫以及偶爾外出,平時足不出洞。有一段時間,跟雪莊住在一起的,還有一個來自浙江的僧人雁黃。他們總在一起談詩論畫,傲岸絕俗,不屑于世。

        傳說雪莊早晚誦經(jīng)之時,常有一頭黑色的老虎默默前來,蹲守在屋外仔細(xì)聆聽。猛虎常聽雪莊念經(jīng),一段時間忽然頓悟,自此也成為雪莊的坐騎和護(hù)駕。雪莊常常跟《封神榜》中的申公豹一般,騎著老虎出沒在黃山的大小山崗上?!捌づ瘛蓖獾臉淞掷镞€有兩只寒鴉,宛若精靈,能說人語,雪莊經(jīng)常投喂它們,也跟它們說話。每當(dāng)有游客進(jìn)山,這兩只寒鴉就充當(dāng)向?qū)?,將人們引至“皮篷”。雪莊將這兩只烏鴉分別命名“傳書”和“傳信”,曾作《雙烏》詩:“雨雪深山誰最親,雙烏索食往來頻。野人每飯留烏食,聽見烏來如故人?!?/p>

        雪莊極喜歡黃山茶,每年早春,都要攀登黃山最險處,采得野茶精心炒制云霧茶。每逢友人來訪,便喚小僧汲附近的山泉燒火煮茶。雪莊曾畫有《云舫圖》,自題云:“黃山最奇處,后海老僧家。幾座屋如舫,四時花似霞。峰高尋有徑,云闊望無涯。晴雨人來訪,呼童但煮茶?!?/p>

        晚年之時,雪莊變得越發(fā)沉靜,常常幽然一人與峰巒古木花鳥白云相望,“日日看山聽鳥啼,夜眠松下月皎皎”。晚年雪莊最喜歡的,是梅花,尤其喜歡冰雪中的梅花。“皮篷”附近原來沒有梅花,雪莊就自己到山中去挖掘,將梅花移植在“皮篷”周圍。很多對雪莊崇敬的人,聽說雪莊喜梅,都自發(fā)地將自己擁有的梅花樹遷種云谷寺至皮篷的山路旁。一段時間之后,這一段長達(dá)數(shù)里的山路兩旁,竟扎堆般擠滿了上千株梅花。每每瑞雪紛飛,沿途一片黃白,芬芳四溢,半山飄香。晚年的雪莊,經(jīng)常對其剪枝打理,曾作《修樹》詩:“元鎮(zhèn)樹瘦直,咸熙樹古怪。修就各天然,道人收入畫。”雪莊受教育程度不高,詩樸實無華,卻常能明心見性。這一個純樸的僧人幽棲黃山之時,與花木為侶,與鳥獸為鄰,與白云為友,與茶泉為伴,在參禪修行中實現(xiàn)了天地人合一。

        相比黃山毛峰,我更喜歡的,是太平猴魁。因為太平猴魁更香,更耐泡;擱置一段時間之后,茶與水仍不分離。這些特色,尤對“中年茶鬼”的胃口。從風(fēng)格上說,比較起黃山毛峰的淡雅純真,太平猴魁更像是飽讀詩書歷練久遠(yuǎn)的隱士,曠達(dá)醇美,大氣沉靜。除此之外,我與太平猴魁還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早先我駕車從合肥回老家旌德縣城,沿合屯黃高速到甘棠鎮(zhèn)站下進(jìn)入省道,必定要經(jīng)過太平猴魁的主產(chǎn)區(qū)新明鄉(xiāng)。每次經(jīng)過云騰霧繞的深山,我都在想,這里到底怎樣神奇呢,竟能生產(chǎn)如此上品之茶葉!后來看一些資料,解釋說新明首先是土壤條件好,各山頭都是風(fēng)化的頁巖,跟陸羽《茶經(jīng)》里所說“上者生爛石、中者生礫壤、下者生黃土”相吻合;再者,這里都是數(shù)百年的原始森林,山不是太高,又瀕臨太平湖,整日霧靄縈繞、云蒸霞蔚。密林之中,到處都是古老珍稀的樹木、各種各樣的野花野草。如此天造地設(shè),也難怪猴魁茶頎長肥厚、滋味醇正、香氣馥郁了。

        新明處于大山深處,氣溫較低,生長較慢,綠茶的采摘時間也跟山外不一樣——徽州的茶,最早清明前后就可以采摘了,可是猴魁茶則不一樣,要到四月底才能開采。大自然各種各樣的清新氣息,無形地滲入茶葉之中,使得猴魁葉片肥厚,味道醇美。

        太平猴魁工藝很獨特:采摘時連茶尖帶嫩茶梗也一并摘下,嫩茶梗有5到10厘米長,為其他地方茶葉罕見。稍稍殺青之后,須用白紗布一只一只裹住,用手掌壓成扁形,隨后排列整齊放進(jìn)鍋里烤。這樣做出來的太平猴魁渾于天然:兩葉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隱伏,有“猴魁兩頭尖,不散不翹不卷邊”之稱。最上等的猴魁,一般能達(dá)到10厘米左右長短,在茶葉的根部,能看到一根纖細(xì)的紅線,神秘而奇特。上等猴魁沖泡的最佳劑量一般是十三支,據(jù)說如此劑量泡發(fā)才顯得不釅不淡。太平猴魁湯色清綠明澈,陰暗處看綠得發(fā)烏,陽光下透著新綠。這一點,與黃山毛峰等其他綠茶不一樣。至于茶的滋味,太平猴魁雖湯色醇郁,卻絕不澀嘴,有一種清朗明快的香氣,味道不是沉郁下降,而是明亮高揚(yáng),甘甜芬芳。這一點,只要細(xì)細(xì)地品嘗過幾次之后,舌根就自然帶有明確的辨別力,也會帶有清晰的記憶。

        徽州的茶適合在舍外喝。正對一座山、一池水、一片云。水碧綠,山翠藍(lán),云白得刺眼。此時喝茶,一切安心,一切順?biāo)?,一切都好,仿佛喝的不僅僅是茶,而是山水??匆谎凵?,呷一口茶;看一眼水,呷一口茶;看一眼云,呷一口茶。如此感覺,仿佛與天地共融,與山川共享。就這樣一直喝到天地初冥、嵐氣初起,眼前的一切變得朦朦朧朧。這個時候,就會有那種“一茶一世界”的感覺,仿佛眼前的一切,都是從茶中而來。

        絕美之處,必有好茶。這是地域與茶葉的關(guān)系,也是風(fēng)景與茶的關(guān)系。讓人追問的一點是:難道美本身,也會對茶味有著潛在的影響嗎?黃山腳下產(chǎn)好茶,除黃山毛峰和太平猴魁之外,還有績溪的金山時雨、歙縣的滴水香、頂谷大方以及旌德的天山真香等??兿锨f的金山時雨,與黃山毛峰的產(chǎn)地接近,可是做法與黃山毛峰卻絕不相同,特色在于手工搓揉,模樣如絲線一般纖細(xì),開水一沖下去,杯口會有濃霧升騰。金山時雨創(chuàng)名于清道光年間,產(chǎn)地金山,原名“金山茗霧”,由上?!巴粼L┎枨f”獨家經(jīng)銷。據(jù)說當(dāng)年胡適最喜愛喝的,就是這種綠茶。

        黃山南麓的歙縣大谷運(yùn),也是一個產(chǎn)好茶的地方。二十世紀(jì)二三十年代“屯綠”品牌創(chuàng)建,大谷運(yùn)是核心產(chǎn)區(qū)。二十世紀(jì)九十年代,大谷運(yùn)小木匠汪自力闖上海,創(chuàng)建品牌“滴水香”為滬人矚目。大谷運(yùn)還盛產(chǎn)一種獨特的手工茶,叫“黃山綠牡丹”,系谷雨前一芽二葉的壯實鮮葉,經(jīng)嚴(yán)格挑揀焙青之后,用棉線手工串成花朵狀。泡發(fā)時放入茶杯,倒入開水,一兩分鐘后,茶盞中即有一朵盛開的“綠牡丹”,色澤翠綠,峰毫顯露,詩意盎然。

        黃山還有野茶,《昭代叢書》曾記載張潮之語:“吾鄉(xiāng)天都有抹山茶,茶生石間,非人力所能培植。味淡香清,足稱仙品。采之甚難,不可多得。”這個抹山茶,說的就是黃山的野茶。民間以為野茶樹都是松鼠種下的——松鼠摘了茶籽之后,習(xí)慣埋起來慢慢吃,可是埋下之后,又不記得埋哪了,于是種子發(fā)芽,便成了野茶樹。春夏相交之際,當(dāng)?shù)厝私?jīng)常會攀巖而上,采摘回家制作成茶葉。由于野茶樹生長在懸崖峭壁上,只有老鷹才能到達(dá),故又稱“老鷹茶”。我曾喝過這種野茶,茶味極重,較苦澀,有腥香。不過一口濃郁的苦澀下去,隨之而來的,是源源不斷的甘甜。野茶最大的特點,在于它渾于天然,味道濃烈,有天地洪荒之氣。

        想起來一個有關(guān)“天山真香”茶的軼事:我童年時學(xué)校里經(jīng)常去農(nóng)村上勞動課。每到初春,會按照學(xué)校的要求,打著背包步行數(shù)十公里,去祥云公社幫助農(nóng)民采茶。祥云公社坐落在旌德、太平、涇縣三縣交界處,離大名鼎鼎的太平猴魁生產(chǎn)地新明公社只隔幾個山頭,茶葉品質(zhì)非常好。茶園依山而生,必須帶著干糧、水、竹竿上山。進(jìn)入茶園后,先得用竹竿敲打樹干——茶樹里面經(jīng)常有蛇,有赤焰蛇、蝮蛇、烏梢蛇和菜花蛇等,得將它們趕出來。我那時特別怕蛇,采茶時總是心驚膽戰(zhàn),不僅僅是敲樹干,連葉片茂盛的地方都敲得直飛。有一次,還真的從茶樹里竄出一條扁擔(dān)長的蛇,我嚇得大叫遁逃,面如死灰,憋了好久,才敢接近茶樹采茶。有一天,茶樹上竄出了兩條蛇,同學(xué)們一擁而上,將它們亂棒打死,一看,每條都有胳臂粗,一兩米長。領(lǐng)隊讓膽子大的同學(xué)將蛇剝皮剖肚,將蛇膽一口吞下,又從老鄉(xiāng)處買了一只老母雞,洗凈放進(jìn)瓦罐里燉。領(lǐng)隊開心地告訴大家,吃蛇肉喝蛇湯有好處,不會長痱子,也不會長瘡,更不會中暑。

        一個多小時之后,瓦罐散發(fā)著一股濃烈的香氣,采茶的同學(xué)們不停地咽著口水。到了收工之時,餐桌上端上“龍鳳斗”湯,掀開蓋,只覺滿屋飄香,同學(xué)們快活得大喊大叫不止。我從未吃過蛇肉,看它們在湯中一段段白慘慘的,嚇得冷汗都出來了??墒且布懿蛔⊥瑢W(xué)的起哄,閉著眼喝了一碗蛇湯,沒想到還真的挺好喝,味極鮮,比排骨湯還鮮。只是蛇肉的味道一般,骨頭也多。

        祥云茶農(nóng)對于采茶的要求是很高的:若是清明前的茶,要求格外細(xì)致,要輕手輕腳地采下“一刀一槍”,也就是一芽一葉,不得破碎;若是清明后采茶,就沒有那么講究了,只要是新鮮嫩葉都可以。那時候祥云的茶,在縣里是有口皆碑的,出縣后就差多了。內(nèi)行人買茶,會問產(chǎn)地。比較有經(jīng)驗的老茶客,會帶一個玻璃杯,拎一個水瓶,在賣茶人的竹簍中撮一小把泡上,品鑒過之后才下手。二十世紀(jì)九十年代,旌德縣官方想主打祥云鄉(xiāng)茶葉,請來德高望重的安農(nóng)大茶葉老教授陳緣題名“天山真香”,定位為高端茶。品牌剛出時,天山真香著實紅火過一段時間,因為制作特別精良,工藝細(xì)致。不過天山真香的產(chǎn)量太少,難以維持,特色似乎也不分明,跟黃山毛峰相比,沒有獨特的個性和優(yōu)勢。到了九十年代后期,因為附近的太平猴魁爆火,很多農(nóng)戶轉(zhuǎn)而自發(fā)生產(chǎn)太平猴魁,天山真香也沉寂下來了。

        明朝茶學(xué)大家許次紆在《茶疏》開卷中寫道:“天下名山,必產(chǎn)靈草,江南地暖,故獨宜茶。大江以北,則稱六安?!币源藖碚f安徽的茶葉,倒是恰如其分。茶葉俗稱“神仙草”,本來就是山水自然的產(chǎn)物——好山好水必出好茶。以黃山為中心,為上等綠茶的集中生產(chǎn)區(qū):南面有黃山毛峰、屯溪綠茶、老竹大方、祁門紅茶;北面有涌溪火青、汀溪蘭香、敬亭綠雪、黃花云尖、瑞草魁;西北有肖坑綠茶、潤思紅茶……過了長江,在皖西南云霧縹緲的大山里,“壽州有霍山之黃芽”,為李肇《唐國史補(bǔ)》記載的全國名茶十四品目之一?;羯近S芽屬于黃茶,是經(jīng)過燜黃技術(shù)處理的輕發(fā)酵茶。工藝流程是殺青、揉捻、燜黃、干燥,輕微燜黃會讓茶葉中的葉綠素氧化降解,產(chǎn)生黃色物質(zhì),以降低茶湯的苦澀度。霍山黃芽看起來樸實無華,湯色金黃而醇厚,喝起來有栗香,也就是火工味。黃茶有黃芽茶、黃小茶和黃大茶之分?;羯近S芽,應(yīng)該是黃小茶。

        六安瓜片做法跟一般炒青有所不同,形質(zhì)俱麗,壯碩肥厚,湯色青綠,蘭香撲鼻。其他一些品牌,比如岳西翠蘭、桐城小花、天柱劍毫等,雖然歷史文化不是太豐厚,屬于近來開發(fā)的品牌,可是茶葉的品質(zhì)和工藝不錯,味道和香氣也頗有特點。

        茶葉實屬樹葉,鮮味很重,腥氣也很重,如何保留甚至調(diào)出鮮味,去掉腥氣,是一個問題;茶葉氣息陰寒,如何去掉寒氣,是一個問題;又兼香氣馥郁,如何保留芬芳,讓香氣常駐,又是一個問題。紅茶、烏龍等發(fā)酵、半發(fā)酵茶,是以發(fā)酵來去腥、去寒,調(diào)出香味。綠茶是不發(fā)酵的,以殺青和烘烤來去腥,分為炒青、烘青、半炒半烘茶和曬青茶。在這一點上,六安瓜片處理得不錯,陽氣暢達(dá)旺盛,茶香飽滿持久。六安瓜片采摘期僅限為谷雨前后的十余天,地域以皖西齊頭山方圓幾十公里為限。正宗產(chǎn)地是金寨縣齊頭山的后沖,懸崖上有一石洞,因大量蝙蝠棲居,故稱蝙蝠洞。蝙蝠洞險峻難攀,人跡罕至,因為長年有蝙蝠集群飛來飛去,洞內(nèi)外有厚積的蝙蝠糞松軟如綿。因蝙蝠洞坐落于山坡,兼有洞穴的陰氣,所以這一帶的六安瓜片既有山崗茶高揚(yáng)芬芳的香氣,又有坑澗茶低回而綿長的馥郁,六安瓜片還有炒青拉火等獨特的工藝,因而形成了六安瓜片香氣襲人的特點。

        六安瓜片最大的特點,是不帶茶梗,這一點與黃山毛峰不一樣,與太平猴魁也不同。制作也較其他綠茶復(fù)雜——須將采回的鮮葉剔除梗芽,將嫩葉、老葉分開,進(jìn)行反復(fù)炒制。瓜片殺青分為生鍋和熟鍋,兩鍋連用,先炒生鍋后炒熟鍋。炒茶不用手,而是用一支細(xì)竹絲或者高粱穗編成的“茶把子”,如一支扁扁的小掃帚。瓜片之所以叫瓜片,就是取其形狀,如果熟鍋定型不成功,茶葉品級就會大大降低。炒茶師邊炒邊拍,使葉子成片,嫩片拍打用力小,老片用力稍大,使葉片邊緣向后折疊。炒熟鍋不僅要定型,還起到了“揉捻”的作用,使茶葉香味更濃。兩道殺青完成后,就是茶葉的干燥烘焙,分為三個階段——毛火、小火和老火。這期間,要耗時好幾天。烘焙工藝很重要,老一分則苦,嫩一分則澀。六安瓜片最獨特的工藝,是“拉老火”——由兩個人抬著竹籃從暴烈的爐火前走過,火苗盈尺,頗有行為藝術(shù)之感。

        我的看法,六安瓜片的獨到之處,是以獨特的工藝去掉了茶葉中的生、腥、澀、陰,同時將茶葉的香、熟、甘、陽特性保留下來。呷六安瓜片茶,一般不會感覺到茶葉陰郁的口感,反而有陽光明媚春暖花開之感。倒是“六安瓜片”之名有些俗氣,以瓜子的尋常和低賤,用來形容高貴的茶葉未免降檔了,實在是得不償失,買櫝還珠。

        六安瓜片出名甚早,寫作于清朝的《紅樓夢》中,有80多處提到六安瓜片。最著名的是四十一回:賈母在大觀園里設(shè)宴款待眾人后,帶著大家到櫳翠庵妙玉處。妙玉接進(jìn)去后,賈母道:“我們才都吃了酒肉,你這里頭有菩薩,沖了罪過。我們這里坐坐,把你的好茶拿來,我們吃一杯就去了?!碑?dāng)妙玉將泡好的茶捧與賈母時,賈母又道:“我不吃六安茶?!泵钣裥φf:“知道。這是老君眉?!?/p>

        賈母為什么不喝“六安茶”?諸多《紅樓夢》專家曾經(jīng)大加演繹,其中不乏“暗黑學(xué)”和“陰謀論”,說明賈母對于妙玉的蔑視和偏見。賈母不吃六安茶,應(yīng)是怕上火,因為六安茶屬炒青系列,烘焙飽滿,炒得特別干。至于老君眉,說法一般有兩種:一種認(rèn)為是湖南洞庭湖君山所產(chǎn)的“君山銀針茶”;另一種以為是福建武夷山的名叢,屬青茶烏龍,部分發(fā)酵。第一種說法,來自紅學(xué)家——《紅樓夢》(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5年版)注釋為:老君眉,湖南洞庭湖君山所產(chǎn)的白毫銀針茶,精選嫩芽制成,滿布毫毛,香氣高爽,其味甘醇,形如長眉,故名“老君眉”?!袄暇肌毕蛋撞瑁栊云胶椭姓琴Z母喜歡的。第二種說法,來自清代郭柏蒼《閩產(chǎn)錄異·貨屬·茶》:“老君眉,葉長味郁,然多偽?!辈榭创耸碌那耙蚝蠊?,前面有“賈母道:‘我們才都吃了酒肉”,“吃了酒肉”之后油膩太重,適合喝濃一點平和一點的茶。所以,精于茶道的妙玉在旁說“知道。這是老君眉”,是告訴賈母此茶非綠茶,屬于發(fā)酵的紅茶或半發(fā)酵的烏龍茶中的一種,可以消食解膩。

        也可能存在另外的意思——“老君眉”茶名好聽,賈母年紀(jì)大了,喜歡“耳順”之語。妙玉本為冰雪聰明的女子,將“老君眉”敬呈賈母,是知道賈母虛榮,有可能無中生有,故意以“老君眉”命名,以求吉祥。

        與茶有相似之處的,是《紅樓夢》本身,這一本小說極具“茶性”:回味雋永,芳香恬淡,一派天然,禪機(jī)無限。

        二十世紀(jì)七十年代,我父親在離黃山不遠(yuǎn)的旌德縣編輯一份文學(xué)小刊《旌德文藝》。因為約稿的緣故,跟當(dāng)時的文學(xué)名家茅盾、周而復(fù)、田間都有接觸。名家姿態(tài)很高,不僅積極向小刊輸送佳作,還聲明不要稿費(fèi),茅盾還特地為《旌德文藝》題寫刊名。為了表示感謝,父親和文化館的同事每逢春季,便用縣郊蔬菜大隊承包文化館廁所的錢,買一些好茶給這些人寄去。這其中,黃山毛峰是首選。那時黃山范圍內(nèi)所產(chǎn)特級毛峰是要特貢到北京和合肥去的,一般人根本無福享受,好不容易剩下一些,得按計劃區(qū)分不同的等級,送到供銷社統(tǒng)一購銷,換取商品糧油。只有極少量茶葉,集中在大隊倉庫由會計保管,想購買必須找到大隊長親批才行。有人給父親出主意,可以通過黃山管委會的人,去買黃山毛峰。于是父親便通過黃山管委會的文友,輾轉(zhuǎn)去買正宗的黃山毛峰。沒想到運(yùn)氣不錯還真買到了,先帶到旌德,拆開后,還有一小袋樣品供品嘗。文化館的人都很激動,四五個文化干事一起集中在會議室準(zhǔn)備品茶。我們也擠了進(jìn)去,好奇這珍稀之物。先打來井水,待燒開后放一旁稍稍冷卻;將小袋茶放置桌面,凝神屏息打開,等到黃山毛峰渾身翠綠展示在面前時,人們不禁發(fā)出一聲驚嘆:“呀!”——那個時候的毛峰真是好,狀如雀舌,周身茸毛,馨香四溢。人們情不自禁地撮起一點,放在手掌上,仔細(xì)地嗅著,一副沉醉的模樣。待水冷卻到九十度左右時,莊重地將茶放入上等的白瓷杯,將水徐徐地沖下,在那一剎那,我仿佛聽到“砰”的一聲響,只見白瓷杯中旋起一股白煙,似蓮花翻滾,在杯頂上方一寸處結(jié)成一團(tuán)云霧。之后,云霧慢慢飄散。再低下頭來看,茶葉在杯中吸水、還魂、綻放、旋轉(zhuǎn)、浮沉,準(zhǔn)備整齊劃一地跳起現(xiàn)代芭蕾舞。此時,已是滿屋子幽香四溢、一片陽光明媚了。每個人的面孔,都如中秋的滿月一般。過了一會,“兩刀一槍”葉芽開始下沉,筆直站立,隨著音樂旋轉(zhuǎn)舞蹈。茶湯的顏色和形狀也好看,湯色清澈無比,碧綠微黃,極似青蔥的黃山松針插入水中。

        多說一句,那一天泡茶的水,取自于文化館旁邊的“黃家井”,此井發(fā)掘于明代,一直有傳說相伴:一個獵人在縣城附近的西山打獵,發(fā)現(xiàn)一只梅花鹿,于是悄悄摸近,一箭中的。鹿沒有死,身上帶著箭竄到縣城,一頭栽進(jìn)了黃家井中。自此之后,此井水不僅甘冽甜美、清涼絲滑,且水源滔滔不絕,三伏天全城的人來此汲水,井水也不會干涸。

        關(guān)于黃山毛峰,還有一個親歷的故事:我第一次去黃山,是二十世紀(jì)七十年代,當(dāng)時只有七歲。那時黃山還是“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人特別少,沒有索道,上山的路特別難走。我們一家四口從溫泉出發(fā),才走不久,年幼的我就邁不動步子了。父親沒有辦法,只好馱著我繼續(xù)向上爬。好不容易到了云谷寺,父親也走不動了,又饑又渴,只好向寺院的老和尚買茶喝。茶水明碼標(biāo)價,五毛錢一杯。在那個時候,這是一個很高的價格。父親和母親看看我們,對視一眼,只好掏出錢來買茶。老和尚倒了一碗遞給我們,我們看都沒看,就咕咚咕咚地喝下去了?,F(xiàn)在想來,那咕咚吞下去的一碗茶水,應(yīng)是我這一生喝到的最好的茶湯了,在此之后,但覺滿口生津,魂魄也像重歸身體似的。隨后,我們邊喝著茶,邊與老和尚聊天。老和尚很耐心地向我們解釋黃山的景點,說著“奇松、怪石、云海、溫泉”什么的。老和尚瘦小,清癯,說一口很難懂的話。父親悄悄告訴我們,據(jù)說這個老和尚曾是國民黨部隊的一個將軍,后來起義了,再后來又出家了。也不知道真實情況究竟如何。我后來想,那一次在半山寺喝的茶,一方面是茶好,產(chǎn)于黃山之中;另一方面是水好,是黃山石縫里流出的清泉。以這樣的水泡這樣的茶,焉能不讓人口齒留香、肝腦清明?

        那時我注意到黃山有一種獨特的味道。是一種清香,好像是松樹的清香;又好像不是,是黃山所有美景之香,彌漫在空氣里。我后來想,以這樣的澄明異香入茶,茶的味道,便怎么也差不了吧?我后來寫長篇小說《彼岸》,曾經(jīng)將這一段經(jīng)歷寫了進(jìn)去。寫小說期間,我曾經(jīng)去黃山進(jìn)行了探訪,卻怎么也找不到半山寺喝茶的人物和地點了。回憶就是這樣,似乎帶有某種天然的不確定性,在很多時候它的時間地點人物都會偏離,或者變得抽象,就像是一道流星,從時間的上空劃過。

        茶,似乎也是如此。它常常讓人感覺到縹緲,既是現(xiàn)實的有限,也是時間的無限。

        二十世紀(jì)九十年代中期的某一個夏天,友人帶我去宣州周王鎮(zhèn)游玩。我們在烈日的鄉(xiāng)里小道上走了很長時間,又累又渴,又饑又乏。突然,天上卷起一大片烏云,伴隨著隆隆的雷聲,眼看暴雨將至。我們四處巡脧,想找地方避雨,發(fā)現(xiàn)正前方不遠(yuǎn)處有一座山,山腰上有一個小小的寺院。當(dāng)下全速狂奔,剛到寺院門口,閃電劃過,炸雷在頭頂轟鳴,大雨傾瀉而下,一股濃烈的森林氣味隨風(fēng)雨席卷而來,外面的山野消失在白茫茫的水霧之中。

        我們在寺廟前看了好長一段時間的雨,隨后,我們轉(zhuǎn)過頭來,看著陌生的寺院,寺院很有特色,正處于一處張開的懸壁之中,門楣上有三個字:白云觀。從外表上看,它一點也不像廟宇,更像是一間普通的屋子。堂前木龕上供著一尊觀音像,兩邊是兩支燭臺。寺院里有一個和尚,還有一對夫妻,氣質(zhì)文雅,不是鄉(xiāng)下人,似乎是大城市來的居士。他們招呼我們過去,給我們倒了一壺茶,又?jǐn)[出幾個杯子。茶從壺中倒進(jìn)粗瓷盞子里,能見到一層氤氳的白霧。茶的味道相當(dāng)好,我喝了一杯又一杯。隨行的人介紹說,這寺叫作“白云觀”,這茶名叫“云霧茶”,產(chǎn)地就是寺邊的茶園。多么好聽的寺名,多么好聽的茶名,就像散落在鄉(xiāng)野的小詩。我問那一對夫婦居士:“你們經(jīng)常來這里嗎?”他們點著頭。我又問:“長久地待在這里,不寂寞嗎?”他們莞爾一笑,說:“還好啊!”我當(dāng)時還年輕,也不懂得中年夫婦話語中蘊(yùn)含的至理。過了一會,暴雨停了,天已放晴,山川被大雨沖洗一遍后,變得清澈透亮。我坐在半山腰往下看,感受溫暖的陽光和涼爽的風(fēng),在山腳的邊上,有一道清澈的河水蜿蜒流過,半空中偶爾有三兩聲鳥鳴碎羽般落下。山色蔥蘢,林木草叢茂密,旁邊是青翠的茶園,山腳下一樹樹梨花開得斷了魂。那個時刻,天高云淡,江暖水靜,空曠之至,仿佛身處鼓瑟湘靈之境,一切杳渺而美好。

        此后去了一次宣州周王鎮(zhèn),問白云觀,一干人都不知道。也不知它現(xiàn)在是否還在?那一對中年夫婦呢,該是找到了人生的終極意義了吧?我后來還曾買過溪口的云霧茶,依舊好喝,不過似乎再也沒有當(dāng)時的味道了。

        疫情期間的一個春天,在黃山區(qū)街頭一家小飯店吃飯,看到桌面上有“月亮島”的小廣告,心念一動,飯后即開車前往。沿著新明鄉(xiāng)政府邊上的縣鄉(xiāng)公路進(jìn)山,車于綠蔭中刀劈斧砍般前行。山路極陡峭,會車之時,都得找一個空地停下,等待對方先過再啟動。好在一路景色優(yōu)美,窗外盡是深山老林,既有成群結(jié)隊的數(shù)百年香榧樹林,也有難得一見迎風(fēng)招展的高大青檀。車行一個多小時左右方到太平湖岸邊,將車停在空地上,等候小船擺渡上島。月亮島其實是半島,形狀狹長,伸入清澈的太平湖中,長大約數(shù)百米,寬只有十多米。不像月亮,倒是像長長的鱷魚伸出個頭浮在水面。島上除了枇杷、芭蕉、石榴、楊梅、桂花等植物外,遍地都是茶樹,三十來戶人家都以種植太平猴魁和捕魚為生。島上有好幾家民宿對外開放,我們在一戶人家的舍外坐了下來。店主用玻璃杯泡上兩杯太平猴魁端上來,雖不是極品上等,也是碧綠透明、香氣馥郁。我喝了一口,雖有些寡淡,卻有太平猴魁獨特的花香果香。這也難怪,以太平湖水泡太平猴魁,也不會差到哪去。我們就那樣悠閑地坐著,一邊呷茶,一邊淡然遠(yuǎn)眺,眼前的山水如水墨暈染,波光瀲滟。到了吃飯之時,我們點了白絲魚、紅燒仔雞,又點了南瓜藤、山芋稈、空心菜幾樣素菜。吃完飯后,仍坐在那里看著湖,看風(fēng)吹湖面,漣漪泛起,聽水鳥的叫聲線條般劃過。偶爾頭頂上有幾絲陽光漏過絲瓜架,經(jīng)黃花綠葉流淌下來,呈現(xiàn)的斑駁碎影像潑墨文人畫。有小花貍貓慵懶地睡在春天暖洋洋的太陽下,雞冠花在蜜蜂的伴舞下越發(fā)燦爛。此時一片歲月靜好,湖山一體,水天浩潔,風(fēng)卷云舒,花開水流。人待在這靜謐之小島中,感覺身體慢慢變得翠綠,恍惚中變成一片小小的茶葉。

        責(zé)任編輯 夏 群

        猜你喜歡
        猴魁松蘿徽州
        高山仰止處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峽谷
        中老年保健(2022年5期)2022-08-24 02:36:38
        徽州春雪
        江淮法治(2022年3期)2022-03-16 06:54:26
        天然活性化合物松蘿胺的毒理學(xué)安全性評價
        徽州綠蔭
        松蘿茶創(chuàng)制年代與原產(chǎn)地新探
        尖茶魁首 太平猴魁
        茶香如蘭 猴魁本色
        松蘿質(zhì)量標(biāo)準(zhǔn)的研究
        中成藥(2017年4期)2017-05-17 06:09:50
        猴魁記
        一品新綠 一縷茶香
        美食(2016年3期)2016-07-12 02:39:45
        精品国产亚洲av成人一区| 真实单亲乱l仑对白视频| 国产精品白浆视频免费观看| 一区在线播放| 青青青爽在线视频免费播放|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有码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无码区| 91精品全国免费观看青青| 一区二区三区手机看片日本韩国| 国产精品人成在线观看免费| 香蕉人人超人人超碰超国产| 欧美极品第一页| 中文字幕久久熟女人妻av免费|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无限码| 国产办公室沙发系列高清| 欧美a在线播放| 人妻少妇偷人精品久久人妻| 久久伊人最新网址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大片在线看| 欧美日本国产三级在线| av在线男人的免费天堂|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久久国产精品精品国产色婷婷| 日本中文字幕不卡在线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三区夜夜久久| 亚洲乱码无人区卡1卡2卡3| 少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在线观看网址| 大陆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狼狼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网|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亚美研究所| 国产精品亚洲美女av网站| 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性色| 人妻av鲁丝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熟妇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亚洲av一线观看| 少妇伦子伦情品无吗| 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视频| 少妇无套裸按摩呻吟无呜| 久久精品99久久香蕉国产色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