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循華:1964年12月生于江蘇海安。1989年7月畢業(yè)于華東師大中文系,文學碩士。出版專著文學評論集《另一種情感與形式》、散文集《通揚河畔》。
1
太陽又落了下去,暮色籠罩大地。聒噪不休了一整天的鳥兒也歸林棲息了。盛夏之夜,天地一片寧靜。月亮上來之后,癩寶(癩蛤?。⑻镫u開始從黑黢黢的莊稼地里發(fā)出“呱呱”的鳴叫,此起彼伏。
孩子們早已燒好了晚飯,用井水將打谷場仔細灑過一遍,待到難耐的暑氣蒸騰散發(fā)過后,掃去地面上的浮土,再端出小板凳、杌子、小飯桌,等著在烈日下炙烤勞作了一天的大人回家吃晚飯。蚊蟲實在太多,漫天飛舞。孩子們點燃一堆麥芒或稻殼,用青草覆蓋其上。頓時,家家戶戶門前濃煙四起——這就是鄉(xiāng)下人發(fā)明的熏蚊蟲的“蚊香”。
我?guī)椭婺感断麻T板,擱在板凳上,盛好玉米糝兒粥,把裝著老咸菜的甓子碗擺放好。有時,我父親覺得日子苦、嘴里寡淡、胃里剮人了,吃午飯時就會對他奶奶說:老太啊,晚上炒碗蠶豆吧。于是,曾祖母會把蠶豆炒到半熟時,拍一下鍋邊,再往鍋里加水、放鹽,煮熟。這就是改善伙食了。勞作一天之后,父親在煤油燈下?lián)芾惚P珠子給生產(chǎn)隊記賬,母親悶頭穿梭做尼龍手套,不時停下來拍打叮在腿上的蚊子。曾祖母洗刷過鍋碗之后,一天的家務(wù)終于告一段落,就盤腿坐到門板上,劃著芭蕉扇,開始她每天最后的勞作:給我講故事。
曾祖母姓謝,出生在我家西南角村子的一戶窮苦人家。她很小的時候就被送到老徐家做童養(yǎng)媳。我的曾祖父長大之后卻不喜歡她,跟同村一個姑娘相好并在一起過了一輩子,直到生病快要斷氣時,才被板車拉回我曾祖母身邊。曾祖父也和曾祖母生了個兒子,就是我的祖父??上?,我祖父二十來歲時得病暴死在田畈上。那年,我的父親才五歲。我的曾祖母年輕時失夫,后又喪子,只好與兩個孫子相依為命。再后來,她的小孫子,也就是我的叔叔,年紀輕輕又患腦膜炎死了。我父親結(jié)婚之后,曾祖母為了徐家的香火趕緊延續(xù),拄著拐杖,一步一顫行走了好幾天,到南通狼山去求送子觀音。也許,送子觀音被一個裹腳的矮小老婦的誠意所感動,于是,我便來到人世。
1976年,我上到五年級就小學畢業(yè)了。暑假在家,看到一個畫匠給人畫肖像,覺得很有趣。我便依葫蘆畫瓢,給曾祖母畫像。畫好之后,老人家瞇著眼仔細端詳了半天,最后認可了我有生以來唯一的也是至今僅存的“美術(shù)作品”。于是,我便躊躇滿志地在畫像頂端用毛筆題上五個字:“徐謝氏遺像”。
父親從生產(chǎn)隊放工回家看到之后,連聲說晦氣呀晦氣,哪能人還在世就畫“遺像”的呢? 曾祖母也不惱,抿嘴直樂,連說沒事沒事,為我開脫。
過了不久,我給曾祖母畫的遺像還真的派上了用場:1976年的冬天,曾祖母去世了。我暑假給老人畫的那幅畫像就供在了我家堂屋的米柜上。不管從哪個方向看,曾祖母都笑瞇瞇地朝著我們看。曾祖母生前從來沒在我們面前訴過苦,見人總是一臉笑,很開心的樣子?,F(xiàn)在,人們回想起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總覺得日子太苦。也許,正因為那時還不知道“好日子”是個什么模樣,曾祖母也就沒覺得什么苦不苦的,日子就該是這樣不淡不咸地過吧。
2
日子流水般地過著。上小學時,有一年中秋節(jié),我母親神秘兮兮地拉住我和比我小七歲的弟弟,讓我們?nèi)|邊鄰居家“送秋”。鄰居家那個叫志梅的女人,結(jié)婚多年還生不出孩子。中秋節(jié)那天傍晚,我?guī)е艿軓街贝髶u大擺跑到志梅的婚房里,我把弟弟抱到床上、打了個滾,又讓弟弟撒了一泡尿在席子上?!八颓铩眱x式完成后,志梅的婆婆塞給我們一人兩塊月餅。第二年,志梅果真生了個兒子。志梅做姑娘時,有個耄耋老人曾給她掐過“八字”,說她活到四十五歲就會死掉。這話傳出去之后,很多年都沒人敢到她家提親。我家東邊一個不信邪的后生,壯著膽子,大義凜然把志梅娶回了家。志梅活到四十五歲那年,果真就得病死了。志梅有個小姑子,長得白白凈凈的,從小就有心臟病。老人們說,得了這種病的女人是不能嫁人的,男人碰了會死得快。志梅嫁過來之前只向男方提了一個條件:老姑娘的脾氣古怪,不好相處,必須出嫁。小姑子為此哭了無數(shù)回,眼睛都哭腫了。最后還是被父母硬著心腸嫁了出去。沒過兩年,小姑子死了,陰魂不散,就經(jīng)常回來纏住她媽媽。我小的時候就好幾次看到死去的小姑子在她媽媽身上“附身” ——年邁的老人在地上一邊打著滾一邊嚶嚶哭訴:媽媽呀,我本來不能嫁人的啊,是你們硬逼我的呀,我苦啊,我冷啊……我在旁邊看得汗毛直豎。那么大歲數(shù)的老奶奶,發(fā)出的哭聲、說話聲,竟然和她女兒在世時的說話聲音一模一樣!
現(xiàn)在回想起來,那些年我們村發(fā)生的詭異之事太多太多,但在當時也沒人覺得怪誕——人們總是把生老病死看成命中注定。我家河北岸有個摸魚的漢子,一年冬天在通揚河邊摸魚時,把一個掉進冰窟窿里的女人給救了。第二年夏天,摸魚漢子的老婆在通揚河上過渡船時,莫名其妙地落水,一下子就沉到河中央的壟溝,淹死了。村里的老人便說,要是救了落水的,得趕緊用菜籽撒在河邊,菜籽要多,讓找替死鬼的淹死鬼數(shù)不過來、上不了岸。不然,淹死鬼一定會報復、找到替死鬼才能去投胎的。
通揚河的水靜靜流淌著,仿佛在訴說著兩岸女人們的不幸。其實,人總是要死的。塵歸塵,土歸土。死,不過是往生,還可以投胎轉(zhuǎn)世。這么一想,通揚河畔的女人們就不再悲傷了。和他們的祖先一樣,人們繼續(xù)平平靜靜地過著日子,波瀾不驚。
3
通揚河,古稱邗溝,始建于西漢文景年間,由吳王劉濞主持開鑿,用以將海邊出產(chǎn)的海鹽,通過航船運送到商賈云集的繁華之地揚州。這是一條貫穿揚州、泰州、南通三地,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中國最早的鹽運河。這條古老的運河,西起揚州的灣頭鎮(zhèn),經(jīng)宜陵、泰州、姜堰以及海安縣境內(nèi)的曲塘鎮(zhèn)、胡集、海安鎮(zhèn)和立發(fā)鄉(xiāng),再向南流經(jīng)如皋,最后到達南通。盡管離開家鄉(xiāng)已有二十四個年頭,通揚河的潺潺流水,卻時常在我的夢里依洄。
通揚河給我童年的記憶是神秘莫測的。夏天的夜晚,星星閃爍,給我無數(shù)稀奇古怪的幻想。一顆流星劃過天際,曾祖母就會趕緊念一聲阿彌陀佛,自言自語道: 恐怕有個大人物要死了!過了不久聽廣播,還真的有一個大人物逝世了。曾祖母搖著芭蕉扇,指著遠方湖桑地里忽閃忽閃的幽幽藍光,神秘兮兮地告訴我說,那就是鬼火呀。然后又開始繼續(xù)講北邊的大河上發(fā)生過的故事: 唐世寶,就是你叫他舅舅的那個瘸子啊,不要看他現(xiàn)在瘸了沒用,走路一跩一跩的,嗨,年輕的時候膽大得沒魂!有一回,國民黨的一個營長帶了一箱子珠寶,從海安街劃著條小船回東面的丁所街,不曉得怎么被他曉得了。唐世寶就弄塊又臟又黑的搌布裹著個笤帚疙瘩當手槍,等到半夜時分,營長的船慢悠悠地過來了。他站在河坎上直著嗓門兒大吼:“我是新四軍! 快把船劃過來,不然我就開槍啦! 麻辣個巴子的!”邊喊邊在月光下?lián)]舞著笤帚疙瘩。那個國民黨營長嚇壞了,“老四爹 (當年,鹽城海安一帶的老百姓尊稱新四軍為老四爹)饒命??!”乖乖把船搖到南岸。唐世寶就把那個箱子扛回了家。我當時就不信,便問曾祖母,弄了那么多珠寶,唐世寶家現(xiàn)在怎么還這么窮的?。吭婺刚f,大背鍬兒(海安人對娃兒的昵稱)啊你不懂,珠寶在解放前可是個好杲昃(海安方言:好東西)啊,毛主席他老人家不喜歡珠寶,要反封資修,珠寶才不值錢的哎。
這個故事一直縈繞在我心頭許多年。直到在上海讀研究生期間,我根據(jù)這個故事寫成了一個短篇小說。我把小說手稿帶給在上海曲陽新村建筑工地打工的父親看。他看完后哈哈一笑:老太沒事瞎編哄哄你俫細伢兒的,你還記得?當年紅衛(wèi)兵曾經(jīng)到唐世寶家抄過家,根本就沒見到什的珠寶??!
唉,父親不懂文學,真掃興!我還是要感謝曾祖母在我幼小時講了那么多奇奇怪怪的故事,讓我養(yǎng)成了豐富的想象力。
通揚河給我少年的記憶是詭異恐怖的。小時候的夏天,必定是通揚河最繁忙的季節(jié)。水位高漲的河面上,每天舟來楫往,兩岸的纖夫走了一撥又來一撥。某個夏日吃中飯時,父母偶爾談?wù)撈鹉臣业男『⒆硬宦犜?,背著大人下河摸蜆子,又淹死一個。父親說完,板著滿是絡(luò)腮胡的黑臉,用憂郁神傷的眼神瞥了我一眼,似乎大有深意。我就惶恐得要命,以為我偷偷下河游水被某人告發(fā)了。我家屋后就有一條小河,河里也有很多螺螄、河蚌、蜆子。一天中午,趁著大人午睡,我和一個小名叫細鳥兒的玩伴兒一起偷偷溜下河摸蜆子,悶頭游到河中央時突然就往下沉。水性不比我好到哪里的細鳥兒顯然被嚇蒙了,他竟然不知道呼喊大人來救我的小命!我在河底使勁兒撲騰一陣,嗆了一肚子水之后,居然爬上了岸,坐在河坎上,后怕得瑟瑟發(fā)抖,好半天說不出話來。看著父親威嚴的眼神,我心里打著小鼓,囁嚅著:“我不會游水,肯定不敢去北邊的大河的?!备赣H這才松了一口氣,慢悠悠地說:“吃完飯,我教你游水?!碑敃r我還覺得奇怪呢! 現(xiàn)在想來,父親是對的:在通揚河畔長大的小伙怎能不會游泳呢?我在我家屋后的小河里學會了游泳,父親卻依然不準我去北邊的大河摸蜆子,因為每年夏天都要淹死好幾個小孩子甚至大人?!澳切┭退赖娜?,要找到替死鬼才能轉(zhuǎn)世投胎的呀。”我的曾祖母總是這么警告我。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鄉(xiāng)里終于在大河上造橋了。造橋期間,我們村的一個女人在過渡船時掉下河淹死了。村里的一個白發(fā)老頭捻著山羊胡子嘆著氣,用肯定的語氣對小孩子說: 她被祭橋了,嗯哼……
4
通揚河給我記憶最深的應(yīng)該是潮濕的田園詩意。每天早晨,通揚河的水面上漂浮著一層薄薄的霧氣。太陽出來后,霧氣就開始慢悠悠地升騰、四散開去。漸漸地,就看見平靜的河面上緩緩行駛著一只小船。一個纖夫在岸上弓著腰,吃力地拽著纖繩前行。纖夫的女人坐在船頭,輕輕搖著芭蕉扇、對著鍋腔兒(安在船頭的小灶) 扇風、燒火做著早飯。小船就拖著一條淡淡的炊煙,像女人長長的辮子。如果是條大木船,就會有好幾個甚至一排纖夫拉纖,吃水很深的大船,活像一只大烏龜在河面上慢慢爬行。我看著都不由得替它著急: 這船行得怎么這么慢!
大河的兩岸,多少年都是這個模樣:一排低矮的草房子,煙囪里冒著裊裊炊煙,從楝樹的枝頭繞著圈圈,再緩緩升向藍藍的天空。喜鵲或烏鴉在樹梢嘎嘎叫喚著。一個穿著制服的郵遞員扶著锃亮的自行車,站在渡口,朝著河的南岸大喊:“過河噢!”擺渡的漢子就懶懶地回應(yīng):“嗷——來啦!”衣衫襤褸的男人撐著渡船,悠悠駛向?qū)Π?。每當篙子離開一次水面,篙子下端的水滴就閃耀著太陽的光芒,挺刺眼的。我呆呆地坐在蘆葦搖曳著的河坎上,瞇著眼睛看著這一切,幼小的心里就一直想不明白:船里究竟載著什么東西呢?它們又駛向哪里呢?
而今,曾祖母離開我們已有四十多年了,應(yīng)該早已投胎轉(zhuǎn)世了吧?生怕我淹死、教會我游泳的父親,也埋在通揚河畔的泥土里快十年了。而通揚河的水,依舊緩緩地,一直在我的心里,流淌著。
圖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編輯 木木 69137296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