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情緒價值;咨詢過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005-6009(2024)16-0074-02
“情緒價值”這個詞最初來源于經濟學和營銷領域,指人們在溝通交流中產生的情緒影響。一個人在溝通中帶給對方美好的感受、傳遞正面的情緒,其實就是給對方提供較高的情緒價值。這有利于關系的發(fā)展。研究表明,如果咨詢師能帶給來訪者舒適、快樂和穩(wěn)定的情緒,給來訪者提供較高的情緒價值,就可以促進咨訪關系向良性方向發(fā)展。那么,心理健康教師如何給來訪學生傳遞較高的情緒價值,促進良好咨訪關系的形成呢?
一、“接住”負性情緒
眾所周知,情緒具有影響性。咨詢師在來訪者大笑時會產生高興情緒。這時,情緒的影響是積極的。反之,面對來訪者的哭泣,有些咨詢師不知所措,產生尷尬、害怕、忐忑無措等情緒。這就是情緒傳遞出的負性影響。如果咨詢師不能及時覺察,且處理不好自己的負性情緒,來訪者就會感受到咨詢師對自己的防御、疏離甚至不耐煩,這會阻礙咨訪關系的建立。而經驗豐富的咨詢師能夠看到來訪者負性情緒背后傳遞出來的心理需求,從而“接住”來訪者的負性情緒。
案例1中,心理健康教師“接住”了熙熙的“哭”,她不僅沒有產生負性情緒,而且讓熙熙獲得了穩(wěn)定感和安全感。具體來說,首先,心理健康教師透過外在情緒洞察到熙熙的內在渴望,看到她用“哭”來表達渴望被關注、理解、安慰的心理需求。這讓心理健康教師能夠帶著溫暖、關懷,接住“哭”這一負性情緒。其次,以接納的態(tài)度、穩(wěn)定的情緒、親切的言語主動靠近來訪學生,使其對心理健康教師日漸親近。于是,良好的咨訪關系由此開啟。
二、“傳遞”積極情緒
共情是有效傳遞積極情緒的方式。美國心理學家卡爾·羅杰斯認為,“深深的理解是一個人可以給予另一個人的最珍貴的禮物?!弊稍冎械墓睬橛欣谧稍儙煂⒆陨淼姆e極情緒傳遞給來訪者。咨詢過程中的情緒價值傳遞不僅可以促進良好咨訪關系的建立,帶領來訪者從體驗、感受中調適情緒,促進咨詢目標的實現,還可以提升來訪者的情緒價值,為心理健康的自我養(yǎng)護提供能力保障。
案例2中,小A走進輔導室時滿臉通紅,拳頭緊握,看起來很憤怒。而憤怒的情緒會對周圍的人有一定的影響。心理健康教師陪他坐著,等他情緒平靜后才詢問發(fā)生了什么?這一過程中既有深度共情,又有行為支持。心理健康教師既理解小A的憤怒中包含委屈、難過、對失控的恐慌等,又知曉處于憤怒中的人需要被接納、被尊重。而給予自我調適的時間和空間就是行為支持。在輔導過程中,心理健康教師給來訪學生傳遞了以理解、尊重和支持為核心的情緒價值。
三、“遷移”情緒價值
情緒價值遷移的對象不僅是來訪學生,還包括他們的父母。一是“遷移”情緒價值給來訪學生。心理咨詢是一種個性化的指導與學習,來訪者會在無意識中汲取咨詢師提供的情緒價值,從而提升自我情緒調適能力,將咨詢中學習到的方法遷移至現實生活,如把心理調適方法以及咨詢師帶給他人美好感受的能力運用到生活中。他們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將咨詢師在咨詢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穩(wěn)定情緒、親和力、主動行動和恰當的表達方式等“遷移”到自己身上,并用來應對人際矛盾和其他現實困境。
二是“遷移”情緒價值給來訪學生的父母。在學校心理輔導中,家長資源極為重要。一些情緒失控的父母無法給孩子傳遞高的情緒價值,因而容易產生親子沖突。如果父母把心理健康教師提供的情緒價值“遷移”至家庭,學習“如何給孩子提供高的情緒價值”,這會有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發(fā)展。
三個案例中的心理健康教師都充分意識到來訪學生的情緒困擾需要家庭參與調適、幫扶。根據輔導進展和實際需求,心理健康教師在尊重學生意愿的前提下與父母開展輔導工作。如案例3中,心理健康教師通過傾聽、提問、共情等技術構建穩(wěn)定、溫馨和接納的輔導關系,讓小安的情感需求得到滿足。此外,心理健康教師聯(lián)系小安父親,既共情小安父親的養(yǎng)育困擾,又分享青春期孩子的家教策略。小安父親在得到方法指導的同時,還收獲了心理健康教師提供的情緒價值。
心理健康教師為何能夠傳遞這份高能的情緒價值給小安及其父母呢?因為她用心收集來訪學生的成長資料、尋找有效信息、分析問題成因、精準把握情緒困擾產生的多維因素,并在輔導中表現出主動性。
每一場咨詢都是咨詢師與來訪者之間的“雙人舞”。咨詢師需要不斷增強自我素養(yǎng),提升為來訪者提供較高情緒價值的能力。這不僅有利于咨詢目標的達成,也給來訪者提供了自我情緒養(yǎng)護的示范。
【作者簡介】王天文,南京市玄武高級中學(南京,210018)教師,正高級教師,江蘇省特級教師。
*本文系2021年度江蘇省基礎教育前瞻性教學改革實驗項目“中小學生心理干預綜合體系構建與實施路徑研究”(2021JSQZ032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