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善鳳
(棗莊學院 體育學院,山東 棗莊 277160 )
黨的十八大以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環(huán)境發(fā)生根本性轉變,從頂層設計到實施開展都發(fā)生了巨大變化。目前,高校思政課建設仍存在短板,在保證數(shù)量前提下,要以“六個要”為標準加強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內涵建設,提升思政課教師素養(yǎng)和師資隊伍整體質量,以“八個統(tǒng)一”為遵循推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質量提升和方法創(chuàng)新。新時代課程思政正逐步融入各個學科,實現(xiàn)全員育人的目標。
體育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和推動優(yōu)秀文化傳承的重要途徑,是高校開展課程思政的重要路徑,作為通識教育選修課,健美操無疑具有較為寬廣的思政育人空間與潛力。針對健美操的課程思政融入問題,通過借鑒懷特海的過程教育哲學思想可以為此提供了有力的視角[1]。就像懷特海教育哲學思想中提到的,教育是一個為學生學習提供食物并促使其吸收的過程,每個學生都獨立于教師的頭腦之外,因此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而教師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掌握運用知識的藝術[2]。以懷特海過程教育哲學思想審視健美操教學中的課程思政,不難發(fā)現(xiàn)融合課程思政的路徑亦是一個完整的過程,與“三全育人”的內涵、形式和實踐路徑異曲同工。
自2016年全國學校體育工作會議召開以來,從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視學校體育工作,為學校體育發(fā)展帶來了機遇,與此同時學校體育在發(fā)展中也面臨著諸多挑戰(zhàn)。思政課與體育教學融合發(fā)展要求越來越迫切,通識教育選修課健美操作為大學體育教學項目受到學生的熱捧,將健美操教學與課程思政融合能不斷強化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教會學生在合理規(guī)則引導下不斷強身健體。在教學中灌輸家國情懷,弘揚社會主義主旋律,為實現(xiàn)立德樹人目標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通識教育選修課健美操與課程思政融合,豐富了健美操的教學內容。將思政元素滲透到通識教育選修課健美操課中,不是簡單改變健美操的屬性,而是用課程思政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通識教育選修課健美操與課程思政融合,為健美操教學增添了新的教學內容,增添了課程的人文內涵,在引導學生運動能力和思想認知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方面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
通識教育選修課健美操教學與課程思政融合,從思想層面上對大學生進行教育,積極鼓勵和引導大學生追求自我,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通過通識教育選修課健美操和課程思政的有效融合,為通識教育選修課健美操教學創(chuàng)新提供了有利條件,并能從多角度對大學生進行思政教育,有效培養(yǎng)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大學生更好的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也提高了高校公共體育育人的功能。
通識教育選修課健美操融入課程思政可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通識教育選修課健美操的教學目標是錘煉意志品質、培養(yǎng)團結意識、增進身體素質、塑造良好形態(tài),同時也是社會對大學生培養(yǎng)的要求。通過通識教育選修課健美操和課程思政的融合,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學生在通識教育選修課健美操中既要注重自己的身體健康,還要關注他人的身體健康,通過互相幫助和鼓勵,共同促進社會的健康發(fā)展[3]。
為更好完成教學任務,通識教育選修課健美操教師需要在優(yōu)秀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高效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如合理使用問題探究法、分組教學法、同學示范法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程思政是立德樹人的一種新嘗試[4],通識教育選修課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公共體育的育人功能,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將課程思政與專項教學深入融合,運用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的方式進行講授,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激勵學生成長,提高公共體育課程思政的育人效果[5]。
多數(shù)高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上重視物質文化建設,輕視甚至忽視精神文化建設,所以導致了學校的課程思政氛圍不濃厚,忽視體育社團、體育部在通識教育選修課健美操課程思政建設中的重要作用[6]。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校園體育競賽對通識教育選修課健美操課程思政精神引領作用,引導師生廣泛參與,讓學生在校園文化中感受到課程思政的重要性,體驗到課程思政建設的感染力。通過校園廣播、校報、體育宣傳欄、體育社團、學校公眾號等媒體對通識教育選修課健美操與課程思政融合進行組織和宣傳,從而營造濃厚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
通識教育選修課健美操挖掘思政元素是教師的重要任務,體現(xiàn)出教師對健美操課的領悟力,也體現(xiàn)出教師的思政素養(yǎng)。教師在備課時要考慮學生自身特點、專業(yè)特色等因素,深度挖掘思政內容。健美操課程思政內容具有廣泛性、分散性、貫穿性等特點,挖掘思政元素的最終目的是將思政融入到通識教育選修課健美操教學的全過程,提升健美操課程思政的育人效果,讓學生在課上重塑價值、豐富知識、培養(yǎng)綜合能力,努力成為新時代全面發(fā)展的大學生。
通識教育選修課健美操教學并不僅是體育技能的訓練,而是全面教育人的過程,它包括身體素質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社會教育。在課程設計和實施過程中,教師應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將思政教育與健美操教學有機融合。通過講授健美操的起源和發(fā)展,引導學生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和價值觀,同時增強學生的國際視野和公民意識。
在進行通識教育選修課健美操的課程思政教學時,應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尊重并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探究方式學習健美操,創(chuàng)造主動思考的條件,在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的能力和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通過引導學生參加學?;@球寶貝啦啦操、健身活力大賽等校園健美操競賽,提高學生自主和團隊合作創(chuàng)編成套動作并通過訓練參賽等,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集體主義榮譽感。
堅持在通識教育選修課健美操中滲透思政內容的教學原則,必須注意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和創(chuàng)新性。教師應靈活選擇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獨立思考能力,如教師可以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式,采用討論法、糾錯法、分組法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提高健美操技能掌握的學習方法、健美操的價值和參加健美操學習訓練的價值與意義。
通識教育選修課健美操課程思政教學應注意實踐性,通過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品格和社會能力。教師應指導學生將課上所學的技能訓練與社會實踐活動結合起來,走入社區(qū)、敬老院、福利院等場所,給他們展示所學健美操技能,通過類似的實踐活動鞏固所學健美操專業(yè)技能同時提升社會認同感。
課程思政意識的提高要以通識教育選修課健美操為載體,借助健美操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團隊合作意識培養(yǎng),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充分利用音樂的氛圍,全面的舞蹈編排知識[7]。通過課程學習讓學生意識到團隊合作是健美操編排成敗的關鍵,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體現(xiàn)。通過講授優(yōu)秀運動員典型案例,幫助學生養(yǎng)成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和團結協(xié)作的能力,并激發(fā)學生在通識教育選修課健美操實踐中的熱情、動力。引導學生在團隊中發(fā)揮積極作用、解決問題以及體驗到團結協(xié)作的重要性,進一步提高健美操課程思政意識。
教學過程中使用有思政元素音樂進行伴奏,引導學生感受思政教育意境,同時設計需要團隊合作來完成的動作,讓學生通過相互配合、協(xié)作完成,提高團隊協(xié)作意識。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在展示環(huán)節(jié)積極主動參與,鼓勵學生勇敢表達自己的觀點并提出自己的見解。通過一系列教學實踐,增強學生在健美操實踐中自信心,培養(yǎng)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體驗思政教育的應用效果。與此同時,教學中就一些社會熱點,設計專項與思政教育相結合的討論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實踐中深入思考和討論,提高學生思辨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同時加深學生對思政教育的理解和認同[8]。
為創(chuàng)新通識教育選修課健美操教學中思政教育的方式,將思政教育內容融入健美操課程操化動作設計中,選擇體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操化動作,通過教授和練習這一類動作,讓學生深層次地理解健美操教學對于促進學生價值觀培養(yǎng)的重要性,并從內心充分認同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意義。教學中,通過結合現(xiàn)實生活中一系列生動的事例提高學生對項目和思政教育融合的領會,如在教授身體平衡的難度動作時,可引導學生思考個人平衡與社會平衡之間的關系,讓學生理解個人成長與社會發(fā)展的關系。
通識教育選修課健美操與思政教育融合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也是課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意義。在健美操教學過程中,學生能親身感受到運動對身心發(fā)展的有益之處,同時也能感受到對提高人際關系的重要意義。作為課程教學和思政教學融合的一項重要內容,引導學生參加公益性的健美操表演活動,為老人、留守兒童等群體進行演出,培養(yǎng)起學生對他人的關愛和社會責任感,提高學生學習專業(yè)技能的社會認同感。通識教育選修課健美操課程要求學生在編排動作時要以小組和團隊為單位,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團隊合作精神,能有效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9]。
本研究從通識教育選修課健美操融入課程思政的意義、可行性分析、原則等方面進行實施,從而提煉出通識教育選修課健美操契合課程思政教學的實施路徑,推動了健美操教學和課程思政融合的發(fā)展,豐富了思政教育與學校體育教學融合的案例內容,為提高健美操教學與思政教育融合效果提供實踐路徑,為類似運動項目與思政教育融合提供了參考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