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洪波
云南的邊陲小城瑞麗,一直讓我念念不忘。為什么呢?一是因為我曾經(jīng)在幾十年前,在瑞麗一帶有過將近一百天的采訪活動,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二是我原來所在的炮兵團(tuán),在十幾年前整建制地變成駐防瑞麗的邊防團(tuán),這對我來說好比娘家整體搬家,所以瑞麗帶給我諸多的牽掛。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只赭黑色的水罐,這是一只陶土燒制的水罐,古樸、笨拙。無數(shù)次搬家,這水罐一直是我的珍藏,不為別的,就因為這里面盛滿了一位傣家老媽媽的情意,像米酒一樣,時間愈久愈醇厚。
記得上世紀(jì)70年代中期,告別云南邊陲的瑞麗縣、途經(jīng)怒江大吊橋時,由于是邊防站,乘客要下車接受檢查。我當(dāng)時只是抱著這只水罐。邊防站的戰(zhàn)友們感到奇怪,過去一看,哦,是一罐大葉炒青茶,再端詳一下這古樸的水罐,便微笑著遞給了我。
我與傣家老媽媽的相識,是在邊陲的一座傣家寨子里。當(dāng)時我以現(xiàn)役軍人的身份陪同兩位云南作家深入生活,辦創(chuàng)作講習(xí)班。
在瑞麗,我首先結(jié)識的是老媽媽的女兒,一位有著標(biāo)準(zhǔn)北京口音的縣廣播站播音員。從這位傣族播音員口中,我才知道她們一家一直生活在北京,幾年前才和媽媽一起回到故鄉(xiāng)瑞麗。
我是北京人,老媽媽一聽我的口音,就有一種“親不親,故鄉(xiāng)人”之感,十分熱情地款待我,像接待一個遠(yuǎn)方的親人。
老媽媽出生在這里??箲?zhàn)時期,老媽媽同一位在這里修筑臨時機(jī)場的青年工程師相戀,機(jī)場修完,他們的愛情也趨于成熟。老媽媽跟隨這位工程師來到北京,近幾年才回到闊別許久的故鄉(xiāng)。
老媽媽領(lǐng)我穿過長滿含羞草的草地,站在滾滾的瑞麗江畔遠(yuǎn)眺對岸的異國風(fēng)光。她在竹樓四周種滿鮮花,無比自豪地展示著自己育花的本領(lǐng)。她對房前屋后的花草十分上心,用細(xì)細(xì)的竹竿編成鳥籠似的籬笆。老媽媽的花大多是本地田野常見的,如夜來香、梔子花、含羞草,以及熱帶地區(qū)常見的蛇皮蘭等花草,老媽媽讓這些綠色的植物環(huán)繞、裝點著自己的生活。
臨分別時,傣族老媽媽挖出一捆蛇皮蘭,又遞給我十幾棵常青藤,囑咐道:“這些東西在瑞麗不值幾個錢,帶到北京可就珍貴了,你一定要保護(hù)好?!鞭D(zhuǎn)身又抱來一只赭黑色的陶器,說:“這是大媽從緬甸買的,過瑞麗江時累得我好苦,我一直抱著它,生怕在船上跌碎了。”
水罐就這樣到了我的手里,以一種古樸的韻味,贈我以綿邈的情思。
之后,我再沒有機(jī)會返回瑞麗看望這位老人。
然而這位老媽媽卻一直記掛著我。我曾收到過當(dāng)年同行的一位作家的來信,他再一次走訪瑞麗的時候,得知老媽媽至今沒有忘記多年前造訪過她的北京口音的軍人。從來信中,我才知道老媽媽的老伴從北京回到瑞麗后不久便去世了,現(xiàn)在她孤身一人,守著那幢竹樓,竹樓四周種植了許多甘蔗,生活得還不錯。
我多么盼望能在一個明麗的夏日,重新踏上那綠蔭遮蔽的鄉(xiāng)間小道,尋找邊陲甘蔗林中翠綠色的竹樓,向那給予我溫暖與母愛的傣家老媽媽一訴衷腸?。∧菞l小路,想必是鮮花依然艷麗、梔子花的清香依然醉人心脾吧?
(選自《人民日報》2022年1月12日,有刪改)
●賞讀
因為一個熱愛生活、熱心善良、重情重義的傣族老媽媽,讓作者對云南這座邊陲小城瑞麗多了一份懷念與牽掛?!坝H不親,故鄉(xiāng)人”的一見如故,讓作者與老媽媽開啟了一段美好的相遇:四周種滿花草的竹樓,成為老媽媽平淡生活的最佳裝點;一只赭黑色的古樸的陶器,贈予作者綿邈的情思。
鏈接中考
如果說文化是詩,那么旅游就是遠(yuǎn)方。文旅深度融合,就是一場“詩”和“遠(yuǎn)方”的雙向奔赴。
請以“文化旅游”為話題,寫一篇游記。
提示:(1)根據(jù)游覽的行蹤合理安排寫作順序,所選取的景物、事件或歷史傳說等要能觸發(fā)你某一方面的思考;(2)寫清楚旅行帶給你的具體改變;(3)如果寫想象中的旅行,需做到合乎生活邏輯,富有創(chuàng)意。
要求:(1)題目自擬;(2)立意自定,角度自選,文體不限,詩歌除外;(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個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