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最喜歡游山逛水。
……
六月間,我第四次去到西子湖畔,距第一次來,已經(jīng)有九年了。這九年間,我竟沒有說過西湖一句好話。發(fā)議論說,論秀媚,西湖比不上長湖天真自然,楚楚有致;論宏偉,比不上太湖,煙霞萬頃,氣象萬千,好在到過的名湖不多,不然,不知還有多少謬論。
奇怪得很,這次卻有著迥乎不同的印象……幾天中我領(lǐng)略了兩個字,一個是“綠”,只憑這一點,已使我流連忘返。雨中去訪靈隱,一下車,只覺得綠意撲面而來。道旁古木參天,蒼翠欲滴,似乎飄著的雨絲兒也都是綠的,飛來峰上層層疊疊的樹木,有的綠得發(fā)黑,深極了,濃極了;有的綠得發(fā)藍(lán),淺極了,亮極了。峰下蜿蜒的小徑,布滿青苔,直綠到了石頭縫里……
西湖勝景很多,各處有不同的好處,即便一個綠色,也各有不同。黃龍洞綠得幽,屏風(fēng)山綠得野,九溪十八澗綠得閑。不能一一去說。漫步蘇堤,兩邊都是湖水,遠(yuǎn)水如煙,近水著了微雨,也泛起一層銀灰的顏色。走著走著,忽見路旁的樹十分古怪,一棵棵樹身雖然離得較遠(yuǎn),卻給人一種莽莽蒼蒼的感覺,似乎是從樹梢一直綠到了地下。走近看時,原來是樹身上布滿了綠茸茸的青苔,那樣鮮嫩,那樣可愛,使得綠蔭蔭的蘇堤,更加綠了幾分。
在花港觀魚,看到了又一種綠。那是滿地的新荷,圓圓的綠葉,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婉轉(zhuǎn)靠在水面,只覺得一種蓬勃的生機(jī),跳躍滿池。綠色,本來是生命的顏色,我最愛看初春的楊柳嫩枝,那樣鮮,那樣亮……荷葉,則要持重一些,初夏,則更成熟一些,但那透過活潑的綠色表現(xiàn)出來的茁壯的生命力,是一樣的。再加上葉面上的水珠兒滴溜溜滾著,簡直好像滿池荷葉都要裙袂飛揚(yáng),翩然起舞了。
從花港乘船而回,雨已停了。遠(yuǎn)山青中帶紫,如同凝住了一段云霞。波平如鏡,船兒在水面上滑行,只有槳聲欸乃,愈增加了一湖幽靜。一會兒搖船的姑娘歇了槳,喝了杯茶,靠在船舷,只見她向水中一摸,順手便帶上一條歡蹦亂跳的大鯉魚……同船的朋友看得入迷,連連說,這怎么可能?上岸時,又回頭看那在濃重暮色中變得無邊無際的白茫茫的湖水,驚嘆道:“真是個神奇的湖!”
我們整個的國家,不是也可以說是神奇的么?我這次來領(lǐng)略到的另一個字,就是“變”。和全國任何地方一樣,隔些時候去,總會看到變化,變得快,變得好,變得神奇……最初到花港時,印象中只是個小巧曲折的園子,四周是一片荒蕪。這次卻見變得開展了,加上好幾處綠草坪,種了許多叫不上名字來的花和樹,頓覺天地廣闊了許多,豐富了許多。那在新鮮的活水中游來游去的金魚們,一定會知道得更清楚吧。據(jù)說,這一處觀賞地帶原來只有三畝,現(xiàn)在已有二百一十畝。我和數(shù)字是沒有緣分的,可是這樣深深地記住了。這種修葺,是建設(shè)中極其次要的一部分,從它可以看出更多的東西……
更何況西湖連性情也變得活潑熱鬧了,星期天,游人泛舟湖上,真是滿湖的笑,滿湖的歌!兩三人尋幽訪韻固然好,許多人暢談暢游也極佳……每個人在公余之暇,來休息身心,享山水之樂。這熱鬧,不更千百倍地有意思么?
(選自《名家散文精選》,有刪改)
●賞讀
宗璞用細(xì)膩的筆觸描繪了一個鋪天蓋地的綠色世界:道旁古樹蒼翠欲滴,飛來峰上綠樹層疊,有的綠得發(fā)黑,有的綠得發(fā)藍(lán);蜿蜒的小徑布滿青苔,綠色直滲進(jìn)石頭縫兒里;黃龍澗綠得幽幽,屏風(fēng)山綠得蒼蒼,花港綠得清新自然……除了“綠”外,作者還緊扣一個“變”字,展現(xiàn)了西湖的變化:人文景觀的建設(shè)更加精細(xì)、西湖的性情更加活潑熱鬧,讓讀者對西湖的美有了更深刻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