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認知語義學:概念構建的類型和過程
作者:倫納德·泰爾米著,李福印等譯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 年
ISBN:9787301301050
定價:98 元
認知語義學是認知語言學的一個組成部分。通常認為,認知語言學在我國的興起與發(fā)展只有四五十年的歷史,是中國語言學各種理論中比較年輕的一種,也可以看作是中國語言學的一個分支學科。語言學學者現在經常提到的構式研究、認知語法、認知語義,都屬于認知語言學的不同組成部分。
認知語義學打破了語言知識和真實世界之間的隔閡,從人類的認知過程出發(fā)研究意義,開辟了語義研究的新視角。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漢譯本《認知語義學:概念構建的類型和過程》(英文原著名為Toward a Cognitive Semantics),對認知語義學在國內的傳播具有重大意義。該書的研究特色和貢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高屋建瓴,構思精妙。作者以“語言是一種認知系統(tǒng)”的語言觀統(tǒng)攝全書,在“序言”中提出了認知語義學的方法論問題,厘清了各部分內容之間的聯系,勾勒出了全書不同主題及其發(fā)展過程,明確了全書各部分的宏觀原則和線索。該書涉及內容雖廣,但作者的學術思路起到了“穿針引線”式的導引作用,所以全書雜而不亂,布局均衡,銜接自然,首尾呼應。
第二,視野恢宏,精奧深厚。該書涉及語言與認知的多個重要主題。例如,語言與“感思”中的虛構運動,語言對空間的構建,語言表達中的注意視窗開啟,語言中的圖形與背景(視角、突顯),語言與認知中的力動態(tài)等。在語言認知系統(tǒng)中,該書深入研究了動態(tài)性概念的構建、分類、過程、系統(tǒng)和語言表征,主要確立了五大圖式系統(tǒng),闡釋了不同的識解、概念化方式對意義構建和生成的決定性作用。
第三,不法???,創(chuàng)見迭出。對意義研究的獨特視角是該書最為重要的理論貢獻,圍繞該書核心內容——圖式系統(tǒng),作者提出了許多具有重大影響和實用價值的原創(chuàng)理論。例如,從類型學視野出發(fā)將語言分為“動詞框架語言”“衛(wèi)星框架語言”兩類。并且虛構運動、力動態(tài)、注意視窗開啟等內容將其他學科(主要是心理學)的理論引入語言學界,開辟了語義學研究的新路徑。
第四,研精闡微,字字珠璣。該書堅持認知語言學的一條重要原則,即“現實—認知—語言”,重新思考了語言和客觀世界的關系,既承認客觀世界對語言形成的本源作用,更強調認知的參與作用。在此基礎上,作者以深邃的理論思維和廣博的學術功底對在認知和語言形成過程中起普遍作用的諸多問題作了深入的理論分析,并結合實踐、通過豐富的事例作了縝密的詮釋和論證,可謂細致深刻、入木三分。
該書的這個漢譯版本,極大地方便了我國讀者,為認知語言學在中國語言學界的推廣甚至普及意義重大。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李福印教授長期致力于認知語言學研究,該書就是李福印教授組織外語專業(yè)人員、語言學家翻譯而成的,是集體智慧的結晶。中國的語言學家,包括那些中國傳統(tǒng)語言文字學的學者,翻閱這本書,必然會有一種“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感受。
總之,該書固然存在強調心理學成果在語言學界的應用、論述中的主觀推理色彩嚴重等缺點,但瑕不掩瑜,該書全方位地剖析了認知語義學理論精髓,為我們重新認識語言、語義、認知、文化乃至世界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在語言學、心理學、哲學等認知科學領域具有深遠而廣泛的影響。
(石河子大學文學藝術學院 賴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