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與花有著不解之緣,賞花、畫花、贊花是古代文人最喜歡的文化活動。每當我們讀到這些詩詞時,眼前仿佛就出現(xiàn)了那桃紅柳綠、百花爭妍的美好景象……
春: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解讀:詩人登山時已屆孟夏,正屬大地春歸、芳菲落盡的時候,但此時,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剛剛盛放。詩歌第一句的“芳菲盡”與第二句中的“始盛開”,在對比中遙相呼應(yīng),詩人由一種愁緒滿懷的嘆逝之情突變?yōu)轶@異、欣喜的心情,意境深邃,富有情趣。
夏: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南宋〕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解讀:詩人以充滿強烈對比色彩的句子,為讀者描繪出一幅精彩絕倫的畫面:隨著湖面而伸展到盡頭的荷葉與藍天融為一起,造成了“無窮”的藝術(shù)空間,暈染出無邊無際的碧色;而在這片碧色的背景上,又點染出陽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紅得那么嬌艷、那么明麗。連天“無窮碧”的荷葉和映日“別樣紅”的荷花,不僅在春、秋、冬三季中都見不到,就連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開放最旺盛的時期才能看到。
詩人抓住盛夏特有的景物進行描繪,為讀者展現(xiàn)了令人回味的藝術(shù)畫卷。
秋: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唐〕黃巢《不第后賦菊》
解讀:盛放的菊花璀璨奪目,陣陣香氣彌漫長安,遍地都是金黃如鎧甲般的菊花。詩人賦予菊花英雄風(fēng)貌與高潔品格,從此,菊花不再是傷懷、衰敗的象征,而是擁有了更加豪邁的英雄氣概。
冬: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元〕王冕《白梅》
解讀:白梅生長在冰天雪地的寒冬。就色而言,詩人以“冰雪”表現(xiàn)“此身”之“白”也;就品性而言,詩人以“冰雪”表現(xiàn)“此身”之堅忍耐寒也,這里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將自己比作寒冬中佇立的梅樹,表現(xiàn)出了白梅的冰清玉潔;接著拿桃李作反襯,夭桃秾李,花中之艷,香則香矣,可惜爭春太苦,未能一塵不染?!安煌依罨旆級m”的“混芳塵”是說把芳香與塵垢混同,相形之下,梅花則迥異流俗。詩人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以寒冬中佇立的梅樹自喻,表現(xiàn)出白梅的冰清玉潔,表達了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和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
(本報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