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萊考夫和約翰遜認為,隱喻是通過另一類事物來理解和經(jīng)歷某一類事物,它不僅是語言形式,還是認知方式,是以一事物認識、理解、思考、表達另一事物的過程。人類趨向用其熟悉領域的經(jīng)驗來理解陌生領域的事物。詞匯是語言的基礎,動物與人類的語言和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動物詞匯是漢語詞語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漢語方言動物詞匯隱喻進行研究,有助于了解中國不同地區(qū)的風俗、文化和思維方式。
目前學界關于動物詞匯的隱喻研究成果已經(jīng)十分豐富,但具體到漢語方言小片的研究還相對較少,尤其是粵西閩語雷州方言的相關情況鮮少涉及。雷州市是廣東省湛江市代管縣級市,素有“天南重地”之稱。雷州市內(nèi)以雷州方言為主,雷州方言是閩語的一個次方言,具有區(qū)別于閩南、粵東閩語的特點,地方色彩濃厚。有鑒于此,筆者擬在前人基礎上對雷州方言的動物詞匯進行研究,希望推動相關方面的研究。本文用來記錄動物詞匯的形式主要參考《雷州方言詞典》,有音無字的用“□”表示,并注明國際音標(不標調(diào)),例子后的括號內(nèi)解釋其含義。本文語料均源于《雷州方言詞典》。
二、雷州方言動物詞匯的文化意義
動物詞的文化意義是指它隨著社會文化的變遷而產(chǎn)生的意義。這種文化是社會賦予詞語的引申義、隱喻義、借代義、聯(lián)想義、象征義、感情色彩、語體色彩以及特有的含義。雷州方言動物詞匯作為一種特殊的地域性語言文化現(xiàn)象,其文化意義可從聯(lián)想與使用兩個角度來研究。
(一)從聯(lián)想看其文化意義
1.由動物的基本屬性產(chǎn)生聯(lián)想
比如,鵠鶴主要棲息在沼澤、淺灘、蘆葦塘等濕地,雷州人用“鵠鶴孵卵處”來比喻最偏僻的地方。雷州市地處亞熱帶,畜牧業(yè)發(fā)達,牛在雷州人生產(chǎn)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公牛好斗,雷州話用“儂?!北扔鲃虞m動手打人的人,用“牛頭毆”比喻依仗拳頭在市井橫行的人。公鴨的叫聲嘶啞,“鴨雄聲”是對低沉沙啞嗓音的一種偏貶義的形容。
2.由動物的多義性產(chǎn)生聯(lián)想
方言中動物詞匯的隱喻極富地域特色,比如雷州方言中“貓”產(chǎn)生的聯(lián)想情況就與普通話略有不同,如:“好貓管九家”比喻能力強的人多辦事;“貓爬灶”比喻受損害;“乜貓無嗜腥”是反語,即什么貓都喜歡吃腥的,比喻花花公子都貪花好色。母貓常常叼著小貓多次搬窩,所以“貓徙仔”常用于比喻多次搬遷。當?shù)厝宋关?,常以弄碎的魚頭拌飯為食,量少且人見之欲嘔,所以“貓糜”比喻人飯量小,食物質(zhì)量差?!盁o臭貓尿”比喻(多指飲料)質(zhì)量差。 十二生肖是中國的一種紀年方法,其中不包含“貓”,雷州方言用“貓年”指很早以前,很多年以前。
(二)從使用看其文化意義
1.由于動物的形象感強,因而被廣泛地用來描述人的行為特征、外貌特征。如:
(1)紅膏赤蟹(形容臉色紅潤)
(2)□蛇蛇[tsi tsua tsua](慢騰騰,磨磨蹭蹭,形容動作慢)
(3)胡蠅屎(借指臉上的雀斑)
(4)毛猴(形容毛發(fā)長)
2.動物詞匯還被廣泛運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民間體育運動“趕狗”,類似曲棍球。在空地上挖很多小坑作狗窟狗穴,置一小木頭于窟中作“狗”。參加者幾人,各持曲棍,其中一人為趕狗者,其余人為打狗者。開始時,打狗者把棍插在面前窟中,趕狗者用木棍把“狗”推至任何一個打狗者面前,打狗者必須用木棍將“狗”猛擊出去。這時,趕狗人如搶占了打狗者的窟,打狗者就要換做趕狗者;如打狗者占回原窟,趕狗者必須繼續(xù)趕狗。又如民間游行活動“舞龍”,指人手持龍形的東西,隨著鑼鼓聲做各種舞蹈動作,這種活動多在民間喜慶節(jié)日進行。再如“馬仔”是一種用面粉、雞蛋、糖等原料制作而成的小方塊食品,可做茶點。還有武術的基本功之一“坐馬”,相當于有的地方說的“扎馬步”。
三、雷州方言動物詞匯的隱喻類型
認知語言學認為隱喻由兩個域構(gòu)成:一個結(jié)構(gòu)相對清晰的始源域和一個結(jié)構(gòu)相對模糊的目標域,隱喻就是將始源域的圖式結(jié)構(gòu)映射到目標域之上。雷州方言動物詞匯也存在這樣的映射,動物是始源域,它所指稱的人或事物是目標域。雷州方言動物詞匯根據(jù)其目標域的不同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一)指稱人
1.喻指人的外表特征
(5)?狗(戲稱瘦人,常用作外號)
(6)□喙蛤 [me ts'ui kap](稱嘴巴扁平的人)
2.喻指人的性格特征
(7)牛頭膣骹(比喻調(diào)皮搗蛋的青少年)
(8)駝牛(指頑皮的、不聽話的孩子)
(9)透山(貓)(原指不在家里抓老鼠的貓,后用來指不待在家里,常在外面閑逛的人,多用來指晚輩)
3.表示人的行為和活動
(10)老狗摸蟹(形容動作遲緩)
(11)狗吠牛骹(比喻沒有效果的行為,多指討債)
(12)狗相帶(①比喻糾纏不休②比喻形影不離)
(13)狗□[kau t'iu](□[t'iu]即發(fā)抖;亂動。此處指像狗一樣到處亂竄的人)
(14)好貓管九家(比喻能力強的人多辦事)
(15)砍樹掠鳥(把樹砍下來才去抓鳥,比喻辦不到)
(二)指稱其他方面
1.指稱顏色
(16)赤猴(一種赤色)
(17)黃猴(深黃的顏色)
2.指稱其他動植物
(18)蜈蚣草(一種雜草,生長于田埂,俗又稱占雨草。《??悼h志》:“占雨草,生阡陌間,形類蜈蚣,色變白必雨,俗謂之蜈蚣草?!保?/p>
(19)狗卵子(一種野果,味甜略酸,因形似狗的睪丸,故名)
(20)肥豬(蟲)(一種甲蟲,能飛,似蜣螂而小,甲殼灰色,身稍長。孩子們喜歡捉來用麻線縛著一條腿,讓它飛著打轉(zhuǎn)轉(zhuǎn))
(21)過岸牛(一種危害糧食作物的害蟲,成蟲前翅中央有兩個淡黃色的圓形斑紋,后翅尖邊緣呈黑灰色,晝伏夜出)
(22)山蟬(蜥蜴類爬蟲,似蛤蚧,穴居土中,村民識其洞穴者用工具可以把它挖出來)
(23)塗龍(一種魚,背灰青,腹白,生活于淺海)
3.作詈詞
(24)兩骹牛(兩條腿的牛,罵人話)
(25)龜仔龜卜(詈語,相當于有的方言中的“龜孫子”)
(26)龜婆(鴇母,舊時指開設妓院的女人)
4.指稱民間風俗活動
(27)拍白虎(舊時娶親,花轎來到男家門前,先用樹枝撲打花轎以驅(qū)趕白虎煞,然后新娘下轎,由新郎迎進家中,這種風俗叫拍白虎)
(28)牛骹塞(舊時民間流行的一種棋類,地上畫棋盤,狀似牛蹄,兩人對弈,以堵住對方,使無棋可走為勝,被堵住的一方為負)
5.指稱疾病
(29)魚目珠(一種皮膚病,長在腳掌或腳趾上,角質(zhì)層增生而形成的小圓硬塊,局部有壓痛)
(30)狗針(即麥粒腫,一種眼病,癥狀是眼瞼疼痛,眼瞼的邊緣靠近睫毛處出現(xiàn)粒狀的小疙瘩,有局部紅腫)
(31)照雞盲(夜盲)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認識到經(jīng)隱喻化了的雷州方言動物詞匯的廣泛使用遵循了人的認知規(guī)律以及生活經(jīng)驗。雷州人在與動物的長期相處中熟悉和掌握了動物的習性和特征,將動物的習性和特征(始源域)投向其他域(目標域),達到了更好地認識和描述新事物的目的。
四、雷州方言動物詞匯隱喻產(chǎn)生的基礎——相似性
所謂相似性,就是兩事物的相似之處,有物理和心理之分。物理相似性是指外表或功能的相似。心理相似性是由于文化、傳說或其他心理因素使得聽或說話者認為某些事物之間存在某些方面的相似。雷州方言動物詞匯也存在這些相似性,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一)形體相似
(32)馬糞腸(指人的腸肚,含貶義)
(33)雞爬糞(形容寫字筆畫凌亂,字跡糊涂)
(34)牛絆影須(絡腮胡子)
(二)行為相似
(35)種蛇(又稱“種卵”,比喻生養(yǎng)子嗣,多用于貶義)
(36)戇狗亂吠(罵人胡說)
(37)烏雞識種(比喻認得血親,多指小孩親近尊愛父母、祖父母的天性)
(38)臘鴨生咸卵(臘鴨子下咸蛋,譏笑別人迂腐、不懂事理)
(三)性格相似
(39)儂牛(比喻動輒動手打人的人)
(40)牛頭毆(像公牛一樣好斗,比喻依仗拳頭在市井橫行的人)
(41)默聲默螺(沉默寡言,多指人的性格)
(四)和與動物相關的某一事件或情景上的相似
(42)乜豬都條錢(不管大豬小豬都要或給一樣價錢,比喻不看具體情況,不看差別,千篇一律對待人或事)
(43)陣水陣蛤(蛤,青蛙,下一陣雨水生一批青蛙,猶言一朝天子一朝臣)
(44)個空個鰷(指一個位置一個人,或物各有主,沒有多余)
(45)按草縛蟹(按草的長短捆螃蟹,比喻根據(jù)可能性辦事,不做過頭事)
(46)踏到索都是蛇(杯弓蛇影之意)
(47)變龍變蛇(比喻變化莫測,多指小孩將來長大后性格、前途等的變化)
(五)性質(zhì)功能相似
(48)耍貔貅(逞威風;耍威風)
(49)敢在虎頭上椓虱(比喻膽大包天)
相似性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不同的語境下,某一特征的凸顯程度不同,會導致一個動物詞擁有多個文化意義。
五、雷州方言動物詞匯隱喻的主要語義特征
《隱喻學研究》一書將隱喻意義結(jié)構(gòu)分為四種,雷州方言動物詞匯的隱喻大多屬于喻體式隱喻,即在一定上下文中,本體可能不出現(xiàn),只出現(xiàn)喻體,它主要有以下語義特征:
(一)雙重性
束定芳認為“隱喻不僅僅是一種語言現(xiàn)象,它更重要的是一種人類的認知現(xiàn)象。它是人類將其某一領域的經(jīng)驗用來說明或理解另一類領域的經(jīng)驗的一種認知活動?!崩字莘窖詣游镌~匯的隱喻意義具有雙重性,一個是其外在的表面含義,一個是其內(nèi)在的真正含義。內(nèi)在義是通過外在義間接實現(xiàn)的,隱喻義是由語境決定的,而隱喻的語境就是詞語。比如:
(50)骨里生蟲(①指骨里生??;②比喻心地壞極)
(51)烏雞(①一種全身皮膚黑灰色的雞,食之有滋補作用;②衣服因汗污洗不凈出現(xiàn)的黑斑)
(52)貓虱(①虱子;②比喻饑餓的人)
(53)蓬狗(①泛指毛發(fā)長而蓬松的狗;②比喻劣貨、低質(zhì)貨)
(二)多樣性
同一源范疇可以隱喻多個目標范疇,同一目標范疇也可以由多個源范疇隱喻。同一個隱喻的喻體與不同的本體相結(jié)合可以產(chǎn)生不同的意義,即錢鍾書所說的比喻的“二柄”“多邊”現(xiàn)象。比如,雷州方言里表示“動作遲緩”義,可以用“□蛇蛇[tsi tsua tsua]”“老狗摸蟹”等來表達。表示“書寫潦草”義,可以用“雞爬糞”“繪龍繪鳳”等來表達。
另一方面,一個事物也可以有多種喻體,即一物多喻。如:龍
(54)擔龍頭(挑大梁,挑重擔子,帶頭干)
(55)講龍都是蛇(比喻說什么都不行)
(56)繪龍繪鳳(指字寫得潦草)
(57)扛龍亭(聚在一起吵吵鬧鬧)
上述前兩例中有關“龍”的隱喻是積極的,后兩例則是消極的。
(三) 群體性
隱喻表示類的概念,表示一類人或一類行為,也就是說具有該動物的某一特性的事物不會是一個孤立的個體,而是一個群體。如:
(58)霸巷雞母(比喻潑辣婦女)
(59)攪鬧雞(指那些愛鬧的孩子)
(60)塗狗(比喻滿身泥濘的人)
(61)山豬(有時用來比喻愚笨的人)
六、結(jié)語
本文運用隱喻理論對雷州方言動物詞匯進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結(jié)論:長期以來,雷州人在與動物的相處中熟悉了各種動物的形象、習性、性格等特征,并將這些特征作為始源域,向較為抽象的不熟悉的其他領域投射,擴大了認知域,豐富了對新事物的認識和描述。雷州方言動物詞匯多數(shù)屬喻體式隱喻,其隱喻的語義特征主要有雙重性、多樣性、群體性。雷州方言動物詞匯承載了獨具特色的鄉(xiāng)土文化,表現(xiàn)了雷州民眾的民俗民情。
參考文獻:
[1]常敬宇.漢語詞匯與文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
[2]李榮,主編.張振興,蔡葉青,編纂.雷州方言詞典[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8.
[3]束定芳.隱喻學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4]A.格特力.人類、動物與隱喻[J].國外社會科學,2007(01):101-104.
[5]劉立恒,甘于恩.客家地區(qū)動物類方言熟語及其文化內(nèi)涵——以廣東河源客家話為例[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9,39(12):44-47.
[6]束定芳.論隱喻的運作機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02):98-106+160.
[7]束定芳.論隱喻的本質(zhì)及語義特征[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1998(06):11-20.
[8]肖模艷.閩南方言隱喻詞語研究[J].漳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24(04):55-60.
[9]趙倩.人動物隱喻——從英漢動物成語來看“人是動物”的隱喻[D].西北大學,2010.
[10]周曉燕.漢語動物詞研究[D].吉林大學,2012.
(作者簡介:唐榕蔓,女,碩士研究生在讀,牡丹江師范學院,研究方向:漢語方言)
(責任編輯 關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