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作為明代戲曲的泱泱大宗,書生所寫居多,當然不能沒有文人化、案頭化傾向,不似元雜劇當行本色,不過兩者之間區(qū)別也并不那樣絕對。其實湯顯祖酷嗜元人雜劇,傳說收藏元曲不下千種,而且能一一評說各家之長、各本之妙,元雜劇的熏陶可謂自在其中。《牡丹亭》也叫作《還魂記》,得名于全劇的核心情節(jié):女主人公杜麗娘為情而死,死前留下一幅自畫像傳世。她的愛人柳夢梅輾轉得到畫像,發(fā)其墳而麗娘重獲新生。
“后二夢”寫盡湯顯祖的大徹悟
湯顯祖一生學識廣博,著述豐贍,于詩詞文賦,無不精當。但是,他之所以彪炳史冊并為后人所熟知和激賞的,主要還是他的戲曲作品。他創(chuàng)作的《紫釵記》《牡丹亭》《南柯記》和《邯鄲記》,因其中都有夢的情節(jié),所以被合稱為《臨川四夢》或《玉茗堂四夢》。這四夢,前二夢《紫釵記》和《牡丹亭》謳歌人間至愛至情;后二夢《南柯記》和《邯鄲記》揭露官場黑暗,感嘆“人生如夢”。
“后二夢”分別以人們熟知的南柯夢、黃粱夢為題材,通過淳于棼、盧生榮辱興衰的一生,寫盡了封建官場爾虞我詐、相互傾軋、貪污腐化的種種丑行。從“后二夢”中可以看出,封建社會黑暗體制下的官場是一個大染缸,它把踏上仕途的讀書人染成骯臟色。在這些當官的士子身上,善情退而惡情長,最終墮入“極惡”之境地而不能自拔?!岸簟边€寫盡了仕途的兇險。在當官的路上,到處潛伏著危機,成敗浮沉,不可逆料,一切都是荒唐顛倒、不可理喻的??上г诿麍鲋斜贾鹬?,往往利令智昏,不思進退,只有當他們遭受滅頂之災時方有所驚悟?!岸簟鄙羁潭稚鷦拥亟衣杜c諷刺了封建社會的科場、官場,這正是湯顯祖對二十多年來官場經(jīng)歷的反思,同時也是他對人生的一大徹悟。
若仔細體味臨川之筆,我們還是可以看出,湯顯祖對于在功名之路上拼力掙扎的士子是懷著普遍的同情與憐憫的?!蹲镶O記》中的書生李益以自己的德才在仕途上努力,卻無故遭受權勢的迫害?!赌档ねぁ分屑兦榈牧鴫裘烽L期貧寒困頓,勤政為民的杜寶卻遭逢家庭悲劇。《南柯記》中曾建功立業(yè)的淳于棼最終授人以柄,前功盡棄。《邯鄲記》中在官場弄權營私而歷盡宦海風波的盧生,無異于自掘墳墓,終究難逃作為犧牲品的命運。我們在這里可以真切地感覺到作者對現(xiàn)實人世的徹底失望與決絕態(tài)度,同時也可以感受到他關懷人生并總是希望救助人生的博大悲憫情懷。
湯顯祖與莎士比亞
在《牡丹亭》問世前的三四年,在萬里之遙的英格蘭,在倫敦戲劇圈中嶄露頭角的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也書寫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愛情悲劇。陰差陽錯,兩人雙雙殉情而死。
湯顯祖和莎士比亞兩人,一個生活在晚明時期,中國古典文明早已過了創(chuàng)造力的巔峰,沐浴在爛熟的文明夕陽般綿軟的余暉中;另一個則處在英格蘭國勢上升時期,百廢待興。他們倆的經(jīng)歷、社會地位、學養(yǎng)各各不一,但都敏銳地嗅到了新時代隱隱飄拂而來的氣息。天理、上帝等昔日散發(fā)著神圣光彩的詞語黯然失色,彼岸世界的允諾和內(nèi)圣外王的楷模變得遙不可及,他們倆不約而同將目光投向身邊生機盎然的感性世界,人的自然生命便是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被嚴苛的戒律、習俗鎖閉在箱籠中的男女之愛瞬間激活了,它已不單單是人類繁衍后代的媒介,在他們倆的筆下,本身便被賦予了至高無上的價值。莎士比亞在《仲夏夜之夢》《皆大歡喜》等喜劇中為愛情唱出了絕美的歌聲,而湯顯祖在《南柯記》中也以濃彩重墨渲染了淳于棼的癡情,在與早已杳然升天的瑤芳公主重逢時,他仍一往情深,執(zhí)意要她下凡重做夫妻。
他們倆的肉體生命囚閉在16世紀下半葉和17世紀初期,無法穿越到其他時空區(qū)域中。然而,他們以不同的方式瞻望未來,超越各自局促狹促的現(xiàn)實,飛升到一個美麗的新世界,以酣暢靈動的筆墨將人類的種種痛苦、激情與夢想,他們的高貴與卑下,他們的智慧與癡狂一一展示無遺。
(摘編自《解放日報》張文澍 葉長海,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