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于老鳳聲?!钌屉[
追根溯源
語出唐代詩人李商隱的《韓冬郎即席為詩相送因成二絕》,原詩為:十歲裁詩走馬成,冷灰殘燭動離情。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于老鳳聲。劍棧風檣各苦辛,別時冰雪到時春。為憑何遜休聯(lián)句,瘦盡東陽姓沈人。
詩詞點撥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遙遠的丹山道上,美麗的桐花覆蓋遍野,花叢中不時傳來雛鳳清脆圓潤的鳴聲,應和著老鳳蒼亮的呼叫,顯得更為悅耳動聽。雛鳳指冬郎,雛鳳的鳴聲比老鳳更為清遠,指冬郎的才華更勝過他的父親。這句詩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后來經(jīng)常被人引用來贊美青少年的才華。
適用話題
長江后浪推前浪 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青年才俊
創(chuàng)新示例
作為新時代的學子,我們需在茫茫人生路上為自己配一面望遠鏡,裝一面顯微鏡,心繪前程,奮斗以恒。
望遠鏡象征著放眼遠方。思想家荀子曾言:“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只有在立志時登高望遠,才能廓清各種迷霧,理清萬千頭緒,“不畏浮云遮望眼”,敢向天地試鋒芒?!盎蚣舻妒帧睏铊摧諔汛б磺豢蒲袩嵫麑吷Ω队谄鞴僖浦驳碾y題上,志向遠大;“鶴姑娘”徐秀娟心向一腔和諧夢,立志守鶴,心藏大愛;“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于老鳳聲”,新時代中國青年懷一腔世界夢,肩擔國家重任,意氣風發(fā)。日月其邁,歲律更新;大國泱泱,大潮滂滂?!巴h鏡”助我們不拘泥于腳下的一方凈土,九萬里風鵬正舉,于望遠中志存高遠。
然而,“青衿之志,履踐致遠。行遠自邇,篤行不怠”。心懷鴻鵠大志,唯有借助顯微鏡顯隱揭微,自我鞭撻,腳踏實地地打好根基,方能如不讓土壤之泰山,久久為功,終成其大。
古人云:“不矜細行,終累大德?!庇蔑@微鏡窺探隱微之物,做到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在守正創(chuàng)新中追求卓越,在精雕細琢中實現(xiàn)跨越?!盎鸺倥敝艹锈暡粦痔魬?zhàn),百折不撓,吃苦耐勞,嫦娥五號的圓滿升空,是她獻予祖國的完美答卷;蘇翊鳴精益求精,永不服輸,一周練壞四塊板子,是他用堅韌和努力于冰雪中搏出了生命的光輝;加加林心思細膩,兢兢業(yè)業(yè),進艙前必脫鞋的習慣,是他成為人類首位進入太空的宇航員的關(guān)鍵……好高騖遠,操之過急,則欲速而不達。唯有腳踏實地,埋頭苦干,行而不輟,不棄微末,一步一個腳印,才能以量變促成質(zhì)變,抵達向往的遠方。
(《明志慎微,行穩(wěn)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