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鳳鳴
春游江南,必去揚州。到了揚州,少不了要去游“二十四橋”?!岸臉蛎髟乱?,玉人何處教吹簫?”這是唐代風流詩人杜牧的詩句。杜牧當年曾做過揚州太守,少年得意,風流倜儻,在揚州留下許多風流故事。他的“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就是他風流生活的寫照。杜牧是熟悉揚州的,舉凡快活處,都有他的蹤跡?!坝袢撕翁幗檀岛??”這一問,似乎是說,二十四橋并非一座橋,而是有好多座橋。揚州有二十四座橋啊,在這明月之下,美麗的仙女是在哪一座橋上教人吹簫呢?
關(guān)于揚州“二十四橋”,宋代大詩人歐陽修也有詩句說:“都將二十四橋月,換取西湖十頃秋?!彼坪跽f,“二十四橋”,其實就是一座橋。
現(xiàn)在的揚州瘦西湖上就只有一座橋。春日里,橋下湖水蕩漾,橋堍楊柳依依,醉了一眾游人。
關(guān)于“二十四橋”,《揚州鼓吹詞序》上說,當年隋煬帝來到揚州,在瘦西湖上與妃子們蕩舟游玩之余,總覺得少了點什么,于是命人在瘦西湖上造起一座花橋。這橋全用玉石堆砌,橋欄上雕滿花飾。每當月夜,隋煬帝就與嬪妃們飲酒作樂。據(jù)說,當時共有24位美人兒在此吹笛弄簫,因此,這橋被題名為“二十四橋”。
按照這種說法,“二十四橋”其實就是一座橋。
不過呢,這種說法,有人不同意,而且,早在宋代就有人不同意。
北宋大科學家沈括在他的科學名著《夢溪筆談》中,明明白白地告訴世人,“二十四橋”就是24座橋,不僅說出了橋名,還寫出了歷史上的存廢?!秹粝P談》不僅在中國有名氣,就是在世界上也備受關(guān)注,世界科技史專家李約瑟博士就對此書推崇備至。
沈括先生告訴我們,“(二十四橋)最西濁河橋、茶園橋,次東大明橋,入西水門有九曲橋,次東正當帥牙南門有下馬橋,又東作坊橋,橋東河轉(zhuǎn)向南有洗馬橋,次南橋,又南阿師橋、周家橋、小市橋、廣濟橋、新橋、開明橋、顧家橋、通泗橋、太平橋、利國橋,出南水門有萬歲橋、青園橋,自驛橋北河流東出,有參佐橋,次東水門東出有山光橋,又自牙門下馬橋直南,有北三橋、中三橋、南三橋,號九橋,不通船,不在二十四橋之數(shù)?!?/p>
瞧瞧沈括先生的說法,有根有據(jù)。橋的方位順水而定,讓人不能不相信,這“二十四橋”,就是24座橋,而且,沈括所在的北宋,年代上也去隋唐不遠。不論您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不過啊,咱中國的事,它從來都不簡單。有人說“二十四橋”是一座橋,有人說“二十四橋”是24座橋。這是大多數(shù)人的認知。直到今天,誰也說服不了誰??墒虑闆]這么簡單。同是唐朝詩人的張喬先生,雖然名氣沒有杜牧大,但他的詩句也不容忽視。他是怎么說的呢?他在《寄揚州故人》一詩中說:“月明記得相逢處,城鎖春風十五橋?!币馑际?,別忘了當年春風鎖城的那個明月夜,咱倆走過了十五座橋。也就是說,瘦西湖上當年有15座橋。
杜牧說揚州瘦西湖上有24座橋,張喬卻說有15座橋,他倆都是晚唐詩人。不過杜牧顯然比張喬年齡大得多,想來,杜牧所在的憲宗朝有過24座橋,到了張喬所在的懿宗朝,就只剩下15座了。
這個說法是有根據(jù)的,清朝詩人費軒在《夢香詞》小注中說:“《說楛》所載甚為精當,自茶園橋起至宵市橋止,歷歷數(shù)得二十四橋,今存唯太平、開明、宵市?!辟M先生說,原來,瘦西湖上是有24座橋的,到了清代只剩下3座橋了。
我們是不是可以這樣總結(jié)一下:杜牧寫詩的時候,確實是有24座橋的,到了張喬的時候,還有15座,到了費軒時,就剩下3座橋了,如今,只留下一座橋了。
清朝李斗《揚州畫舫錄》說:“廿四橋即吳家磚橋,一名‘紅藥橋。”估計到李斗寫《揚州畫舫錄》的時候,瘦西湖上就只有一座橋了。一座橋怎么能稱“二十四橋”呢?《揚州鼓吹詞序》只好這樣忽悠我們:“是橋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簫于此,故名。”
現(xiàn)在,揚州瘦西湖上的“二十四橋”可不是一座磚橋啊,它是座單孔石拱橋。漢白玉欄桿,橋長24米,寬2.4米,欄柱24根,臺階24級,造橋人以此忽悠人們:這就是二十四橋??蛇@樣一座小橋,又是石拱橋,讓傳說中的24位美女一起吹簫,是否太擠了點?要是再載歌載舞,安全也無保障啊。
這分明告訴我們,杜牧時代的24座古橋,如今是一座都沒有了。如今的“二十四橋”是個贗品。
想想,我居住的無錫小城,這座有著3200年歷史的古城,號稱原本有上千座橋梁,但如今橋名大多還在,只是橋早就不見了,而且橋下的河流也早被填埋,變成小巷了。距我辦公地不遠,就有個地名叫“小木橋”。不過,這里沒有橋,只有一條叫“小木橋”的巷子。
我想,“二十四橋”也是這樣慢慢湮滅在歷史的塵埃中的吧?
選自《秀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