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元菁
浙江省嘉善高級中學語文教師,浙江省特級教師,浙江省網(wǎng)絡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嘉興市“最美教師”,嘉興市中小學名教師
【原題呈現(xiàn)】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人民日報》副總編輯王一彪在一部優(yōu)秀新聞文集的后記中,用三句話來概括這些文章的寫作經(jīng)驗和切身體會:天安門上看問題,努力做到胸懷“國之大者”;田間地頭找感覺,努力做到心里裝著人民;鑒古學今求突破,努力做到筆端葆有乾坤。
新聞寫作的道理,對青年的成長也會有所啟發(fā)。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對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寫作指津】
這是一道定論型材料作文題,材料本身會提供一個或多個觀點,這些觀點基本上是正確的,無須質(zhì)疑和反駁,深入論證的關鍵在于能清楚、巧妙地界定材料中的關鍵詞句以及關鍵詞句間的邏輯關系。
在此則材料中,比較容易理解的是“做到胸懷‘國之大者’”“心里裝著人民”“鑒古學今求突破”這三句話。而“天安門上看問題”“田間地頭找感覺”“筆端葆有乾坤”這三句話的表述比較含蓄。審題的第一步要結合整段材料,尤其是“對青年的成長也會有所啟發(fā)”這個條件,界定并明確這三句話的含義:“天安門上看問題”,可以理解為要有開闊的視野和宏觀的思維,強調(diào)高瞻遠矚的眼光,關注國家大事、世界大勢;“田間地頭找感覺”強調(diào)實踐的重要性,可以理解為在實踐中了解民情;“筆端葆有乾坤”可以理解為社會發(fā)聲,為人民謀福,創(chuàng)新突破、建設國家。
簡言之,我們可以把材料理解為:青年要有統(tǒng)觀全局的大視野,胸懷家國的大情操,雙腳接地的強實踐,心系百姓的暖情懷,鑒古學今的突破力,言正辭切的家國心。
在界定出材料中三個關鍵句的基礎上,可以依據(jù)條件關系、并列關系、遞進關系、因果關系等排列組合,進一步思考語段中句子間的邏輯關系,為深入論述搭好如下框架。
1.條件關系的論證框架:“天安門上看問題”是情感態(tài)度,“田間地頭找感覺”和“鑒古學今求突破”是具體方法,有了情感態(tài)度和具體方法,才能實現(xiàn)三個“努力”的目標。
2.“并列關系+條件關系”的論證框架:
并列關系條件關系“胸懷‘國之大者’”“心里裝著人民”是青年的志向,“天安門上看問題”“田間地頭找感覺”“鑒古學今求突破”是青年的做法,“筆端葆有乾坤”是青年的態(tài)度只有秉持“筆端葆有乾坤”的態(tài)度,才能更從容地堅守志向,更踏實地實踐,更理智地創(chuàng)新發(fā)展。而胸懷天下的志向與踏實創(chuàng)新的做法也正是“筆端葆有乾坤”這一態(tài)度的外在呈現(xiàn)
3.“遞進關系+條件關系”的論證框架:
遞進關系條件關系“胸懷天下”“心里裝著人民”是德行修養(yǎng),“鑒古學今”“筆端葆有乾坤”是才能錘煉,修德煉才,青年才能德才兼?zhèn)渲敬娓哌h、腳踏實地是為知行合一,青年有了德才兼?zhèn)?、知行合一的能力,才能廣泛學習、創(chuàng)新突破,最終有所成就,于融會貫通中明志、立志、成志
4.“因果關系+條件關系”的論證框架:
因果關系條件關系青年能成為“筆端葆有乾坤”的國家棟梁,是因為不精致利己而務實創(chuàng)新,務實創(chuàng)新是因為能胸懷天下,能胸懷天下是因為鑒古學今這樣的青年方能成長發(fā)展,擔起責任,建設國家
界定清楚材料中的關鍵詞句,梳理清楚材料關鍵詞句之間的邏輯,搭建出獨屬于自己的、合理的行文框架,定論型材料作文的論述才能走向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