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聽到“子宮肌瘤”,第一想法就是腫瘤、癌癥,進而產生恐懼心理,其實不然。子宮作為女性特有的生殖器官,會發(fā)生的瘤性病變(包括良性和惡性)有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癌、子宮肉瘤、腺肌瘤等。其中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見的良性腫瘤,由平滑肌及結締組織組成,常見于30~50歲婦女,20歲以下少見。因肌瘤多無癥狀或很少有癥狀,臨床報道的發(fā)病率遠低于肌瘤的真實發(fā)生率。
子宮肌瘤地確切病因目前尚未明了。因肌瘤好發(fā)于生育期,青春期前少見,絕經后萎縮或消退,提示其發(fā)生可能與女性激素相關。
按肌瘤生長部位分為宮體肌瘤(約90%)和宮頸肌瘤(約10%)。
按肌瘤與子宮肌壁的關系①肌壁間肌瘤,占60%~70%。這種肌瘤在子宮的肌層內生長,周圍均被肌層包圍,常使得子宮增大,引起的不適癥狀較多。②漿膜下肌瘤,約占20%。這種肌瘤發(fā)生于子宮肌層的外側部分,會繼續(xù)向外發(fā)展,常突出于子宮表面,肌瘤表面僅由子宮漿膜覆蓋。③黏膜下肌瘤,占10%~15%。肌瘤向官腔方向生長,突出于官腔,表面為子宮內膜覆蓋。
子宮肌瘤多無明顯癥狀,常在體檢時發(fā)現。部分患者可有以下癥狀和體征。
癥狀①月經異常:表現為經量增多、經期延長、淋漓出血及月經周期縮短等。②陰道分泌物異常:可見白帶增多,伴發(fā)感染時有大量膿樣白帶;若有潰爛、壞死、出血時,可有血性或膿血性、伴有惡臭的陰道流液。③壓迫癥狀:肌瘤壓迫膀胱或輸尿管可引起尿頻、尿急、排尿困難、尿液潴留;壓迫直腸可出現排便疼痛、便秘等癥狀。④下腹部不適:包括下腹墜脹、疼痛,腰酸背痛、急性腹痛等。⑤導致不孕或流產:子宮肌瘤可以影響官腔形態(tài)、阻塞輸卵管開口或壓迫輸卵管,導致不孕和流產。
體征與肌瘤的位置、數目等密切相關。較大肌瘤可在下腹部捫及實質性腫塊。婦科檢查捫及子宮增大,表面不規(guī)則單個或多個結節(jié)狀突起。
子宮肌瘤是否需要治療因人而異,醫(yī)生會根據患者年齡、癥狀、生育要求,以及肌瘤的部位、大小、數目等綜合考慮,并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對近絕經期、無癥狀的子宮肌瘤,通常僅需觀察并定期復查;對有癥狀的子宮肌瘤,則需要采取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子宮動脈栓塞、高能聚焦超聲、微波消融等。
若出現以下癥狀,需要手術治療:①月經過多,發(fā)生嚴重貧血,且藥物治療無效;②子宮肌瘤位置特殊且體積較大,出現壓迫癥狀;③出現嚴重的腹痛、性交痛或慢性腹痛;④確定肌瘤是不孕或流產的唯一原因;⑤備孕女性,肌瘤影響子宮形態(tài),比如黏膜下肌瘤;⑥子宮肌瘤出現惡變,且彩超檢查和核磁共振檢查提示血供非常豐富;⑦絕經后未進行激素補充治療,但子宮肌瘤沒有縮小,反而繼續(xù)增大。
子宮肌瘤的生長速度相對緩慢,大多數手術后的患者以觀察為主,也有部分人需要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采用藥物繼續(xù)治療。術后需注意補充營養(yǎng)、保持大便通暢、臥床休息、適當活動、三月內禁盆浴和性生活、避免久坐和久站。
建議女性每年一次全身體檢,子宮肌瘤患者需每3~6個月復查一次;避免長時間接觸雌激素、孕激素類制劑、藥品或保健品等;注意經期衛(wèi)生,避免不潔性生活;加強體育鍛煉,提升自身免疫力。
總之,體檢查出“子宮肌瘤”不要慌張,應及時在??漆t(yī)生的指導下,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女性朋友們要養(yǎng)成定期做婦科檢查的習慣,以便及早發(fā)現常見的婦科疾病,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來預防婦科常見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