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運才
今日愛輝
愛輝區(qū)位于中俄界江黑龍江的南岸,與俄羅斯阿穆爾州布拉戈維申斯克市(海蘭泡)隔江相望,是黑龍江省黑河市唯一的市轄區(qū)。
愛輝之名,沿襲自歷史上的璦琿古城?!碍a琿”亦作“艾滸”“艾渾”“愛琿”等,皆為滿語的不同漢語音譯,一說為“貂皮”、一說為“可畏”之意。清代璦琿城,漢語稱“黑龍江城”,滿語稱“薩哈連烏拉霍通”。
歷史上的璦琿區(qū)域是黑龍江流域文明發(fā)祥地之一,早在舊石器時代晚期就有人類在這里生息。1683 年,為了抗擊沙俄侵略者,清政府在黑龍江左岸的璦琿舊城(遺址在今俄羅斯布拉戈維申斯克附近維笑勒伊村一帶)設(shè)置黑龍江將軍。1685 年,黑龍江將軍由黑龍江左岸遷至右岸,重新建城,仍稱璦琿城(遺址在今璦琿鎮(zhèn))。璦琿城是雅克薩之戰(zhàn)的重要后方基地,是清代黑龍江流域中國各族人民精誠團結(jié)、戰(zhàn)勝侵略者的歷史見證。
1690 年,黑龍江將軍移駐墨爾根(今嫩江縣城),保留璦琿副都統(tǒng)1 員留守璦琿城。1858 年5月28 日,沙皇俄國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和清朝黑龍江將軍奕山在璦琿簽訂了不平等的《璦琿條約》。1900 年,沙俄侵略軍從三面圍攻璦琿城,璦琿軍民在璦琿副都統(tǒng)北路翼長鳳翔的率領(lǐng)下,不懼犧牲、英勇抵抗,最后因寡不敵眾、武器落后而失敗。沙俄侵略軍被璦琿軍民的英勇反抗激怒,火燒璦琿,將這座有200多年歷史的名城付之一炬。璦琿城雖被燒毀,但璦琿軍民不懼強暴、勇赴國難的精神卻永遠烙印在這塊英雄土地上。
冬季黑龍江冰面上對俄貿(mào)易運輸車隊
1908 年,清政府裁撤璦琿副都統(tǒng),改設(shè)璦琿兵備道,在璦琿設(shè)置璦琿直隸廳。1913年3月,北洋政府改璦琿直隸廳為璦琿縣公署。1933 年春,日偽軍隊進駐璦琿,在璦琿成立偽璦琿縣公署。9月1日,偽璦琿縣公署由璦琿遷往黑河。
1945 年11 月初,中共黑龍江省工作委員會(駐北安)和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派干部團隊進駐黑河,于11 月19 日成立了黑河地區(qū)首個地方人民民主政權(quán)——黑龍江省黑河地區(qū)行政辦事處。1946 年7 月24 日,璦琿縣政府歸并黑河地區(qū)行政辦事處。1956 年,因“璦琿”兩字生僻難認(rèn),璦琿縣改稱為“愛輝縣”。
改革開放后,1980年12月,原愛輝縣黑河鎮(zhèn)、幸福公社、西崗子煤礦、東方紅煤礦分出組建黑河市。1983 年6 月,愛輝縣并入黑河市。1993 年3 月,以原黑河地區(qū)組建黑河市(地級),以原黑河市組建黑河市愛輝區(qū)(縣級)。
近年來,愛輝區(qū)緊緊依靠全區(qū)人民群眾,適應(yīng)新形勢、迎接新挑戰(zhàn)、破解新難題,各項事業(yè)取得了新的長足進展。全區(qū)生產(chǎn)總值年均增長6.4%,一般公共財政預(yù)算收入年均增長10.3%,固定資產(chǎn)投資年均增長9.9%,規(guī)上工業(yè)增加值年均增長25.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2.3%。當(dāng)年的英雄喋血之地,今朝已是平安幸福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