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
一、白細胞計數(shù)(WBC)
白細胞計數(shù)是衡量血液中白細胞數(shù)量的指標。白細胞是免疫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能夠識別和消滅病原體,如細菌、病毒等。當身體發(fā)生感染時,白細胞數(shù)量會相應增加。因此,白細胞計數(shù)升高通常意味著存在感染。
二、C 反應蛋白(CRP)
C 反應蛋白是一種在感染或組織損傷時迅速增加的蛋白質。C 反應蛋白的升高程度通常與炎癥或損傷的程度相關,可用于評估感染的嚴重程度和預后。當體內存在感染或炎癥時,C 反應蛋白的水平會迅速上升,且其升高程度通常比傳統(tǒng)的白細胞計數(shù)更敏感?;诖?,C 反應蛋白被廣泛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診斷、監(jiān)測和治療效果的評估。
三、紅細胞沉降率(ESR)
紅細胞沉降率是指在一定條件下,紅細胞在血液中的沉降速度。當體內存在感染或炎癥時,紅細胞沉降率會相應增加。因此,紅細胞沉降率可作為判斷感染或炎癥活動的參考指標。紅細胞沉降率的檢測結果也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管子放置時間、溫度、抗凝劑等,檢測時需要遵循標準化的操作流程和質量控制要求。
四、降鈣素原(PCT)
降鈣素原是一種在細菌感染時迅速增加的蛋白質。它的水平升高通常表明體內存在細菌感染,且升高程度與感染嚴重程度呈正相關。因此,降鈣素原對于診斷細菌性感染和評估抗生素治療效果具有重要意義。與傳統(tǒng)的炎癥指標相比,PCT 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能在早期階段識別出細菌感染。
五、抗鏈球菌溶血素O(ASO)
抗鏈球菌溶血素O ,也稱為抗鏈球菌激酶O ,是一種針對鏈球菌感染的特異性抗體。鏈球菌是一種常見的細菌,可引起多種感染性疾病,如咽炎、扁桃體炎等。在感染過程中,鏈球菌會釋放一種酶,稱為鏈球菌激酶,能破壞紅細胞,導致溶血。而抗鏈球菌溶血素O 就是人體產生的針對這種酶的抗體。當體內存在鏈球菌感染時,抗鏈球菌溶血素O 的水平會相應增加。因此,該指標主要用于診斷鏈球菌感染,如風濕熱、急性腎小球腎炎等。
六、免疫球蛋白(Ig)
免疫球蛋白,簡稱Ig ,是由體內的B 淋巴細胞分泌的一類蛋白質,主要存在于人體的血液、組織液和外分泌液中。在感染過程中,免疫球蛋白的水平會發(fā)生變化,如IgG、IgM 等。通過檢測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可以幫助醫(yī)生了解患者的免疫狀態(tài),判斷感染的類型和程度,以及評估治療效果。
需要說明的是,化驗單上的信息僅供參考,具體病情還需結合醫(yī)生的臨床經(jīng)驗和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綜合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