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嚴格的酒駕新國標已于3月1日起正式實施。想“久”駕,別“酒”駕。不過,有些時候不喝酒也會帶來“酒駕”的假象。本文將為您盤點那些容易在短時間內“被酒駕”的藥物。
為啥藥里要添加酒精?
“被酒駕”最著名的藥物,當屬藿香正氣水。曾有測試,服用10毫升藿香正氣水后立即用酒精檢測儀吹氣檢測,酒精濃度為572毫克/100毫升,遠超醉駕標準;10分鐘后再次檢測,為35毫克/100毫升,15分鐘后為13毫克/100毫升,才基本正常。
為什么有些藥里會含酒精呢?酒,素有“百藥之長”之稱,這里的酒精是一種良好的有機溶劑,起到增加藥物溶解度及穩(wěn)定性的作用,藥借酒力、酒助藥勢而充分發(fā)揮其效力。
這些藥物都含酒精
以下藥劑里的酒精含量不盡相同,其中當屬酒劑和酊劑中的含量最高(乙醇含量可高達40%~88%),且其藥品說明書中都標注吃藥后不能開車。
酒劑
酒劑又名藥酒。酒能行氣通絡、散寒,故祛風活血、止痛散瘀等方劑常制成酒劑。常見的有:胡蜂酒、國公酒、舒筋活絡酒、寄生追風酒、三兩半藥酒、馮了性風濕跌打藥酒等。
口服液
口服液是在中藥湯劑基礎上發(fā)展來的,將煎液濃縮后加入一定比例的乙醇,目的是除去雜質。常用的口服液有四物合劑、玉屏風口服液、左卡尼汀口服溶液、地高辛口服溶液、麥角隱亭咖啡因口服液、清腦復神液、復方甘草口服溶液等。
糖漿劑
糖漿劑指含有原料藥的濃蔗糖水溶液,常用的溶劑有水、乙醇、甘油等,可以掩蓋某些藥物的苦味或其他不良氣味,深受兒童歡迎。常用的有感冒止咳糖漿、川貝枇杷糖漿、養(yǎng)陰清肺糖漿、消咳喘糖漿、右美沙芬愈創(chuàng)甘油醚糖漿、復方氨酚美沙糖漿、人參蜂王漿等。
酊劑
酊劑是把原料藥用規(guī)定濃度的乙醇提取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體制劑。常見的有藿香正氣水、十滴水、骨痛靈酊、消腫止痛酊、祛傷消腫酊、燒傷靈酊、筋痛消酊、復方樟腦酊、顛茄酊、姜酊、遠志酊、碘酊、正骨水等。
流浸膏劑
流浸膏劑大多以不同濃度的乙醇為溶劑。常見的有顛茄流浸膏、浙貝流浸膏、姜流浸膏、遠志流浸膏等。
此外,一些氣/噴霧劑、搽劑、注射液、涂膜劑、酏劑、醑劑等藥物都不同程度含酒精。謹慎起見,吃了或用了“涉酒”藥品不要立即開車,最好休息半小時以上。
(摘自《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