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帆
給孩子減壓,目的是把心理壓力控制在適當?shù)某潭?,而不是把心理壓力減為零
寒假結束后開學,初三、高三年級進入備考沖刺階段,課時增加、模擬考試不斷,學生們叫苦不迭,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消極情緒,如焦慮、抑郁、沮喪、失望、恐懼等,甚至出現(xiàn)生理癥狀,如失眠、驚夢、頭昏等。
對此,家長感同身受,卻愛莫能助。給孩子減壓吧,擔心孩子懈怠,在人生關鍵時刻掉鏈子;給孩子鼓勁吧,又怕弦繃得太緊,功虧一簣。
心理學認為,心理壓力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心理感受,其來源有諸多方面,對中學生來說,心理壓力主要是應試競爭造成的。
現(xiàn)代醫(yī)學證明,過大的心理壓力會削弱人體免疫功能,使外界致病因素輕易入侵,引起機體患病,對心理健康的危害更為明顯,容易引起焦慮、緊張、抑郁等心理畸變。我國青少年,尤其初三、高三畢業(yè)班學生,普遍承受著沉重的學習壓力,問題比較突出,已引起教育界、醫(yī)學界、心理學界的關注。
有心理壓力從來就不是一件壞事,適度的心理壓力可以轉化為動力,促使孩子努力上進。從這個角度來看,心理壓力是一把雙刃劍,給孩子減壓,目的是把心理壓力控制在適當?shù)某潭龋皇前研睦韷毫p為零。
心理學界普遍認為,幫助中學生減輕心理壓力有以下五個常用策略,操作性極強,供家長朋友參考。
第一個策略是降低期望。
中國家長普遍望子成龍,鼓勵孩子從小確立遠大理想,又喜歡橫向對比,總是拿自家孩子的弱項與別人家孩子的強項進行比較,指望孩子各方面都優(yōu)秀,給孩子施加了過大的心理壓力。有的家長認為自己的人生不成功,希望孩子替自己爭光,其實是在向孩子轉嫁焦慮,對孩子極不公平。
正確的做法是,家長正視孩子的實際能力,對孩子提出恰當?shù)钠谕?,營造溫馨的家庭氣氛,使孩子快樂地學習。否則,家長過高的期望會讓孩子望而卻步、知難而退,最終放棄努力,還容易出現(xiàn)自卑、厭學等消極心理。
轉移注意力是孩子本能的減壓方式,比如抽煙、喝酒、打架、早戀等,很容易失控,家長要多加防范,否則后患無窮
第二個策略是密切關注。
家長只有掌握具體情況,才能有效地開導和指點孩子,幫助孩子正視問題,緩解心理壓力。
孩子有心理壓力,通常情況下不會主動對家長說,但會有一些不正常的行為,表現(xiàn)出消極的情緒。
孩子的明顯特點之一是敏感,因為孩子缺乏人生經驗,看問題不全面,很多時候會把挫折放大,而且非常在乎外界的評價,更加重了心理壓力。
話說回來,孩子的敏感倒是給家長提供了機會,孩子都很單純,心里藏不住事,有麻煩都表現(xiàn)在臉上。家長應該時刻關注孩子身心的變化,一旦發(fā)現(xiàn)孩子有不良情緒,或者睡眠、飲食等方面不正常,要及時與孩子溝通,傾聽孩子的心聲,讓孩子說出心中的苦悶。
第三個策略是轉移注意力。
孩子心情郁悶時,家長可以讓孩子做他感興趣的事情,孩子轉移了注意力,心理壓力自然就會得到緩解。
如果孩子在學習以外沒有特定的興趣愛好,家長可以帶他參加體育鍛煉,宣泄體能也是有效的減壓方式,還能增強體質,一舉兩得。
需要提醒的是,轉移注意力是孩子本能的減壓方式,比如抽煙、喝酒、打架、早戀等,很容易失控,家長要多加防范,否則后患無窮。
壓力可以轉化成動力,而一旦轉化成功,壓力就會變成激勵孩子奮進的助推力
第四個策略是學會放手。
每個孩子對壓力的承受力不同,感受也不同,只要壓力給孩子造成了困擾,家長就要重視。孩子在正常壓力面前表現(xiàn)出低于同齡人的承受力,說明孩子的心理脆弱,多半是溺愛造成的,家長必須及時糾正,學會放手,否則孩子遇到的麻煩會越來越大,最后有可能心理崩潰。
家長的做法是有意識地訓練孩子的勇氣,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比如,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讓孩子放學自己回家,或讓他自己去商場買一件東西,鼓勵孩子勇敢面對困難。
孩子天生具備探索欲和表現(xiàn)欲,只要家長狠狠心,適當放手,孩子的表現(xiàn)一定會讓家長吃驚。當孩子取得一次小小的成功,內心的成就感會有效地抵消恐懼感,加上家長的及時夸獎,孩子的自信心會大大增強,久而久之,他就能學會獨立面對問題,不再像以前那樣依賴家長。這是一個增強心理承受力的過程,每個孩子都要經歷,或早或晚,越早越好。
家長的放手要適當,要根據(jù)孩子的具體情況循序漸進地進行,秘訣是要讓孩子在體驗中獲得成功,因為過多的失敗會加重孩子的恐懼感,使孩子更加退縮。
第五個策略是激勵奮進。
心理學認為,壓力可以轉化成動力,而一旦轉化成功,壓力就會變成激勵孩子奮進的助推力。
這方面的案例很多。
二戰(zhàn)時,德軍攻占了一個村莊,要屠殺全村百姓,但要玩一個殘酷的游戲,讓村民選出一個年輕人投籃球,如果十次全中,全村人可以免死,如果有一次不中,屠殺馬上開始。一個年輕人走到罰球線前,他僅僅喜歡打籃球,并非高手。他知道自己的每一個動作都關系到全村人的生命安危,心理壓力之大可想而知。他排除干擾,格外專注,要求自己每個動作都合乎標準,結果,他成功了,救了全村人的命。
為什么這個年輕人在沉重的壓力面前能夠超水平發(fā)揮?答案是強大的心理激勵機制。事關全村人的性命,他沒有退路也不容有失,于是壓力轉化成了動力。
項羽破釜沉舟,創(chuàng)造了以少勝多的軍事奇跡,同樣是用強大的心理激勵機制鼓舞士氣的結果。
有的家長擔心,用嚴重后果嚇唬孩子,會不會把孩子壓垮?如果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正常,家長大可不必有此顧慮。
告訴家長們一個心理秘密:孩子放棄一件事,是因為這件事不那么重要,可以放棄,如果一件事成功之后有巨大收益,孩子不會放棄。中考、高考是孩子人生的重要節(jié)點,只要孩子清醒地認識到這一次不容有失,他就能獲得激勵,潛力就能激發(fā)出來。
以上五個減壓策略,看似簡單,其實蘊涵著深奧的心理學知識和生活智慧,只要家長朋友們深入領會,不斷精進,循序漸進地應用到家庭教育實踐中,就一定會在孩子身上看到可喜的效果。
【編輯: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