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晶?李邦財
【摘要】提高農(nóng)村小學低段學生識字效率,關鍵在于培養(yǎng)他們自主識字的意識和習慣,可以采用三種培養(yǎng)策略:一方面從學生思維特點出發(fā),激發(fā)其自主識字的興趣;另一方面開展字理教學,提升其自主識字的準確率;同時引導示范歸類識字,提升其自主識字能力。
【關鍵詞】農(nóng)村小學低段;語文課程學習;自主識字習慣
教師在農(nóng)村小學低段識字教學中應遵循“學為主體”原則,注重學生自主識字意識和習慣的培養(yǎng),既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識字的興趣,又要提高其識字效率和識字能力。
一、從學生思維特點出發(fā),激發(fā)其自主識字的興趣
1.從現(xiàn)實生活出發(fā),激發(fā)學生自主識字興趣
從現(xiàn)實生活出發(fā)激發(fā)學生自主識字興趣,就是要求教師基于農(nóng)村低段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組織識字教學活動,這既可以讓學生認識生活中出現(xiàn)的漢字,也可以聯(lián)系生活中的現(xiàn)象或經(jīng)驗來認識漢字,使得識字教學“潤物細無聲”,以激發(fā)他們自主識字的興趣。
例如在組織學習《媽媽睡了》這篇課文時,教師首先要求學生讀一讀生字,力求把漢字的字音讀準;其次讓他們回顧生活,想一想在平時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見過、聽過這些生字朋友?以此來勾起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如有的學生想到:一到下雨天,我們就要把門窗緊“閉”;還有的學生說:“下雨的時候我喜歡玩泥巴,每次都弄一個大花‘臉回家”;也有的學生想起:家里樹上種的果實裝滿了框子,“沉”甸甸的……通過聯(lián)系生活可以讓學生舉出見過的漢字,最后教師還可以讓他們聯(lián)系已有的經(jīng)驗為本課生字“閉”“臉”“沉”組詞,如“關閉”“臉面”“沉默”等。又如在執(zhí)教一年級上冊《江南》中的草字頭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會詩歌中的“蓮”字的同時還可以把學生帶到勞技基地中,引導學生從基地中找出帶有草字頭的事物,如“草、花、芽、苗、節(jié)”等,這樣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進行教學,既可以擴充學生的詞匯量,也能激發(fā)他們自主識字的興趣。
2.利用形象化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自主識字興趣
激發(fā)農(nóng)村小學低段學生自主識字興趣,除了選用形象化的教學內(nèi)容之外,還可以運用形象化的教學形式,既要充分利用兒歌載體,又要采用能夠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形象化的教學方法與手段。
(1)運用兒歌激發(fā)學生自主識字興趣。兒歌既是農(nóng)村小學低段學生熟悉的內(nèi)容,也是其最為喜歡的學習載體。因此,教師可以運用兒歌來豐富識字教學形式,增添識字教學樂趣,改變以往枯燥、機械的識字教學方法與形式。如組織學生吟誦有助于促進其識字的兒歌,讓學生在體驗吟誦兒歌的愉悅的同時,習得漢字、記憶漢字,既能優(yōu)化識字的效果,又能感受到識字的樂趣,進而提高其自主識字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以促進其自主識字習慣的養(yǎng)成。例如在組織學習識字課《小青蛙》時,教師就打開多媒體給學生出示以下兩首兒歌:
要求學生讀一讀兒歌,并思考有什么發(fā)現(xiàn)?以朗朗上口的兒歌為識字課增添樂趣,提高他們自主識字的動力,如有的學生發(fā)現(xiàn):這兩首兒歌分別是“青”字部和“包”字部,對應的漢字有“清、晴、睛、情”和“飽、泡、跑、抱、袍、炮”……在此基礎上教師呈現(xiàn)了“票”字部的漢字:飄、瓢、飄、漂,要求學生自己創(chuàng)編兒歌,便于更好地記憶,這樣組織有趣的識字活動可以幫助學生養(yǎng)成自主識字的習慣。
(2)“猜、考、演、編”激發(fā)識字興趣。農(nóng)村小學低段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是其自主識字興趣激發(fā)的重要保障,教師在識字教學中必須要充分調動、并發(fā)揮其識字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可以采用“猜、考、演、編”等教學手段增添識字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識字積極性。
以“猜”謎語激發(fā)學生自主識字興趣。猜謎語就是把漢字學習轉換成猜謎語形式。由于農(nóng)村小學低段學生的好奇心、好勝心強,以猜謎語的形式開展識字教學,既能調動學生識字的積極性,也能激發(fā)起學生的識字欲望。如在教一年級上冊《日月水火》時可用猜字謎的方式來進行教學:“畫時圓,寫時方,寒時冷,熱時長?。ㄈ眨薄芭笥讶ヒ话耄ㄔ拢薄?/p>
用“考”激發(fā)學生自主識字興趣?!翱肌本褪墙處熃掏昴称n文的生字之后,采用互相考查的方式來檢查學生的掌握程度。具體操作就是,教完生字之后,要求所有的學生原位站起,后面的同學在前面同學的背上用手指寫老師教的生字,前面的同學把它讀出來就算過關;接著,所有學生向后轉,后面的同學寫,前面的同學讀,從而達到互相檢查,互相糾正的目的。通過互查互考形式滿足學生的好勝心理,增添自主識字的趣味。
以“演”激發(fā)學生自主識字興趣。所謂“演”,就是要求一個學生運用肢體動作將某個漢字的形狀或含義表達出來,另一個或多個學生根據(jù)前面學生的表演能準確地說出這個漢字,這一活動比較適用于會意字的學習與鞏固。比如提手旁的字群學生可以通過一系列的動作表演進行表達。
用“編”順口溜激發(fā)學生自主識字興趣?!熬帯表樋诹?,是指教師在識字教學過程中,將一些易錯、易混淆的漢字編制成順口溜,使得這些原本枯燥的識字教學生動形象起來,增添識字的趣味性。如二年級上冊《坐井觀天》中的“渴、喝”兩個生字,學生容易分不清,辨別的順口溜是:口干要水就是渴,張口飲水便是喝。根據(jù)形聲字的特點,把“水”和“渴”聯(lián)系起來,把“口”和“喝”聯(lián)系起來,這倆生字的含義就顯而易見,學生分辨起來就不困難了。再如教“幸”字時,將上冊學習過的“辛”字結合起來編成:辛苦一點,十分幸福。順口溜抓住兩個生字的不同部分(“一點”和“幸?!保┻M行分辨,這樣學生就不容易出錯了。
二、開展字理教學,提升學生自主識字的準確率
從習慣形成過程來看,對識字產(chǎn)生興趣是農(nóng)村小學低段學生自主識字習慣養(yǎng)成的初始階段,只意味學生有可能養(yǎng)成自主識字習慣,但并非一定會養(yǎng)成自主識字習慣,將這種可能性轉化為確定性至關重要,而轉化的重要手段就是提升學生自主識字的準確率,開展字理教學必不可少。
1.字理教學的內(nèi)涵與價值
所謂字理,就是漢字構造規(guī)律與原理,既包括漢字結構規(guī)律及其演變歷史,也包括漢字的書寫要求與發(fā)音要求。字理識字教學就是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將漢字拆分成若干個元素,從一筆一劃到具體的偏旁部首向學生傳授與講解,讓其掌握漢字的規(guī)律性與結構性。
字理教學既符合農(nóng)村小學低段學生的認知特點,也是提升其自主識字準確率的根本方法。受形象思維的影響,農(nóng)村小學低段學生對事物的感知,大多數(shù)為整體感知,對細節(jié)的關注度不夠明顯,其對生字的識記和辨析主要依靠漢字的外形輪廓。教師要根據(jù)學生這一特點,將生字的音、形、義相結合,通過字理教學引導學生把握住漢字的構字規(guī)律,既能增添識字教學的趣味性,又能提升其自主識字的準確率。
2.字理教學的實踐運用
字理教學提升學生自主識字準確率,在象形字和會意字的識字教學方面表現(xiàn)最為明顯。象形字的字理教學,讓學生對所要學習的漢字的理解更為直觀形象,能夠抓住相關漢字的關鍵特征,進而提升自主識字的準確率和書寫的準確度。如一年級上冊《大小多少》中的“鳥”字,學生在書寫時就容易把“鳥”的“眼睛”漏掉,那是因為學生識字只是依靠漢字的外形輪廓來進行識記。如果在教學中運用字理教學,則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通過多媒體把“鳥”字的演變過程播放出來,或者是在黑板上畫、寫出“鳥”字的甲骨文、金文、篆體、繁體字和楷書,邊畫邊講解,鳥是象形字,古文字就是畫一只鳥的形狀,楷書中的那一點其實就是鳥的眼睛,特別形象,這樣學生就能加深理解,書寫時就不會漏掉“點”的筆劃。然后再進行“鳥作偏旁”的教學引申:“鳥作偏旁”的字表示一種鳥,如海鷗的鷗;也可以表示一種家禽,如家里養(yǎng)的雞。引導學生自主初步認識“鴿、鸝、鴨、鵝”等字,為后面的教學做好鋪墊。
會意字的字理教學,側重從字形上解釋字的內(nèi)涵,加深學生對漢字的進一步理解,增加字與字之間的區(qū)分度,進而提升其自主識字的準確率,還可以借助字理來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例如二年級下冊《楓樹上的喜鵲》中生字“母”就可以運用字理教學?!澳浮笔窍笮巫?,本同于女。從字形上看,“母”字是在“女”字的中間加了兩點,兩點表示女人的乳頭,女人用從乳頭里流出來的乳汁哺育孩子長大成人,這個女人就是“母”親,這就是母親的偉大,既可以教育孩子感謝母親的養(yǎng)育之恩,又可以從內(nèi)涵上加深對“母”字的理解,提升學生自主識字的準確率。
三、引導示范歸類識字,提升學生自主識字能力
識字是整個小學階段語文課程學習的重要內(nèi)容,但在不同年級階段的識字具有不同的特點與作用,其中低年級階段是學生接觸漢字、掌握漢字、自主識字能力的“奠基期”,直接影響學生后續(xù)識字學習的進展、識字準確率以及自主識字習慣的養(yǎng)成。因而“奠基”階段的自主識字能力的養(yǎng)成至關重要。
在小學語文識字“奠基”階段的自主識字能力系統(tǒng)中,最為核心的就是歸類識字能力,即學生對已學習過的漢字進行分析,找到字與字之間的聯(lián)系或相似點,并將其歸納為同一類,該能力要求學生能夠抓住所學不同漢字字形之間的相似或相同的關鍵特征。歸類識字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調動學生識字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升學生自主識字能力,促進其自主識字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教師在識字教學過程中進行有意識的引導。
例如在組織學習《我要的是葫蘆》時,針對文題中的“葫蘆”二字可以開展歸類識字教學,引導學生探尋它們的構成規(guī)律。首先教師讓學生觀察“葫蘆”這兩個字有什么特點,說一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通過觀察都能得出:“它們是草字頭?!庇谑墙處煿膭顚W生列舉更多草字頭的漢字,如“荷、花、藍、葵、芙、苗、節(jié)……”以此來打開小學生的思維。接著教師進行小結:“同學們發(fā)現(xiàn)了嗎?這些漢字都是草字頭,那么你還知道哪些偏旁?是否可以舉出相應的漢字呢?”通過提問激發(fā)學生漢字學習的自主性,如以下是學生思考、列舉的結果。
反犬旁:貓、猴、狼、豬、猩、獅……
禾字旁:和、種、科、秘、秒、秋……
蟲字旁:蝌、蚪、蚯、蚓、蜈、蚣……
相比于學生掌握了多少生字而言,學生掌握歸類識字的方法更為重要。漢字有著其自身的構成體系,學生可以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如常見的“扌”旁,表示與手發(fā)出的動作有關,比如“提、抓、捉”等;“木”字旁表示與樹木有關,比如“林、森、杉”等;“月”字旁,表示與身體器官有關,比如“肝、膽、腸”等等。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二年級,上冊)的“語文園地五”模塊中,針對漢字的特點設計了相應的練習,讓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字與字之間的聯(lián)系,并對相似的漢字進行區(qū)分,將正確的字與對應的詞語連線,如下所示:
為了鍛煉學生的歸類識字能力,引導學生對上述漢字進行歸類識記,教師給學生布置了以下自主識字的任務:
【任務1】看一看:仔細觀察上述漢字,請你找出漢字之間的相似之處和不同之處。
【任務2】說一說:對漢字進行朗讀,并和同桌說一說漢字有什么特點?
【任務3】找一找:請你為這些漢字尋找合適的朋友,除了這些詞語你還能想到哪些呢?
【任務4】填一填:認真填寫識字學習單,把生字送回自己應該在的位置上。
【任務5】比一比:自己列舉出具有相似點的漢字,比一比哪組同桌找到的漢字更多。
在任務的驅動下,學生通過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的方式對上面的漢字進行歸類識記,他們有的找出了三組詞語中“夆”“莫”“少”的相同部件;還有的找出了“钅”“山”“蟲”“巾”“土”等不同的偏旁,在此過程中可以把握字形的特點,有效鍛煉他們歸類識字能力,促進其自主識字習慣的養(yǎng)成。
【參考文獻】
[1]顧琴.養(yǎng)成良好習慣,實施自主學習——自主學習理念下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策略例談[J].新課程,2021(35).
[2]林巧妮.關于培養(yǎng)小學低年級學生自主識字能力的幾點思考[J].文理導航(下旬),2021(09).
(基金項目:本文系??谑薪逃茖W規(guī)劃課題“農(nóng)村小學低段學生自主識字習慣培養(yǎng)策略研究”研究成果,課題編號HKZ1452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