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厚明
《莊子·應(yīng)帝王》中講了一則耐人尋味的故事:南海、北海有兩位帝王,名叫倏和忽。他們常常去帝王混沌家做客,受到熱情款待。倏和忽很感動,商量著說:“人人都有眼、耳、口、鼻,用來看、聽、吃和呼吸,但混沌沒有這些竅孔。不如我們幫他鑿開七竅吧。”離奇的是,當倏和忽給混沌鑿開七竅,混沌竟然一命嗚呼了——倏和忽的好心,卻讓混沌遭遇滅頂之災(zāi)。
不難看出,莊子通過這則故事表達的觀點是:盲目的熱心、一廂情愿的好心,以及不假思考地出手相助,對于他人來說可能造成困擾,甚至傷害。
清嘉慶元年(1796),已是太上皇的乾隆效仿其祖父康熙,在寧壽宮皇極殿舉辦了清朝史上最后一次千叟宴。然而,這場皇家宴會導(dǎo)致不少老者命喪黃泉。原來,此次宴會將赴宴老人的年齡由60歲以上改為70歲以上,無論有無官職在身的老人,皆可前來赴宴?!傲忻p者尚5000人”,許多身體條件比較差的老人也在受邀之列。
于是,那些古稀老人為了參加這場古今罕有的千叟宴,長途跋涉,舟車勞頓,歷經(jīng)數(shù)十日乃至數(shù)月才抵達京城。千叟宴于正月舉辦,京城的天氣異常寒冷,且相應(yīng)的程序過于冗長,等到乾隆祝詞結(jié)束后,菜早已經(jīng)涼了。
根據(jù)史料記載,很多老人不堪周折之苦,于返程途中累倒、病倒,赴宴后死去的老人不在少數(shù)。千叟宴,最終演變成了一場戲劇性的“催命宴”。
尊老敬老本是乾隆彰顯其皇恩的一片“好心”,然而他只注重“好事”的形式,卻忽略了“辦好”的細節(jié),徒增一眾老人的負擔,其教訓(xùn)不可不令后人警醒。
有一種飛蛾叫帝王蛾,之所以得此高貴的名稱,是因為它長著一對長達幾十厘米的翅膀。帝王蛾的幼蟲時期是在一個洞口極其狹小的繭中度過的,它必須拼盡全力,才能突破這個鬼門關(guān)式的狹小通道,破繭而出,成為“帝王”。
有人懷著悲憫惻隱的“好心”,用剪刀把繭的洞口剪大。這樣一來,幼蟲雖然能輕易地從繭中鉆出來,但得到如此救助的飛蛾難以成為真正的“帝王蛾”——它們飛不起來,只能拖著喪失了飛翔功能的雙翅在地上笨拙地爬行。原來,那狹小的繭洞,恰是幫助帝王蛾幼蟲成長的關(guān)鍵所在。它們穿越繭洞時用力擠壓,令體液能夠順利送達蛾翼的組織中。只有這樣,帝王蛾才能振翅高飛?!昂眯恼摺比藶閷⒗O洞剪大,使幼蟲的翼翅失去了受到擠壓的機會,即使破繭而出,它也永遠與飛翔無緣了。
“好心”失當,可能釀成大錯?,F(xiàn)實生活中,并不鮮見懷“好心”辦壞事,抱薪救火幫倒忙之例。在育兒教子上,有人會無原則地“好心”寵溺。正如盧梭所說:你知道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還有“好心”者非要“己所欲,施于人”,給他人制造麻煩。
助人為樂是一種美德,但有些“好心”害人害己,是需要警惕和慎止的。
好心辦壞事固然令人遺憾,但這并不意味著心不該好,事不該幫。我們不應(yīng)失去與人為善之心,更不能有“好心沒好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tài)?!昂眯霓k好事”,這不僅是一種態(tài)度,更是一種能力。我們做事要出于好心,有好的動機、好的初衷,更要想得周全、做得真切、辦得入心。
圖:陸小弟? ?編輯:姚志剛? ? winter-ya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