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休陪產假,被公司以曠工為由解雇?
2022年12月26日,王某入職某文化公司,正常工作至2023年3月12日,3月13日起休陪產假15天。
4月1日王某返崗后,公司向王某送達《解除聘用關系通知書》,載明雙方于2023年3月12日解除試用期勞動關系,王某享有15天的陪產假,薪資截止日期為2023年3月27日。
王某遂申請勞動仲裁。勞動仲裁委員會裁決某文化公司支付王某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1.8萬余元、2023年2月26日至2023年3月27日的工資差額1.7萬余元。某文化公司不服,起訴至法院。
庭審中,某文化公司稱王某曠工,其提供的考勤表記載王某2023年3月13日前5天考勤異常,3月13日至3月31日王某未經請假擅自離崗回家休陪產假,均屬曠工。王某對考勤表的真實性不予認可,否認其存在曠工,稱3月13日因妻子生產突然,其通過電話向某文化公司法定代表人申請休陪產假,獲得準許。
北京二中院經審理認為,某文化公司提交的《解除聘用關系通知書》已載有王某休陪產假的情況,其雖稱解除原因系王某曠工,但未提供充分證據,考勤表真實性無法確認,故某文化公司應自行承擔舉證不能的不利后果。
因某文化公司無故單方解除勞動合同,構成違法解除,應依法支付王某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賠償金。同時,法院判決某文化公司支付王某2023年2月26日至2023年3月27日的工資差額。
3萬多條新生兒信息被倒賣,賠償29萬!
4月16日上午,杭州互聯網法院公開開庭審理李某、某攝影公司、某創(chuàng)意公司個人信息保護民事公益訴訟案,當庭判令三被告在國家級媒體上公開賠禮道歉并支付公益損害賠償金29萬余元。上述公益損害賠償金用于個人信息保護或者婦女兒童權益保護等公益事項。
2020年下半年至2022年2月期間,李某通過非法渠道陸續(xù)購人多地新生兒個人信息3萬余條,包括新生兒出生日期、性別、父母姓名及聯系方式等。某攝影公司、某創(chuàng)意公司為拓展嬰童攝影業(yè)務,先后向李某購買交易并使用上述信息,李某從中非法獲利29萬余元。
另,被告李某的行為已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教育部:全面排查中小學重點班、快慢班
教育部辦公廳日前發(fā)文,重點治理7類隱蔽違規(guī)招生操作:
是否將社會培訓機構自行組織的各類文化課考試結果、培訓證書以及學科競賽成績、考級證明等作為招生參考或依據;是否收取或變相收取與入學掛鉤、關聯的“捐資助學款”“共建費”等;是否以高額物質獎勵、虛假宣傳、口頭承諾或簽訂錄取承諾書等不正當手段招攬生源;是否自行組織或與社會培訓機構聯合組織以選拔生源為目的的各類測試面試等;是否存在公辦學校與民辦學?;旌险猩?、混合編班行為;是否設立或變相設立重點班、快慢班,以此名義掐尖招生;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是否違規(guī)跨區(qū)域招生,以借讀、掛靠等名義變相違規(guī)招生并進行亂收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