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燃起了新的硝煙。4月13日晚,以色列的“鐵穹”防空系統(tǒng)再次啟動,但這一次發(fā)動攻擊的并非他們的老鄰居兼老對手巴勒斯坦,而是伊朗。4月14日凌晨,伊朗伊斯蘭革命衛(wèi)隊發(fā)表聲明,已向被占領土內的特定以色列目標發(fā)射數(shù)十枚導彈和無人機,目的是針對以色列犯下的眾多“罪行”實施報復。而據以色列軍方提供的信息,發(fā)射數(shù)量遠不止這些,以方攔截的巡航導彈和無人機在300枚以上。
4月1日,伊朗駐敘利亞大使館領事部門建筑遭導彈襲擊,造成至少13人死亡,包括兩名高級指揮官在內的7名伊朗伊斯蘭革命衛(wèi)隊軍官死亡。伊朗稱是以色列發(fā)動了這次襲擊,并誓言報復。以色列對此既未承認也未否認。
曾擔任英國多位首相的外交政策顧問、英國駐黎巴嫩大使的湯姆·弗萊徹在接受BBC采訪時說,伊朗此次火力齊射是一個“展現(xiàn)伊朗能力和影響力的令人不寒而栗的信號”。
4月14日,伊朗常駐聯(lián)合國代表團通過社交媒體發(fā)布聲明,堅稱伊朗對以方襲擊外交設施的“侵略”行為發(fā)動了“合法”反擊,目前可被視為已經結束,但如果以方再次犯錯,伊朗將會發(fā)動更嚴厲反擊。這份聲明還警告美國方面,這是伊朗與以色列之間的沖突,“美國不得介入”。
但緊接著,4月19日凌晨,伊朗、敘利亞、伊拉克相繼傳出爆炸聲,伊朗防空系統(tǒng)啟動,攔截數(shù)架無人機。當天白天,伊朗多地航班一度暫停。隨后,有媒體報道了以色列某安全官員證實對伊朗發(fā)動了襲擊的消息。官方層面,以色列卻一直未公開承認此次攻擊。
美國確實一直在千里之外關注著這次沖突,也確實插手了—美國幫助以色列攔截了來自伊朗的導彈和無人機。但面對中東地區(qū)主要大國伊朗,美國一直竭力避免與之展開正面沖突。此前,拜登曾多次公開表示,不支持也不會參與以色列對伊朗的報復。據《華爾街日報》4月23日報道,在19天的時間里,美國官員一直在竭力遏制以色列和伊朗之間不斷升級的緊張局勢。
目前看來,伊朗與以色列間的沖突很可能升級,而這將進一步加重中東的混亂局勢。這是國際各方都不愿見到的。正如聯(lián)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4月14日所言,“該地區(qū)和全世界都經不起另一場戰(zhàn)爭”。
從歷史上看,伊朗和以色列一度是盟友關系,標志之一是1948年伊朗宣布承認以色列,它也是繼土耳其后第二個承認以色列的中東國家。
伊以關系的轉折點出現(xiàn)在1979年爆發(fā)的伊朗伊斯蘭革命后,這場革命推翻了推行改革的巴列維王朝。其后,走上政教合一之路的伊朗政府開始將以色列置于意識形態(tài)的對立面,并否認其政府的合法性。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曾稱以色列為“毒瘤”,“毫無疑問該被連根拔起和摧毀”。自此,伊朗的存在成為以色列的一大安全威脅。
根據BBC的一段分析,“以色列稱伊朗是世界上最大的恐怖主義贊助者;對伊朗來說,敵視以色列,即它所稱的猶太復國主義政權,是其1979年革命理論的核心原則”。
到了今天,雙方關系已完全對立。在巴以沖突中,以色列有美國“撐腰”,而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背后,據傳就有伊朗的支持。
幾十年來,伊朗和以色列一直在暗戰(zhàn),或者說持續(xù)著“代理人”戰(zhàn)爭。但這一次,伊朗首次從本國領土直接瞄準以色列,因而受到了各國的高度關注。伊朗此次的正面出擊雖然打擊力度不大,但無疑將中東局勢推向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