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鱒魚冷流水養(yǎng)殖基地
虹鱒魚是鮭科太平洋鮭屬魚類,原產于北美洲和太平洋西岸,因成魚沿側線有一條彩虹狀棕紅色縱紋而得名,又俗稱瀑布魚、七色魚、虹鮭魚、淡水三文魚等。
虹鱒魚是世界珍貴冷水性魚類,現已成為我國重要的淡水養(yǎng)殖品種,具有肉味鮮美、肉質細嫩、營養(yǎng)豐富、餌料利用率高、生長快、市場價可觀、暢銷、養(yǎng)殖經濟效益高等優(yōu)點。
虹鱒魚系底層冷水性魚類,生存臨界水溫為0 ~30℃,最適生長溫度為10 ~18℃,攝食臨界水溫為7 ~24℃,水溫低于7℃或高于24℃時逐漸停止攝食,水溫高于30℃時逐漸衰弱直至死亡。虹鱒魚適宜在流速為2 ~30 厘米/秒,溶氧高于6 毫克/升(溶氧10 毫克/升以上食欲最旺盛),pH 值在6.5 ~7的水體中生活。
虹鱒魚
虹鱒魚屬肉食性魚類,魚苗階段主要以浮游動物、水生昆蟲幼體等為食,幼魚和成魚階段主要以魚類、甲殼類水生昆蟲等為食,亦吞食少量嫩葉、植物種子等。1 齡魚以浮游動物、小型底棲動物為主,2 齡以上的魚以食魚類為主,虹鱒魚也食動物、植物混合餌料,如碎魚肉、動物肝、蠶蛹、魚粉、米糠、麥麩、豆餅、青菜、榆樹葉等組成的配合餌料,攝食量與水溫成正相關。
虹鱒魚養(yǎng)殖選址、魚池形狀要依據地理位置情況進行科學規(guī)劃,既有利于水源的充分利用,又要便于養(yǎng)殖管理,更為重要的是要符合耕地使用規(guī)定和環(huán)保要求。
虹鱒魚池多為長方形。流水魚池用水以并聯和串聯的方式供給,面積一般為50 ~100 平方米,長寬比為10 ∶(1 ~3),水深為120 ~180 厘米。池底坡度1%~2%,進水口到出水口要對稱,并具有一定的坡降便于水體交換和排污,進、出水口要安裝防止魚逃逸的柵欄設施,水泥池內壁要平整光滑,池底硬化后鋪一層沙礫。同時建造兼顧水體儲存、凈化、過濾、曝曬功能,四季水溫最好要能維持在12 ~18℃,夏季最高水溫不能超過24℃,水中溶氧保持在7 毫克/升以上,最低時不能低于5 毫克/升等附屬設施??梢酝ㄟ^修建儲水池、打深水井、安裝增氧設備等來解決上述問題。
1.魚苗投放。投放密度為50 ~100 尾/立方米的大規(guī)格魚種,經過一年以上的生長,可長成650 ~750 克/尾重的商品魚,兩年以上養(yǎng)殖可達1500 克/尾以上。
成魚養(yǎng)殖期間進行2 ~3 次篩選,分規(guī)格調整各池密度,同池魚兒規(guī)格基本一致,以加速魚的生長。
(注:虹鱒魚苗放養(yǎng)密度因規(guī)格、養(yǎng)殖方式等不同而不同,以上虹鱒魚苗放養(yǎng)密度僅供參考,請務必根據水體流量、設計產量等實際情況靈活調整放養(yǎng)密度。)
2.餌料投喂。仔魚開口料用煮熟磨細的雞蛋黃、牲畜的肝臟、鮮雜魚肉,以及水蚤干,啤酒酵母等。稚魚期以后主要以虹鱒魚不同階段的專用浮性微型顆粒飼料為主,前期日投喂6~8次,后期日投喂2~4次,體長13 厘米以下時干飼料按魚體重2%~7%投喂、鮮飼料按2.5%~13%投喂,體長14 厘米以上時干飼料按魚體重0.5%~2.4%投喂、鮮飼料按1%~4.9%投喂。
虹鱒魚冷流水養(yǎng)殖基地
餌料投喂方式:晴天、水溫較高時適當多投,陰雨天適當少投;水質好應加大投餌量,反之,適當減少投餌量;如爭食能力強可繼續(xù)投喂,反之表明魚已吃飽,停止投喂,每次投喂八成飽為宜。
3.水質調控。虹鱒魚快速生長離不開優(yōu)良的水質,要長期保證養(yǎng)殖魚池水質清新。一是根據需要及時開啟增氧設備,在增氧的同時還能改善水質;二是根據水質狀況及時更換水體,換水時要先排掉老水約1/3,然后注入新鮮干凈水,換水頻率因季節(jié)、天氣等不同而不同,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可采用微流水方式換水;三是定期消毒,常用的消毒用品有生石灰、漂白粉、二氧化氯等;四是在流水不足的季節(jié)采用芽孢桿菌等水質調節(jié)改良劑調節(jié)水體,起到節(jié)約用水的目的。
4.虹鱒魚常見病蟲害防治。
(1)爛鰓病。
①病因:病魚鰓絲末端潰爛殘缺,鰓絲軟骨外露,鰓爛處常黏附污泥,鰓蓋內表皮充血發(fā)炎,嚴重時病魚鰓蓋中央部位會潰爛成透明小區(qū)。
②防治:五倍子磨碎后按2 ~4 毫克/千克的濃度用水浸泡過夜后全池潑灑,亦可全池潑灑濃度為0.2 ~0.3 毫克/升的二氧化氯或0.4 毫克/升的二氯海因等含氯制劑。
(2)寄生蟲病。
①病因:因為流水池水體較清瘦,虹鱒魚容易滋寄生蟲,如錨頭鳋、小瓜蟲、絳蟲等,在病魚體表可看見錨頭鳋,蟲體四周組織紅腫、發(fā)炎甚至潰爛,靠近傷口的鱗片往往被蟲體分泌物溶解、腐敗成缺口狀。絳蟲病影響魚體生長,致使魚體體質瘦弱,抵抗力下降。
②防治:魚苗池放養(yǎng)之前用生石灰等徹底清池消毒,投放魚苗魚種前用2%~3%的食鹽水浸泡消毒30 分鐘后再入池。定期使用殺蟲劑清除體表寄生蟲,使用絳蟲清驅除腸道的寄生蟲。
(3)水霉病。
①病因:由于水溫低容易感染水霉病,水霉病屬于真菌性疾病,霉菌從傷口侵入,寄生于表皮組織并蔓延,病魚體表出現棉絮狀的菌落,灰白色或淡青色,容易引起死亡。
②防治:放養(yǎng)前用生石灰等徹底清池以減少病原體,捕撈、運輸、放養(yǎng)時要避免魚體損傷,同時使用二氧化氯等消毒殺菌。
虹鱒魚養(yǎng)殖過程中的魚病以預防為主,除半月一次的水體消毒殺菌外,還需半月投喂一次拌大蒜素等內服藥的藥餌,防治腸炎等疾病。
1.水源開發(fā)利用調研。發(fā)現可利用的冷水泉源時,要請專業(yè)團隊進行水質、流量,季節(jié)穩(wěn)定性、持續(xù)性等方面的監(jiān)測,出具可行性論證報告后,方可進行項目投入,避免投資失誤。
2.災害防范及尾水治理。建設魚池時要充分考慮山洪、干旱災害的預防工程。包括排洪、打深井等附屬配套設施;同時考慮尾水治理,做到達標排放,必要時可采取循環(huán)水回收利用。
3.安全第一。水源保護、凈化和監(jiān)控,保證不同季節(jié)虹鱒魚對優(yōu)良水質的要求,同時防止面源污染和人為投毒,有效控制養(yǎng)殖風險,防患于未然。
4.市場銷售先行。投資虹鱒魚養(yǎng)殖前做好市場調查和用戶開發(fā),做到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