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貴
生活中懂得退讓的人,不會讓煩心事把自己困住,與其把時間浪費在與人口舌之中,不如大度一點,退讓一步,換得簡單清凈的好日子。懂得退讓的人,知道合作的重要,知道和諧的珍貴,知道情誼的價值,不會為蠅頭小利而爭斗不休。這是一種品德,是一個人成熟的標志,也是一種智慧與能力的體現(xiàn)。
清朝康熙年間,鄴城縣的縣令奉旨修堤,動員堤邊百姓搬遷。告示一出,飽受水患的百姓無不歡呼雀躍,只有一戶做豆腐的不愿搬遷,而且當起了釘子戶。
縣令多次上門勸其搬遷,豆腐作坊老板就是不同意。正當縣令一籌莫展時,有人來報,說修堤的工匠已報到不少,問縣令按什么標準準備飯菜??h令一聽,計上心來,說:“修堤辛苦,千萬要保證工匠們吃飽吃好,尤其是這豆腐,清熱解毒、生津止渴、價格便宜,因此要多多購買?!?/p>
從此以后,縣令天天光顧這戶豆腐作坊,還不時到后廚出主意,變著花樣給工匠們做豆腐,今日炸豆腐,明日豆腐湯,工匠們吃的全都是從河堤釘子戶家買的豆腐,感覺非常好吃。如此一來,豆腐的銷量越來越大,自然原料也得多準備,堆放原料和成品的地方就成了問題,使得老板不得不尋找更大的地方做作坊。
因為是釘子戶,所以大家都不愿意將房屋租給他。正當豆腐坊老板發(fā)愁的時候,縣令登門了,告訴他縣衙后有一空地,可以賣給他擴大作坊。豆腐店老板因為這些天買賣興隆,幾兩銀子自然不在話下,當即將豆腐店按照官府修堤拆遷補償標準折算成銀兩,舉家搬遷了。這家釘子戶搬遷不僅使修堤工程得以順利進行,而且使這段堤防工程很快修復成功。
鮑叔牙懂得退讓,將自己的宰相之位讓給更有才華的管仲,最終齊國在管仲的輔佐下走向盛世,鮑叔牙也被后人銘記;藺相如懂得退讓,無論廉頗怎樣羞辱,他從未計較過,最終趙國強盛,他也被后世之人所尊敬;韓信懂得退讓,他知道無須和小混混爭執(zhí),忍胯下之辱,終成一代名將。他們有胸襟、有氣度,無論走到哪里都會讓人心生敬重。
在適當?shù)臅r候,學會“退”不是屈服、軟弱,而是非常務實、通權(quán)達變的智慧,退可改變現(xiàn)狀、轉(zhuǎn)危為安。退,是一種戰(zhàn)術(shù),也是一種戰(zhàn)略,更是扎實做事的必然要求。人生在世,為人處世要學會退讓。讓則通,通則順,一順百順,順風順水,順心順意。退讓,是一種智慧,是一種藝術(shù),更是一種走向成功的謀略。退一步,海闊天空;讓一步,風和日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