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日期:2024年5月12日
導演:李冬梅
編?。豪疃?/p>
主演:葛文丹 程術(shù)瓊
出品:浪力(重慶)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發(fā)行:國影佳映(北京)文化傳播中心
故事
這是一部紀念媽媽的電影,講述了20世紀90年代中國農(nóng)村在七天中發(fā)生的故事。故事里記載了小咸,一個十二歲女孩對家庭和村莊的記憶。在這七天里,共發(fā)生了三次死亡和兩次出生。
被看見的重慶制造
重慶因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與人文景觀,常倒映為導演們鏡頭中的世界。2002年,孫周在此地拍攝了《周漁的火車》,2006年,賈樟柯在不遠處留下了《三峽好人》,近年的《火鍋英雄》《少年的你》《刺殺小說家》等,也因重慶氤氳的水霧而更增一分神秘或者哀傷。本月即將上映的《媽媽和七天的時間》同樣是一部重慶制造,它的拍攝地點在重慶巫山,恰是詩中那座“除卻巫山不是云”的地標。
本片是重慶女導演李冬梅帶有自傳性質(zhì)的處女作長片,此前,已在多個電影節(jié)上與觀眾見面,并收獲頗豐,包括平遙國際電影展費穆獎最佳影片榮譽和哥德堡國際電影節(jié)英格瑪·伯格曼獎,除此之外,還入圍了第45屆中國香港國際電影節(jié)和第7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jié)。
無論國際還是國內(nèi)的放映,觀眾對此片給出的反饋都相對兩極,有人感嘆回味無窮,有人則中途離場。對此,導演李冬梅在采訪中作出回應:“我覺得這件事情很好,他們的態(tài)度也很真實,如實反映了對這類片子的感受。對于我來講,舉個例子,這個片子就像是個榴蓮,可能對于某些人來講是很好吃的東西。但是對有些人來講,他進了電影院,看到了電影,哪怕他只看了10分鐘,他就像嘗了一口榴蓮,在他的心里從此就留下了不喜歡的味道。但是這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意義,意義就是世界上有這樣一種表達存在。”
思念在鏡頭中回響
這部有爭議的電影講述了一則“死與生”的故事,導演節(jié)選回憶中的七天,通過三場死亡、兩場出生,反映了三代農(nóng)村女性總也難避開的那些命運溝壑。與主題相匹配,本片的鏡頭紀實感很強,演員則邀請生長于此、沒有表演經(jīng)驗的普通人出演,除此之外,服化道無論是因預算原因還是風格導致,都有著樸素、粗糲的質(zhì)地。紀錄片導演黎小峰曾說:“好的紀錄片,能夠抵抗時間的暴力?!边@一點,很幸運,劇情片《媽媽和七天的時間》也做到了。
去年,本片曾入選第2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特別策劃的“中國當代藝術(shù)電影展”。放映結(jié)束已是夜晚11點,觀眾因動容而送上兩次掌聲。那一天,導演李冬梅因在重慶拍攝新片,遺憾沒有來到現(xiàn)場。后來,上海電影節(jié)在推薦《媽媽和七天的時間》時這樣寫道:“或許是最難描述的那類電影:討厭它、蔑視它、忽略它、篡改它,理由可以有很多;但喜歡它的理由一個即可:獻給我們最愛的人,不管多少年過去了?!?/p>
這段評價與李冬梅的初衷殊途同歸,她說:“一直想用這部片子跟自己去世的媽媽作個告別,每一個鏡頭里的時光,都是我記憶27年以來反復的回響?!比绻阋矊@場告別感興趣,不妨在本月走入影院。(文 小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