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
近年來,各級審計機關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審計整改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斷推動建立健全審計查出問題整改長效機制。然而,部分地區(qū)審計整改落實仍然存在“問題揭露不準”“責任落實不實”“屢審屢犯”等問題。扎實推進審計發(fā)現問題有效整改需要抓住重點、找準對策,更好發(fā)揮審計在推進黨的自我革命中的獨特作用。
一、黨的十九大以來審計整改工作的主要成效和經驗
1.審計整改工作機制不斷健全完善。依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健全審計查出問題整改長效機制的意見》,各級審計機關相繼出臺了相關制度文件,不斷推動建立健全審計查出問題整改長效機制,健全完善了審計整改的領導機制、責任機制和落實機制,明確了被審計單位的整改主體責任、主管部門的監(jiān)督管理責任、審計機關的督促檢查責任。
2.審計整改總體格局初步成型。近年來,各級審計機關積極作為,構建了全面整改、專項整改、重點督辦相結合的審計整改總體格局,制定了“立行立改”“分階段整改”“持續(xù)整改”的整改分類標準,建立了問題清單,形成了任務清單,明確了整改措施、責任人、時間表等。每年各級政府專門召開市本級預算執(zhí)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查出問題整改交辦會,進行專題研究,逐一交辦,確保整改工作落到實處。人大開展審計發(fā)現問題督辦,并對有關單位進行滿意度測評。巡察辦將審計整改情況納入巡察范圍。審計機關受政府委托,每年向人大常委會報告本級預算執(zhí)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查出問題整改情況的報告,在審計過程中及時反饋發(fā)現的問題,幫助被審計單位共同研究整改方式和內容,促進立行立改,共同提高審計整改率,并對整改情況實行“回頭看”,實現對賬銷號。
3.審計整改貫通協(xié)作合力不斷加強。審計監(jiān)督與紀檢檢察、巡視巡察、組織人事等監(jiān)督貫通協(xié)同持續(xù)深化。審計發(fā)現問題整改做到了以審計監(jiān)督為起點、以案件查辦為切入點、以地方主體責任落實為落腳點的貫通協(xié)同工作機制初步形成,建立健全了審計查出重大問題線索及時移送、及時查辦、及時反饋機制,提升了審計整改結果運用質效。
4.把審計整改督查按審計項目來做。年初,部分審計機關嘗試把審計整改督查按審計項目來做,進一步核查有關責任單位整改結果的真實、完整、合規(guī),督促被審計單位落實整改主體責任,推動審計整改工作制度化、規(guī)范化,提高審計整改質量。
二、當前審計整改工作面臨的主要問題
1.對審計整改的理解存在偏差。一是個別地方黨委、政府對審計整改的責任認知還不充分。二是個別主管部門落實審計整改主動性不強,敷衍應付。
2.審計項目質量有待進一步提升。一是審計揭示問題不深不準。一些審計人員受自身素質、知識結構等因素限制,審計查出問題和提出的審計建議相對比較片面,讓被審計單位無法有效整改。二是審計發(fā)現問題處理標準不統(tǒng)一,建議不一致。目前省審計廳印發(fā)了《部門預算審計發(fā)現共性問題整改標準指南(試行)》僅對審計整改的認定提供一般參考,每個問題的具體整改類型和整改要求需要由審計組在此基礎上依據審計事實、問題情節(jié)和產生后果,在審計報告中予以明確,在審計建議中較難形成統(tǒng)一的認定標準、規(guī)范表述,容易導致同類型問題審計整改標準不一、效果不同。
3.審計查出問題屢審屢犯情況時有發(fā)生。一是部分審計部門未組織對審計查出的屢審屢犯問題進行歸類總結,未形成屢審屢犯問題清單,或者未建立共性問題反饋通報制度,導致同一個部門、單位發(fā)生審計問題履審履犯,或同一類問題,不同部門出現履審履犯;二是對于需要上級主管部門協(xié)助整改的問題,如涉及體制性障礙、機制性梗阻、制度性漏洞的問題,未有效督促主管部門建立健全相關監(jiān)督管理體制機制。
三、原因分析
1.對抓好審計整改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深。部分被審計單位領導對審計整改不夠重視,對于審計查出的問題,態(tài)度不積極,避重就輕,流于形式。
2.部分審計人員對審計事項查得不夠深不夠透,導致被審計單位無法整改或整改不到位。一是對問題定性不準,不能對癥下藥,被審計單位整改方向存在偏差,結果導致整改不徹底,如財務管理的問題定性為會計核算的問題。二是問題對象不準,被審計單位層面難以整改。三是對問題定性過寬,如對問題定性為經濟效益有待進一步提升等。四是對問題定性過窄,被審計單位還可能會犯類似問題,如在部分審計報告上,會揭露一些“雞毛蒜皮”的操作性問題等。
3.審計整改結果認定相關程序不夠完善。一是被審計單位主管部門與審計機關業(yè)務部門在審計整改環(huán)節(jié)中的指導監(jiān)督和對整改結果的初步判斷作用發(fā)揮不充分。二是審計整改各環(huán)節(jié)銜接機制不健全。三是審計整改審核認定有待完善。如對開展審計整改現場檢查的情形、條件以及內容不健全;對審計整改責任單位提出的異議進行復核的程序、內容等規(guī)定不健全;對審計整改結果認定內部審核流程、審核內容等沒有具體規(guī)定。
4.審計整改督促檢查力度還不夠大。部分黨委政府落實審計整改的主體責任還不夠到位,存在審計整改消號把關不嚴,標準不高,對存在的整改不力、敷衍整改的情況沒有及時的下達整改督辦函或未提出相應的處理建議等情況。
5.審計整改貫通協(xié)同還不夠順暢。一是審計委員會各成員單位從不同角度開展專項審計整改及督促檢查的工作機制還不夠健全。二是有關部門對審計機關提請協(xié)助的審計整改事項、移送的違紀違法問題線索等,未能將處理結果按規(guī)定反饋給審計機關。
四、進一步深化審計整改工作的思路和建議
1.強化審計整改責任意識和健全責任機制。一是充分發(fā)揮審計委員會及其辦公室的職能作用,加強對審計整改工作的領導,嚴格落實請示報告制度,對重要的審計情況、年度審計報告、重大違紀違法問題的處理意見及整改情況,按程序向審計委員會報告。二是審計機關對需整改的問題,按照立行立改、分階段整改、持續(xù)整改,分類提出整改要求,逐步研究完善審計整改標準,提出高質量的審計整改意見及建議。三是被審計單位主要負責人要履行好第一責任人職責,將整改審計查出的問題、落實審計提出的意見建議納入領導班子重要議事日程,制定可操作的整改方案,明確整改措施、整改時限、目標要求,按項逐條落實具體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確保整改結果真實、完整、合規(guī)。四是對普遍性、傾向性和苗頭性問題,有關主管部門既要糾正審計查出的具體問題,更要舉一反三,從改革的視角審視問題、以改革的思路解決問題,通過深化改革完善體制機制,推動標本兼治。
2.深入開展研究型審計,提高審計工作質量。審計質量是審計工作的生命線。提升審計發(fā)現問題、審計建議質量是推動審計整改有效落實的根本途徑。一是做好審前研究。要吃深吃透黨中央、省委、市委重大決策部署,梳理全市重點安排的各類資金和項目清單,建立審計項目儲備庫并實時更新完善,廣泛征求黨政部門和社會公眾關于立項的意見建議,做到立項更加科學合理、精準有效;同時,認真開展審前調查,制定有針對性、可操作性的審計工作(實施)方案。二是做實審中研究。針對審計項目性質特點,積極運用“上審下”“交叉審”“1+N”等審計組織方式。完善審計業(yè)務會議制度,探索建立重點審計項目質量驗收制度。三是做優(yōu)審后研究。審計項目實施結束后,沿著“資金———項目———政策———政治”這條主線,研究問題背后的體制性障礙、制度性缺陷和管理漏洞,提出可批示、能落實的審計建議,形成觀點鮮明、言簡意賅的審計綜合報告、審計專報等高質量的審計成果。
3.制定審計整改認定標準,規(guī)范整改行為。一是借鑒省審計廳經驗,加強審計整改分類和整改標準研究,探索審計整改標準化體系建設,梳理不同領域審計發(fā)現的共性問題,組織開展共性問題自查自糾,研究制定審計整改標準指南,對不同問題精準開具“藥方”。二是規(guī)范審計整改情況的認定程序。在整改期限屆滿后,由各項目審計組長負責收集匯總整改情況資料,并按照有關標準和依據對整改完成情況進行初步認定;整改監(jiān)督部門負責審核各審計項目整改初步認定情況,及時將審核意見反饋至各項目審計組長,后者對審核意見出具采納情況表并反饋給整改監(jiān)督部門;整改監(jiān)督部門定期將整改初步認定情況、審核意見及采納情況表提交審計業(yè)務會審議并認定整改結果,根據審議認定結果進行整改臺賬“掛銷號”處理,同時完善整改臺賬。規(guī)范審計整改狀態(tài)的認定標準,如涉及“人”“錢”“制度”三方面到位情況,對人的處理是否到位、應上繳處理處罰資金是否到位、相應的制度是否建立等。三是規(guī)范特殊銷號情形。對于因國家法律法規(guī)或者相關政策發(fā)生變動,被審計單位執(zhí)行整改的環(huán)境發(fā)生重大變化,導致審計意見無法繼續(xù)執(zhí)行,可以經審定予以銷號處理。
4.健全審計結果運用和追責問責機制,提升整改權威。一是紀檢監(jiān)察機關、巡察機構、督查部門以及人大常委會工作機構之間將審計整改不到位問題列入監(jiān)督檢查、巡察、督查以及審計查出突出問題跟蹤監(jiān)督的重要內容,對審計機關提請協(xié)助落實的審計整改事項,應當予以支持和協(xié)助,如定期將審計整改問題清單抄報給紀委監(jiān)委,由其轉交給各派駐紀檢組督促相關部門落實審計整改,做到日常督促整改;二是政府定期組織審計發(fā)現問題整改督辦會,納入政府常務會議重要議程,做到舉一反三,有效整改。三是規(guī)范審計整改追責問責的相關內容。對于被審計單位及有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和相關人員存在屢審屢犯、虛假整改、拒絕或拖延整改、整改不到位等情形的,依法依規(guī)追究相關責任。四是將審計結果及整改情況作為對相關部門、單位績效考核的重要依據,并作為考核、任免、獎懲被審計領導干部的重要參考。如將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結果及整改情況,納入所在單位領導班子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考核內容,作為領導班子民主生活會以及領導班子成員述責述廉的重要內容,并納入被審計領導干部本人檔案。
5.加大審計整改數字化建設,提高整改效率。一是借鑒省廳審計整改監(jiān)督平臺運行的成功經驗,依托贛政通平臺資源積極搭建審計整改管理信息系統(tǒng),直接運用到各市(縣、區(qū)),充分應用整改信息平臺,建立完善問題清單、整改任務清單、整改結果清單、整改督促清單“四張清單”制度,實現實時對審計查出問題及整改情況在線跟蹤、查詢、監(jiān)督、利用的工作閉環(huán),促進審計整改規(guī)范化、制度化。二是規(guī)范審計整改檔案管理。審計整改檔案應當由審計組整理,可以專列一本,作為整個檔案的組成部分歸檔;審計整改監(jiān)督部門建立專門的審計整改檔案庫,完善審計整改檔案查詢。三是堅持將審計整改督查列入年度審計項目計劃,提高審計整改督促檢查的精準性、有效性。
(作者單位:九江市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