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第四中學康園校區(qū)初二(1)班? 曲之睿
我家的“傳家寶”既不是貴重的金銀珠寶,也不是珍稀的古董字畫,而是一張發(fā)黃的老照片——我的曾外公作為志愿軍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前的唯一留影!外公一直小心翼翼放在保險柜里珍藏著。
這張珍貴的黑白照片已經非常老舊和模糊了,最上面的一行字已不能完全看清楚,只能依稀辨認出“51年2月……志愿援朝擔架二團……訓練……業(yè)紀念”。照片上面一共有十四位年輕、有些稚氣未脫的軍人,他們分成三排:前排的三位軍人是蹲著的姿勢,第二排的六位軍人是坐著的姿勢,后排的五位軍人是站著的姿勢。他們有的將手搭在戰(zhàn)友肩上、有的握住拳頭、有的雙手交叉……坐在第二排最左邊的就是我的曾外公。
照片中的曾外公和其他十三位戰(zhàn)友一樣,身穿單薄的棉軍服,頭戴志愿軍帽,腰間系著大大的、正方形扣的皮帶。我從這十四張青春英俊的臉上,看到了軍人無所畏懼的精神和英武逼人的氣概以及保家衛(wèi)國的信念!
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之初,年僅18歲的曾外公就報名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被分配到擔架二團當衛(wèi)生員。我曾聽外公講述,曾外公雖然只是一名衛(wèi)生員,但是他勇敢無畏,在一次運送傷員的途中,大部隊遭遇敵機轟炸,隨行的曾外公見狀,便奮不顧身地用自己的身體護住傷員,而他自己卻不幸腰椎中彈。當時的醫(yī)療條件和醫(yī)療技術非常有限,以致于后來曾外公的腰一直無法挺直,遇到陰雨天,腰部還會疼痛難忍。幸運的是,曾外公活著走出了戰(zhàn)場,重返祖國??墒牵S許多多的戰(zhàn)友卻將青春永遠定格在戰(zhàn)場上,他只能通過照片緬懷自己的戰(zhàn)友。
我用手輕輕地撫摸著照片上面曾外公的臉,眼眶已氤氳起一層水霧——當時的曾外公僅僅18歲,只比現在的我年長4歲而已,他已經肩負著國家和民族的偉大使命,為了國家的安定和后輩們的幸福奉獻了青春!
這一張珍貴的照片,把我真真切切地帶回到了73年前的戰(zhàn)場,讓我重溫了那一段歷史,重新認識了那些英雄——如今的歲月靜好,是這群身披戰(zhàn)衣的勇士替我們負重前行換來的!這段歷史值得我們永遠銘記,永遠銘記在戰(zhàn)爭中前仆后繼、舍生取義的英雄們,永遠銘記他們的不朽軍魂!愿山河無恙,人間皆安。愿我輩奮力向上,不負時光,不負己心,不負英雄,不負祖國!
這一張彌足珍貴的照片,這一種英勇無懼的愛國情懷和拼搏精神就是我家的“傳家寶”,我們必將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