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燕云(金溪縣中醫(yī)院婦產科 江西 金溪 344100)
剖宮產術后出血是指產婦術后出血量達1 000 mL以上的并發(fā)癥,可威脅產婦生命安全[1]。產后出血的發(fā)生原因和產婦子宮收縮乏力、胎盤因素、產道損傷、凝血功能障礙等有關,其次還和高齡、孕次、孕檢不規(guī)律等有關,其中最重要的是子宮收縮乏力性出血,發(fā)生時產婦可出現皮膚濕冷、煩躁、頭暈等,出血量大者可引起休克并危及生命,因此在出現上述現象時,應及時采取措施進行治療[2-3]。一般對于子宮收縮乏力性出血多以保守治療為主,即按摩子宮、應用宮縮劑等,若保守治療無效時,則需采取手術治療,但由于產婦存在個體差異性,所以使得治療效果各有不同,加上手術創(chuàng)傷大,不利于產婦術后恢復,因此安全有效治療產后出血還需做進一步研究[4]。目前臨床上有學者研究發(fā)現,產婦術后采用中藥聯(lián)合治療,可起到良好的止血補血效用[5]。對此,本文對剖宮產術后子宮收縮乏力性出血產婦采用雙側子宮動脈上行支結扎術聯(lián)合膠艾四物湯進行治療,旨在分析其對產婦凝血功能和卵巢功能的改善情況,現報道如下。
選取2020 年1 月—2021 年8 月來我院就診的60 例剖宮產術后子宮收縮乏力性出血患者,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 例。對照組年齡22~38 歲,平均年齡(28.45±3.15)歲;妊娠時間38~41 周,平均妊娠時間(39.76±1.58)周。觀察組年齡23~38 歲,平均年齡(28.52±3.18)歲;妊娠時間38~40 周,平均妊娠時間(39.32±1.28)周。2 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對照組 采用雙側子宮動脈上行支結扎術+縮宮素治療。先對產婦進行麻醉,同時給予縮宮素治療,使用方法:先在子宮肌壁進行注射,劑量為10 IU,其次進行靜脈滴注,10 IU 縮宮素+5%葡萄糖500 mL;將子宮托出腹腔,并向一側進行牽拉,牽拉時要避開子宮圓韌帶,以防誤傷,操作者左手放于子宮下段后壁,可在2 cm 處摸到子宮動脈上行支,之后從子宮側緣出發(fā),穿過子宮肌層,到達子宮側緣動靜脈叢,采用可吸收線在無血管處進行縫合打結,同理進行對側打結。
1.2.2 觀察組 采用雙側子宮動脈上行支結扎術+膠艾四物湯進行治療,雙側子宮動脈上行支結扎術同對照組。膠艾四物湯處方為:當歸10 g、川芎10 g、酒炒白芍15 g、熟地黃12 g、炒阿膠10 g、條芩10 g、艾葉(少許)10 g 等。水煎,分2 次空腹服用,1 劑/d,療程7 d,連續(xù)2 個療程。
1.3.1 治療效果 治療效果評定:出血量正常,生命體征平穩(wěn),觸診宮底將至平臍即為顯效;出血量減少,子宮收縮良好,生命體征趨于平穩(wěn)即為有效;出血量大,子宮收縮不良即為無效。
1.3.2 凝血功能 凝血功能指標:凝血酶原時間(PT)、凝血酶時間(TT)。
1.3.3 卵巢功能 卵巢功能指標:血清促黃體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雌二醇水平(E2)。
1.3.4 臨床指標 即出血量、手術時間、宮縮持續(xù)時間、住院時間。
用SPSS 20.0 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行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治療效果對比(n=30)
2 組產婦治療前PT 無差異(P>0.05),術后2 周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但2 組產婦治療前、術后2 周TT 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2。
表2 凝血功能對比(±s,n=30) s
表2 凝血功能對比(±s,n=30) 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PT TT治療前 術后2 周 治療前 術后2 周觀察組 17.62±0.58 12.19±0.22* 16.21±0.62 15.78±0.41對照組 17.48±0.52 15.26±0.28 16.18±0.68 15.89±0.45
觀察組術后LH、FSH、E2水平指標值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卵巢功能對比(±s,n=30)
表3 卵巢功能對比(±s,n=30)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LH/(IU·L-1) FSH/(IU·L-1) E2/(pmol·mL-1)觀察組 6.25±1.22* 6.11±0.48* 64.78±2.12*對照組 9.21±1.28 8.24±0.52 57.61±2.25
觀察組宮縮持續(xù)時間、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P<0.05),但出血量、手術時間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4。
表4 臨床指標對比(±s,n=30)
表4 臨床指標對比(±s,n=30)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住院時間/d觀察組 367.49±78.56 57.37±9.36 2.15±0.42* 6.27±1.28*對照組 368.52±82.37 58.76±9.47 2.98±0.57 7.42±1.32組別 出血量/mL手術時間/min宮縮持續(xù)時間/h
產后出血是產婦分娩后常見的嚴重并發(fā)癥,也是導致產婦死亡的首要原因,據臨床統(tǒng)計,產后出血發(fā)生率約占分娩總數的2%~3%,其中80%以上發(fā)生在產后2 h 內,其預后、出血量、出血速度和產婦體質有關,且短時間內大量失血可發(fā)生失血性休克、死亡等,所以早期診斷和正確處理很關鍵。由于精準測量和收集分娩時失血量有一定困難,加上主觀因素大,使得估計的失血量往往低于實際失血量,因此要重視產后出血的防治。其中子宮收縮乏力、胎盤因素、軟產道損傷、凝血功能障礙是產后出血的主要原因,而產婦在出現產后出血時,有可能是單因素,也可能是多因素并存,因此需要仔細辨別。其中子宮收縮乏力主要和產婦缺乏分娩信心、子宮肌纖維發(fā)育不良等因素相關,凝血功能障礙和產婦產前合并凝血功能障礙性疾病及妊娠并發(fā)癥所致凝血功能障礙有關,所以術前需要監(jiān)測患者凝血功能,了解產婦凝血酶原時間等,對于存在凝血功能障礙的產婦,應提前做好術前準備,如補充血小板、凝血酶原復合物等[6-7]。
目前臨床對于子宮收縮乏力性出血多以保守治療為主,如縮宮素、催產素、按壓子宮、宮腔紗條填塞等,但部分產婦治療效果不顯著,甚至出血加重,所以需要進行手術治療,其中雙側子宮動脈上行支結扎術是最常見的一種治療方法,雖然這種手術可以有效緩解產婦子宮出血現象,從而達到保留子宮的目的,但由于子宮動脈上行分支和卵巢分支距離較近,所以會影響卵巢血供,嚴重時可引起卵巢功能障礙,需做進一步研究。產后出血在中醫(yī)上被稱為血崩,主要是由氣血虛弱所引起,因此需要進行補氣止血等治療。本文中采用了中藥膠艾四物湯進行治療,該方由當歸、川芎、白芍(酒炒)、熟地黃、阿膠(炒)、條芩、艾葉等組成,其中當歸具有補血調經、活血止痛的效用,川芎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之效,白芍具有養(yǎng)血、調經之效,熟地黃有補血、益精之效,阿膠有補血、止血之效,條芩有止血之效,艾葉有溫經止血之效,所以將這幾種藥物聯(lián)合使用,可發(fā)揮其最大效用,進而起到補血、補氣的效果[8-12]。
本研究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術后進行膠艾四物湯治療能提高患者治療效果,改善患者預后;術后2 周觀察組凝血酶原時間低于對照組(P<0.05),但2 組產婦治療前、術后2 周TT 無顯著差異(P>0.05),表明術后進行膠艾四物湯治療可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促進凝血;觀察組術后血清促黃體生成素、促卵泡生成素、雌二醇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表明術后進行膠艾四物湯治療能促進患者卵巢功能的恢復;觀察組宮縮持續(xù)時間、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P<0.05),但出血量、手術時間無顯著差異(P>0.05),表明術后進行膠艾四物湯治療能改善患者臨床指標,提高患者預后。
綜上所述,在治療剖宮產術后子宮收縮乏力性出血中,膠艾四物湯可改善產婦凝血功能和卵巢功能,具有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