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歷史大勢而上,走人間正道致遠。改革開放如春雨滋潤神州大地,給中國打開了開放的世界之窗,讓世界的聚光燈能照耀在中國身上。
開放,是勇于向外展示自己,向內接受差異,是從保守封閉走向無限廣闊的世界。一個開放的國家,能在國際社會做到“引進來”和“走出去”,參與國際秩序共建,參與全球經濟貿易,參與全球文化交流。
開放是國家主動適應國際局勢的必然選擇。經濟的大海奔騰不息,開放的春風溫暖世界。在生產貿易金融高度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國經濟休戚與共、水乳交融,同時,全球各國攜手一起面對全球人口、糧食等問題,著眼大局,沖出迷霧走向光明,最強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最有效的方法是和衷共濟。如果不從觀念上開放,不主動參與到國際事務中,就會處于被動的局面,甚至不能把握本國命運。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因此,為了能在時代百舸爭流中保持平穩(wěn)狀態(tài),我們必須堅持選擇開放的發(fā)展理念,開放才能行穩(wěn)致遠。
開放不僅是外界環(huán)境因素所決定的道路,更是一個國家自我發(fā)展的結果。在新時代的門前,打開門,是行穩(wěn)致遠的必須。不同于強調安土重遷、追求穩(wěn)定生活的農耕社會,現代的中國已然發(fā)展起先進的工業(yè)、服務業(yè),比先輩們多了一份敢作敢為的勇氣。一個國家選擇開放,打開國門,能讓資源更好地流動。中國人民內心深處向往美好的生活,加之勇氣,不甘現狀的中國人打開國門,從外界探索增長動力,取得了更高的發(fā)展水平。
但是,開放就一定能帶來發(fā)展嗎?開放必然伴隨著外界的沖擊,只有增強綜合實力,贏得國際社會的認可,同時具備應對外界風險的抗壓能力,才能在開放的同時站穩(wěn)腳跟。因此,發(fā)展是開放的前提,開放的狀態(tài)和發(fā)展的內因是相互促進、相得益彰。今天的中國從“不能關起門來搞建設”,到主動融入世界發(fā)展大集體,再到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青春有幸,青年有幸,更需要我們在此刻緊貼時代脈搏,敞開心扉,交流學習,廣博見識;還需要整個世界攜同發(fā)展,同舟共濟,美美與共。
在這個開放的時代,每一個人也應當有超越個體利益的胸懷,善于接納,勇敢闖出一片天地,做時代的沖浪者。青春躊躇滿志,吾輩青年應當立初心,開視野,面向世界,練一身真本領,感一世之殊遇,躋身世界風起云涌之大潮!
作者簡介:
張涵竹,女,作者單位:清華大學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