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悅涵 吉欣榮
北方方言副詞“敢情”在普通話中使用日益頻繁。副詞“敢情”在句中充當高層謂語,其語義為“根據(jù)因果聯(lián)系或邏輯逆反,得出合情的或意外的推斷或斷言,并據(jù)此表達自己內心的肯否態(tài)度或贊同、不滿情緒,同時加強領悟語氣”。除此之外,副詞“敢情”還可表達主觀性與反預期,在篇章中銜接語段和突出焦點。
隨著書籍、影視等媒介的傳播,北方方言副詞“敢情”在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中的使用日益頻繁。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七版)》中,“敢情”一詞的釋義有兩種:一是表示“發(fā)現(xiàn)原來沒有發(fā)現(xiàn)的情況”;二是表示“情理明顯,不必懷疑”。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以上兩種釋義難以全部概括副詞“敢情”的繁復意義,例如:
(1)獄卒不高興的說:“別寫了。唉,凡是死囚都有這毛病,好寫詩。敢情寫完了不是你擦,真自私?!?/p>
(2)我讓你們來這兒,敢情是請你們吃飯來了?
(3)這英俊瀟灑的扮相挺讓金枝生氣,不知怎么著,又想著頂他幾句。“敢情!這嗓子也夠你學一陣子的。這人哪,得磊磊落落?!?/p>
(4)丁鵬淡淡地道:“那敢情好,我也在發(fā)愁,有一個那樣的徒弟已經夠我受的了?!?/p>
我們將在繼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根據(jù)副詞“敢情”出現(xiàn)的具體句法環(huán)境,重新分析副詞“敢情”的句法、語義和語用特點。
副詞“敢情”的語義
復句分布及語義提取。邢福義根據(jù)分句間的語義關系建立了漢語復句的三分系統(tǒng),即因果復句、并列復句、轉折復句,又在這三大類下分出許多小類,其中因果復句包括因果句、推斷句、假設句、條件句、目的句;并列復句包括并列句、連貫句、遞進句、選擇句;轉折復句包括突轉句、假轉句、讓步句。通過觀察語料,我們發(fā)現(xiàn),副詞“敢情”在三大類復句中都有分布,其中在因果復句中分布最多,且在其內部又有差別,即副詞“敢情”主要分布在因果句、推斷句中,在假設句中分布極少。例如:
(1)難怪撞了公用設施不能挪車必須等交警,敢情是公家的東西太貴,挪了車就怕你不認賬。
(2)我告訴你,大哥,我愛吃口兒好的,喝兩杯兒好的,可是應酬太多,敢情就吃不動了!
(3)家鄉(xiāng)的信一封一封地寄來,這邊的事敢情那邊比咱們還清楚。
(4)水稻產量高,用工早,和大田(小麥、大豆)不爭嘴,種成了敢情好。
副詞“敢情”在上述例句中都是用來表示因果聯(lián)系的,例(1)和例(2)都表示說明性因果,雖然一個分布在原因小句中,另一個分布在結果小句中,但是“敢情”在其中都表示溯因性釋疑;例(3)中的“敢情”表示據(jù)實性推斷,根據(jù)“家鄉(xiāng)的信一封一封地寄來”這一事實,可以推斷出來“這邊的事那邊比咱們還清楚”;例(4)中的“敢情”表示假設,強調“如果能把水稻種成,就好了”中的隱含因果聯(lián)系。
“敢情”在并列復句中的分布次之,且主要分布在并列句和選擇句中,例如:
(5)她耐著性子告訴我,論杯,每杯10元。我又細算了一下,敢情論杯喝也不便宜。
(6)他們回家報告給媽媽:敢情胖嬸子并不是胖得走不動,而是故意不來看他們。
例(5)在“論瓶喝不便宜”的事實下推斷“論杯喝便宜”,結果得到意外性斷言“論杯喝也不便宜”,使之與前文平列并舉;例(6)在兩個選擇中通過否定和肯定的強烈對比得到意外性斷言,即“胖嬸子不來看他們是故意的”?!案仪椤痹趦蓚€例句中順著并列或選擇的邏輯,通過對比表達意外,即“發(fā)現(xiàn)原來沒有發(fā)現(xiàn)的情況”。
副詞“敢情”在轉折復句中的分布最少,且主要分布在讓步句中,例如:
(7)誰知這小巧玲瓏敢情后患無窮。
(8)敢情他身材雖然高大,卻是唯那矮老者馬首是瞻。
例(7)和例(8)都是通過讓步一轉,用“敢情”一詞表達意外認識,例(7)中的“小巧玲瓏”本來在說話人看來無足輕重,但是通過讓步一轉,表達“小巧玲瓏”也能“后患無窮”的意外認識;例(8)同理,“身材高大”本來在說話人看來不用受制于人,但是通過讓步一轉,表達意外認識。
根據(jù)副詞“敢情”在復句中的分布,我們可以歸納副詞“敢情”的邏輯語義,即“根據(jù)因果聯(lián)系或邏輯逆反得出合情的或意外的推斷或斷言,表示領悟”。
句類分布及語義提取。副詞“敢情”在四大句類中的分布較為廣泛,因此,我們在典型句類分布基礎上,主要考察其意志語氣意義。
副詞“敢情”在感嘆句中的分布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副詞“敢情”獨用,二是作為狀語修飾其后,例如:
(9)伊汝一頭跳到天井里,心想:“敢情,都夠一頭毛驢馱的土特產了,大娘是弄不動的,原來是她!”
(10)丁鵬淡淡地道:“那敢情好,我也在發(fā)愁,有一個那樣的徒弟已經夠我受的了?!?/p>
例(9)副詞“敢情”獨用,直接表達感嘆,突出說話人內心對當前情況的看法;例(10)作為一個典型例子,“那敢情好”已經逐漸固化,表示對上文提出意見的認同及支持,表示肯定態(tài)度。
副詞“敢情”還有一些分布在疑問句中。一些學者認為,凡是“信”大于“疑”的疑問形式,所傳達的是假性疑問的信息;只有“疑”大于“信”的疑問形式,傳達的才是真性疑問的信息。例如:
(11)“我讓你們來這兒,敢情是請你們吃飯來了?”
(12)杜平聽出這話里有文章,忙問:“敢情你是帶來對革命有利的事啦?”
例(11)表示假性疑問,在反問句中,說話人并不是為了得到答案,因為其所表達的信息是確定的,只是為了表示自己的否定態(tài)度,副詞“敢情”在其中加強反詰語氣,表達不滿情緒;例(12)表示真性疑問,加強揣測語氣,表示說話人提出問題希望得到回答。
根據(jù)副詞“敢情”在三種句類中的分布,我們可以得出副詞“敢情”的意志語氣語義,即“表達說話人關于某一事件的內在的肯否態(tài)度和贊同、不滿情緒”。
副詞“敢情”的句法
句法功能。張誼生將現(xiàn)代漢語副詞分為三類:限制性副詞、描摹性副詞及評注性副詞,并對其進行了句法、語義、語用特點上的總結。由此我們根據(jù)張誼生的副詞研究框架考察副詞“敢情”的句法特點。
副詞“敢情”總是位于句首,位于句中的情況較少,不能位于句末。當其位于句首或句中時,副詞“敢情”在句法上充當高層謂語,關注的是對整個命題的描述和評注。例如:
(13)“是么?”我們看著老頭兒肅然起敬,“敢情三座大山是你推翻的?!?/p>
(14)一來是因為——我才明白過來——寫這樣書的人敢情有好些已經死了,比如寫《尚書》的那位李二哥。
在例(13)中,副詞“敢情”位于句首,“敢情”在句法上充當高層謂語,表達對低層“三座大山是你推翻的”這一命題的意外評注;在例(14)中,副詞“敢情”位于句中,同樣在句法上充當高層謂語,表達對“寫這樣書的人有好些已經死了”這一低層命題的意外評注。
可以看出,副詞“敢情”無論位于句首還是句中,都是充當其所在命題的高層謂語,表述命題,表達的是對命題低層語義的態(tài)度和情緒。
同現(xiàn)副詞及其先后順序。在語料檢索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副詞“敢情”可以與其他副詞同現(xiàn),比如“是”“還”“都”等。例如:
(15)胡源尖著嗓子,象哭嚎一般地說:“活命敢情是件好事!咱們飯也沒得吃的,吃人參么?”
(16)敢情這保鮮膜還有如此功用,這著實出乎我的意料。
伊汝也笑了,最后一次離開S縣城的時候,連這汽車站還沒有,敢情公路都通到蓮花池,沒準還通到羊角垴吧?
上述例子中副詞“敢”與其他副詞“是”
“還”“都”都能連用,但是我們發(fā)現(xiàn),在副詞連用時,“敢情”總是位于其他副詞之前。對此,我們引用張誼生解釋,即因為評注性副詞在句中充當高層謂語,所起位置一般都位于其他副詞之前。
副詞“敢情”的語用
主觀性與反預期。沈家煊認為,“主觀性”是指在話語中多多少少總是含有說話人“自我”的表現(xiàn)成分。主觀性表現(xiàn)在三方面:說話人的視角、說話人的情感、說話人的認識。
我們發(fā)現(xiàn),副詞“敢情”在通過充當句法上的高層謂語,表達在對整個命題評注的基礎上,通過隱含的“言者主語”,即說話人認定了X,在客觀描述上加入主觀認識,表達了說話人的主觀性認識。例如:
(17)我說我識字,哼!敢情有好些個能整本背書的人還挨餓呢。
在例(17)中,語法主語是“好些個能整本背書的人”,但是通過使用副詞“敢情”,突出言者主語“我”,即“我才發(fā)現(xiàn)原來有好些個能整本背書的人還挨餓呢”這一命題語義,如此說話人的主觀性得以凸顯,同時體現(xiàn)認識情態(tài)意義。
吳福祥將反預期信息再分為三小類:與受話人預期相反、與說話人預期相反、與特定言者社會共享的預期相反。
我們發(fā)現(xiàn),通過使用副詞“敢情”,主要傳遞與說話人預期相反的信息。例如:
(18)我以為他是說我們四個人不行呢,敢情不是。
在例(18)中,副詞“敢情”強調與說話人預期相反的我以為的“他是說我們四個人不行”,即強調反預期信息“他沒有說我們四個人不行呢”。
篇章銜接與突出焦點。副詞“敢情”在語篇中起到銜接和連貫作用,從銜接小句組成語篇到銜接分句組成復句再到銜接句子成分組成單句,例如:
(19)那女的一手掐腰,一手拂去額上汗?jié)竦念^發(fā),笑著:“敢情!揚花的時候,我們鉆過谷地啦?!?/p>
(20)陳文雄又說:“他哪里也沒有去,敢情是躲在家里做詩呢!”
(21)“你做模特兒敢情沒有多久吧?!庇冉鸪了嫉卣f,想到她的年齡。
在例(19)中,副詞“敢情”獨用作為一個句子,同時起到銜接后面一個句子的作用;在例(20)中,副詞“敢情”銜接兩個具有因果聯(lián)系的分句組成一個復句,即因為“躲在家里做詩”所以“哪里也沒有去”;在例(21)中,副詞“敢情”位于句中,起到銜接作用。
同時,副詞“敢情”在話語中標示焦點,即副詞“敢情”所在小句或后續(xù)成分是語義重心,可以標示自然焦點和對比焦點,在信息結構中,副詞“敢情”標示新信息,例如:
(22)我細這么一琢磨,敢情灶王爺是過了黃河才結的婚!
(23)小坡,我告訴你,敢情猴王們都是親戚,不是弟兄,便是叔侄。
例(22)和例(23)通過副詞“敢情”與副詞“是”同現(xiàn)使用,突出句子對比焦點,順接強調料悟信息,以引起注意。
我們對副詞“敢情”的句法、語義和語用特點進行了初步分析:在句法層面上,副詞“敢情”主要充當高層謂語,可與副詞“是”“還”等共現(xiàn);在語義層面上,副詞“敢情”表示“說話人根據(jù)因果聯(lián)系或邏輯逆反,得出合情的或意外的推斷或斷言,并據(jù)此表達自己內心的肯否態(tài)度或贊同、不滿情緒,同時加強領悟語氣”;在語用層面上,副詞“敢情”不僅可以表達主觀性與反預期,還可以銜接語段與突出焦點。
(作者單位:山西師范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