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剛
【教材分析】
本課內(nèi)容是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第十課“綻放生命之花”中的第1課時“感受生命的意義”,主要探討生命的意義,啟迪學生探索生命的價值,利用多重案例、名人故事、實踐操作、哲思討論等,激發(fā)學生思考人生的追求、生命的意義、個人的社會責任和奉獻精神。
【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初期,對于生命和成長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盡管認知相對淺顯,但也正在形成自己的道德觀和人生價值觀;在學科水平方面,學生對倫理道德的理解較為初級,對抽象概念需要通過具體案例和生活經(jīng)驗深化理解??紤]到學生的興趣點,教師可以以生命為主題,設計引人入勝的教學活動。
【教學目標】
1.政治認同:通過引用名言、展示視頻以及講述英雄人物的故事,引導學生思考生命的意義,堅定對黨和社會主義事業(yè)的信仰;強調(diào)個人理想與國家發(fā)展、民族復興的結(jié)合,培養(yǎng)學生對黨的認同和對社會責任的理解。
2.道德修養(yǎng):通過講解《雷鋒日記》、劉胡蘭的英勇事跡以及對生命的思考,強調(diào)每個人在社會中承擔的責任和對他人的關愛,學生通過分組討論和分享,體會到生命的意義不僅是個人追求,還包括為他人付出、關心社會的責任。
3.法治觀念:了解和識別可能危害自身安全的行為,具備自我保護意識,掌握基本的自我保護方法,預防和遠離傷害;理解每個公民都享有憲法和法律賦予的權(quán)利,同時也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的義務。
4.責任意識:通過分組討論、分享生命線以及對英雄人物的學習,引導學生思考個人在社會中的責任,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感受生命的意義。
2.教學難點:探索人生的價值。
【教學方法與策略】
1.啟發(fā)式教學:通過引導學生思考、討論案例和分享故事,激發(fā)學生思考和表達能力。
2.合作學習: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和合作活動,促進彼此交流和分享。
3.視聽教學:使用多媒體呈現(xiàn)生動的故事和實例,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
【教學過程】
(一)課程導入
1.引用名言或詩句:課程開始時,引用關于生命的名言或詩句。
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熱愛生命的人?!_曼·羅蘭
蕓蕓眾生,孰不愛生?愛生之極,進而愛群。
——秋瑾
生命是一條艱險的峽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過?!仔?/p>
通過名言警句啟發(fā)學生思考生命之意義,為何而活著。
2.提出問題:“你認為生命的意義是什么?”“為什么我們要珍惜生命?”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看法。
教師:接下來,我將為大家播放一段視頻。這段視頻主要展示了自然界中生命的奇跡,同時也包含一些人類在生活中拯救生命的感人瞬間。請大家用心感受,看看你們能從中領悟到什么,觀看結(jié)束之后我們將分組討論。
(播放視頻,讓學生觀看)
教師:這些畫面是否讓你們感到震撼?生命是如此的奇妙和脆弱,我們是多么幸運能夠擁有它。接下來,請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
學生A:我覺得生命的意義就在于體驗和創(chuàng)造,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人生軌跡。
學生B:我認為我們要珍惜生命,因為它是獨一無二的,每一個生命都有其特殊之處。
教師:很好!生命是如此的寶貴,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存在。我們將在接下來的課程中更深入地探討生命的精彩,探索如何成就人生的意義,讓我們的生命之花綻放得更加鮮艷。
(設計意圖:通過這一導入環(huán)節(jié),學生將在情感和認知上對生命的本質(zhì)有一定的認識,為后續(xù)課程內(nèi)容的學習奠定基礎。)
(二)新課講授
知識點一:生命的追問
1.閱讀教材第111頁“運用你的經(jīng)驗”材料,綜合課前的預習任務,分組交流。
課程實施預設:
教師:首先,我們將探討一個非常有趣而深刻的話題——人為什么活著。在課前的預習任務中,你們都去采訪了生命中重要的人,了解了他們對生命意義的看法?,F(xiàn)在,讓我們來分享一下你們的發(fā)現(xiàn)。
學生A:我采訪了我的媽媽,她說她活著是為了我們這個家庭,為了看著我更加茁壯地成長。
學生B:我采訪了我的老師,他說他活著是為了教育和培養(yǎng)更多的學生,為了將知識傳承下去。
學生C:我采訪了一個好朋友,他說他活著是為了追求夢想和體驗生命的多彩。
教師:這些都是很深刻的認識?,F(xiàn)在讓我們分組討論一下,在你們的采訪中,是否發(fā)現(xiàn)了一些共同的主題或者不同之處?
(分組討論交流)
學生D:我覺得很多人提到了關系,無論是家庭、朋友還是老師,都是因為與他人的關系而感到生命有意義。
學生E:但也有一些人強調(diào)個人追求,如追求夢想、榮譽和尊嚴。
教師:非常好的觀察!這顯示出生命的意義是多層次和多維度的。接下來,我們可以在全班交流中深入討論這些發(fā)現(xiàn),看看是否能夠找到更多的共鳴點。
2.閱讀教材第112頁《雷鋒日記》的節(jié)選內(nèi)容,思考:《雷鋒日記》中的水、陽光、糧食、螺絲釘意味著什么?雷鋒在日記中的這段話蘊含著什么意思?
課程實施預設:
教師:同學們,我們剛才一起閱讀了《雷鋒日記》中的一段文字,你們有什么感悟和理解嗎?
學生A:我覺得這段話想要表達的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和影響力,無論我們的角色大小,都能在社會中做出重要的貢獻。
學生B:是的,就像水滴雖小但能滋潤土地一樣,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微小的努力讓周圍變得更好。
學生C:我覺得水代表了微小的善舉,雖然看起來微不足道,但卻能影響到身邊的環(huán)境;陽光可能表示正能量和希望,就像一線陽光可以照亮黑暗一樣;而糧食可能代表為他人做出實際貢獻,如努力工作來哺育有用的生命。
學生D:最小的螺絲釘可能是指在生活中扮演的每一個小角色,無論多么微小,都有堅守在崗位上的責任。
教師:非常深刻的理解。每個人都有責任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出微小而重要的貢獻,為社會的美好和未來的發(fā)展付出努力。雷鋒通過這樣的比喻,呼吁每個人都要關心他人,承擔社會責任,以實際行動為未來的人類生活付出努力,共同創(chuàng)造更美好的世界,實現(xiàn)屬于個人的生命意義。
3.出示圖片請學生辨認,并閱讀教材中劉胡蘭的故事,思考:怕死不當共產(chǎn)黨,體現(xiàn)了劉胡蘭什么樣的人生追求?
課程實施預設:
教師:現(xiàn)在我們要進行一項有趣的活動,大家先看一下這三張圖片(如圖1),看能否辨認出他們分別是誰。
學生A:老師,第一個是劉胡蘭,我在教材中看過她的故事。
學生B:第二個是小蘿卜頭,我記得他在歷史教材中出現(xiàn)過。
學生C:第三個是王二小,他是少年小英雄。
教師:非常好,同學們都很認真。現(xiàn)在我們一起閱讀教材中劉胡蘭的故事,看看劉胡蘭的人生經(jīng)歷和她的英勇事跡。
(閱讀教材材料)
教師:思考一下,劉胡蘭被敵人抓獲后表現(xiàn)出怎樣的堅強品質(zhì)?她所說的話又表現(xiàn)出什么人生追求呢?
學生D:她在敵人威脅面前堅貞不屈,大義凜然地說:“怕死不當共產(chǎn)黨!”這句話真的很有力量,展現(xiàn)了劉胡蘭對黨和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的堅定信念。
教師:非常好,這體現(xiàn)了劉胡蘭崇高的人生追求,她愿意為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英勇獻身。通過上面的交流和學習,我想大家能夠充分認識到人的一生怎樣才能有意義。首先,能夠活出自己的人生,自食其力,實現(xiàn)自我價值;其次,當別人需要幫助時,付出自己的愛心,無論大小,自愿承擔責任;最后,將個人理想與國家發(fā)展、民族復興和人類命運結(jié)合起來是生命最高的價值所在。
知識點二:發(fā)現(xiàn)我的生命
教師:我們要進行一項有趣的活動,觀察圖2,這條河就如同自己的生命線,在開始的地方標注自己的出生,在最后標注上最近的自己(自畫像),回憶生命歷程中曾出現(xiàn)過的重要事件,可以是生日、學業(yè)成就、特殊經(jīng)歷等,在時間線上標注出來。你們可以盡情發(fā)揮,讓這條生命線充滿個性??梢杂脦讉€浪花來表示,活動結(jié)束后,邀請幾位學生來分享交流。
學生A:老師,這個浪花要怎么畫?
教師:你可以用浪花來表示一些重要的事件。比如,一個浪花代表一個特殊的時刻或者重要的轉(zhuǎn)折點。畫得越大表示事件越重要。
學生B:我可以在河流上寫一些關鍵詞嗎?
教師:當然可以!除了圖示,你也可以在河流上寫一些關鍵詞,讓人一目了然。這個活動的目的就是通過視覺方式展現(xiàn)你們的生命歷程。
(活動進行中,學生認真地標注著自己的生命線)
教師:好,時間過得很快,大家有沒有完成的?接下來,我們邀請一些同學來分享一下自己的生命線,包括其中的重要事件和感受。
學生C:(站起來)我畫了一個大浪花表示我高中畢業(yè),還有一個小浪花表示我獲得的第一筆獎學金。
學生D:(跟隨著)我在生命線上標注了我和朋友一起旅行的浪花,這是我人生中最開心的時光。
教師:太棒了!通過這個小游戲,希望大家理解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獨特而具體的,你們的“浪花”都是不一樣的,生命的意義需要自己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我想要過怎樣的生活?我該如何創(chuàng)造我想要的生活?通過認真地審視這些問題,我們會更加明確生命的意義。
(三)課程小結(jié)
教師:人為什么活著?怎樣的一生是值得的?這樣的問題一直伴隨著我們的一生,因為生命的意義并非是一個預先確定的答案,而是需要我們自己去深入探索和創(chuàng)造的,每個人都在不同的時刻和生活階段對這些問題進行反思和探討。
【教學反思】
優(yōu)點:利用視頻展示自然界中生命的奇跡和人類拯救生命的瞬間,可以通過視覺方式讓學生更深刻地感受生命的寶貴,激發(fā)情感共鳴;分組討論能夠促使學生交流,分享彼此的見解,并從多個角度思考生命的意義;利用時間線活動,讓學生回顧生命歷程中的重要事件,這有助于學生更深入地發(fā)現(xiàn)自己的生命軌跡和成長過程。
缺點:有些學生可能不善于表達自己的看法,在教學實施過程中,需要進一步引導這些學生參與討論。
(作者單位:蘭州市第二十三中學)
編輯: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