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瑜
世人常垂青朝氣蓬勃的清晨,也鐘情落日流金的黃昏。
清晨輝輝燭霞日,旭日東升,其道大光。
每每此時,天地間都充斥著清氣與新氣。自農(nóng)耕文明時代,人們便日出而作,扛起鋤頭邁入朝陽的懷抱,在曙光中勤懇又踏實地勞作,縱享蘇醒的萬物,感動于生命的力量,諦聽生命的召喚。
炊煙裊裊染晚霞,燦爛晚霞紅,無垠暮色濃,落日余暉散霓紗,層巒疊翠沐紅霞。
此時金烏西沉,人們收拾工具,動身歸家?!皶釙徇h人村,依依墟里煙”,天地又平添一抹人間煙火氣,絢爛的夕照一下燙到了每個人的心尖。
同樣霞色盡染的天穹,同樣明媚耀目的金日,同樣粼粼波光的海面,同樣作為日與夜盡職盡責的使者,同樣是大自然亙古不變的得意佳作,同樣是千萬年來令無數(shù)文人墨客心醉的神跡……清晨和黃昏二者究竟相異何處?或許只是東方魚肚白西方夕陽紅,或許單單是分處那條日夜不輟的晨昏線的兩端,抑或是千萬年來懷著神圣感和敬畏感仰慕注視著它們的蕓蕓眾生的心境不同吧……東隅是揚帆起航、奮力追夢的朝氣蓬勃和青春活潑,總是予人希望光明;桑榆是歷經(jīng)千帆,帶著歲月沉淀后的沉穩(wěn)內(nèi)斂、溫柔堅定,含笑包容著一切。
每當和媽媽早起追日或傍晚賞夕陽時,她總嘆道:“真羨慕啊,你們還是七八點的朝陽,而我們馬上就要成為落日余暉……”年歲日長,這樣的話只多不少,往往重重地敲在我的心上。
是啊,世人喜歡賦予清晨和黃昏別樣的意義,將人的一生比作太陽,少年人如朝陽,老年人如夕照,一地之內(nèi)一時之間,有晨無昏,有昏便無晨,但事實并非如此:年輕與年老如同清晨與黃昏,從不該用形而上學觀點加以審視,它們從來不是“對”與“錯”、“好”與“壞”的關系,更不是無法調(diào)和的尖銳矛盾,而是寓于同一性之中并受其制約的斗爭性,是統(tǒng)一中的對立,是和諧之美的兩個方面和兩種形式。
青年人如我,總帶著一股不服輸?shù)钠磩藕蜎_勁,持著一身寧折不屈的傲骨。我們十年寒窗苦,卻也熱血難涼,懷有“畫凌煙,上甘泉自古功名屬少年”的高遠抱負,和“書生意氣,揮斥方遒”的意氣風發(fā);我們熱愛生活,不辜負每一場花開,眼眸有星辰,心中有山海;我們憤懣于陰暗角落里的污穢,自鳴于世界上一切不公,“大膽地說話,勇敢地進行”以尋求那個有聲中國;我們勇?lián)厝危膽训懒x,“冀以塵霧之微補益山海,熒燭末光增輝日月”,思“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而意欲為改變世界傾盡一生……
老年人則“經(jīng)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早已看遍了世間百態(tài),嘗盡了人情冷暖,懷一顆恬淡虛無之心,溫和地注視著世間的一切,深邃的眼中裝著山,裝著水,裝著走過的路,裝著經(jīng)過的橋,裝著閱過的人以及歲月的風霜。因為撞過南墻,所以更懂得人生的道理,諄諄教導又苦口婆心;因為歷經(jīng)了太多悲歡離合,所以更懂得珍惜。“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奮斗一生積累的錢財只是部分,豐富的閱歷和為人處世的大智慧才是他們真正寶貴的財富。
凡是夕陽都曾是從東方升起的朝陽,凡是朝陽也都終有成為落日的一天。正青春也可以成熟穩(wěn)重,近黃昏也仍可童心未泯。清晨和黃昏本就是相映之美,我和媽媽亦如是,一個讀史明智,鑒往知來,涌青春之紅光,同時閱書以涵養(yǎng)沉穩(wěn)內(nèi)斂的性格;另一個則積極擁抱生活,舞出生命姿態(tài),和好友們暢享生活。全社會青年與老年亦如是,夕陽引領朝陽,用所得經(jīng)驗引路護航,助其茁壯成長;朝陽守護夕陽,用專業(yè)與熱愛為養(yǎng)老注入活力,攙扶其行穩(wěn)致遠,共用溫情點亮人間,共繪一幅云霞漫天的景象!
清晨之美,美于其朝氣;黃昏之美,美于其成熟。
我既高歌一日之計在于晨,又贊頌最美不過夕陽紅。今朝于初旭中看世界,終于夕照時品人生。
我愛日出日落,愛人們絢爛的一生,愛這世間蕓蕓眾生,愛這大千世界,更愛這清晨和黃昏,愛這上天賜予人間最美的禮物!
(作者單位:華中科技大學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