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敏 陳春林
隨著數(shù)字產(chǎn)品的日益普及,大學生對手機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而手機依賴往往會對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帶來一系列負面影響,例如,人們忽視現(xiàn)實世界,產(chǎn)生社會焦慮,形成攀比心理,注意力分散等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現(xiàn)采用問卷調(diào)查和個別訪談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群體進行調(diào)研,深入了解手機依賴對大學生人際關系的影響,并通過倡導社會關注、加強心理干預等措施對大學生進行引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實現(xiàn)他們的人生價值。
近年來,隨著現(xiàn)代通信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智能手機的性能得到大幅提升,手機已經(jīng)融入人們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據(jù)統(tǒng)計,截至2023年6月,中國手機網(wǎng)民的數(shù)量已經(jīng)達到10.79億人,其中學生網(wǎng)民占比20.5%。然而,隨著手機普及率的提高,人們對手機依賴現(xiàn)象也日益嚴重,已經(jīng)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手機依賴是指個體對手機過度依賴和過度使用,以至于無法維持正常生活和工作秩序的情況。
大學生使用手機的現(xiàn)狀
本文以江蘇省內(nèi)三所本??圃盒?個不同年級不同專業(yè)的全日制在校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首先,設置“大學生手機使用情況”問卷,共發(fā)放612份,其中回收612份,有效問卷593份,有效問卷回收率96.89%。在調(diào)查對象中,其中男生有309人,女生有284人;大一學生有124人,大二學生有223人,大三學生有170人,大四學生有76人;文史類占總數(shù)的50.35%,理工類占總數(shù)的49.65%。參與問卷調(diào)查的樣本性別分布、年級分布、專業(yè)分布都比較均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次,在課余時間使用訪談法在三所學校隨機抽取8名學生進行無結構式個別訪談,每個年級2名學生,通過對每人進行20分鐘的有效訪談,結合問卷調(diào)查的情況對結果進行分析。
時間長
通過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目前96%的學生在上大學以前就已經(jīng)擁有手機,83.29%的學生平均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長超過2小時,53.77%的學生平均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長超過4小時。可見,大學生日常使用手機的情況普遍存在,手機已經(jīng)成為大學生的必備工具之一。學生使用手機的時間偏長,超過半數(shù)學生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超過4小時。
用途多
首先,通過手機可以進行社交娛樂。大學生使用手機在社交媒體平臺進行線上交流和分享。此外,手機也是大學生進行娛樂和放松的重要工具,他們可以通過手機觀看視頻、聽音樂、玩游戲等。這部分學生占比最高,達93.62%。
其次,手機方便人們的日常生活。手機能夠幫助人們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各項事務,如使用手機進行網(wǎng)上購物、訂餐、查看交通信息等。這部分學生在使用手機的學生中占比為68.73%。由此可見,手機在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性。
再次,手機方便學習與科研。大學生可以隨時隨地使用手機查找資料、下載學習資源,進行在線學習和科研工作。這部分學生在使用手機的學生中占比為53.91%,比例相對較高。
最后,使用手機進行時間管理。大學生可以使用手機進行日程安排、設置提醒事項、制訂學習計劃等,這部分學生在使用手機的學生中占比較少,僅為29.09%。
頻率高、依賴大
分析本次調(diào)查的結果可知,大學生使用手機不僅時長較長,而且頻率很高。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手機不僅可以作為打電話和發(fā)短信的工具,還可以用來上網(wǎng)、聊天、拍照、聽音樂、看視頻等,這些豐富的功能使大學生越來越依賴手機。
使用手機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影響
手機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科技的發(fā)展,大學生對手機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這既具有積極的作用,也帶來了許多消極的影響。
積極影響
首先,擴大了人際交往的范圍。傳統(tǒng)的人際交往方式多以面對面的交流為主,在地域范圍上存在很大的限制,人們不能遠距離交流,甚至要跨越幾十甚至幾百千米的距離才能進行交流。但手機的出現(xiàn)打破了地域限制,使人們不論相距多遠都可以隨時進行交流。
其次,提高人際交往的效率。通過手機,大學生可以隨時與人進行溝通。過去出門在外的學子在與父母交流時往往只能寫信,或等放假回到家鄉(xiāng),時間間隔都較長,人們難以實現(xiàn)高效的交流,而現(xiàn)在其隨時隨地都能通過視頻電話等方式與父母進行交流,大大提高了人際交往的效率。
最后,打破了人際交往的隔閡。過去主要以面對面的交流方式為主,而這種交流方式會受到諸多因素的限制,如人們的身份差異、文化差異以及價值觀差異等。但隨著智能手機和互聯(lián)網(wǎng)的興起,越來越多的人會因為相同的興趣愛好聯(lián)系在一起,從而打破人際交往的隔閡,促進人們的溝通與交流。
消極影響
手機的普及與應用雖然具有許多的積極作用,但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消極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容易使人們忽視現(xiàn)實世界。手機的出現(xiàn)打破了人們交流的時間和空間限制,導致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交流大幅減少。從問卷中可以看出,大學生使用手機的頻率不斷提高,從而減少了現(xiàn)實中的交往,導致部分人不愿意在現(xiàn)實生活中進行交流。
其次,容易產(chǎn)生信任危機。隨著智能手機的廣泛使用,QQ、微信等聊天軟件越來越多,人與人的交流也變得更加便捷。但同時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利用社交軟件、網(wǎng)絡實施詐騙的現(xiàn)象越來越多,長此以往,人與人之間容易產(chǎn)生信任危機。
最后,容易形成攀比心理。智能手機的應用已經(jīng)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手機功能不斷迭代升級,許多人逐漸注重追求潮流而忽視了其實用性,盲目地追求“最新款”。手機的應用也帶動了網(wǎng)購的發(fā)展,人們通過手機可以隨時隨地購物。但如果缺乏健康的消費觀的引導,人們就容易養(yǎng)成不健康的消費習慣。筆者在調(diào)查時發(fā)現(xiàn),很多人購物并不是因為需要,而是因為外觀好看或“跟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攀比心理的影響,這往往會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綜上所述,手機雖然對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具有積極作用,擴大了人際交往的范圍,提高了人際交往的效率,打破了人際交往的隔閡,但過度使用手機也會產(chǎn)生諸多負面影響。為了改善這種情況,大學生應該適度使用手機,注重與他人的交流,培養(yǎng)良好的社交能力和人際交往技巧,建立真實、健康、豐富的人際關系。
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的正確引導
在享受手機帶來的便利的同時,大學生也應該注重現(xiàn)實世界的人際交往,保持良好的溝通能力和人際關系,同時也要注重信息安全和隱私保護。對大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使手機在人際交往中發(fā)揮更多積極的作用,為大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提高社會關注,提供社會支持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手機已經(jīng)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特別是對于大學生來說,手機不僅是通信工具,也是一種獲取信息、進行娛樂和社交的工具。然而,手機帶來的負面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因此,從社會層面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支持,是引導他們正確使用手機進行人際交往的重要措施。
通過鼓勵社會力量如企業(yè)、社會組織和志愿者,共同關注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問題,可以為他們提供更多支持和幫助。企業(yè)可以通過提供實習機會、組織社交活動等方式幫助大學生更好地融入社會,并拓展社交圈。社會組織可以通過開展各種活動,如社交技能培訓、心理健康講座等,提高大學生的社交能力和心理素質(zhì)。志愿者可以通過參與各種社交活動和組織,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幫助。
構建和諧校園,加強心理干預
校園文化對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通過構建和諧的校園,可以為大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人際交往環(huán)境,使他們在相互尊重、理解和支持的氛圍中成長。同時,還可以對手機可能給大學生帶來的心理問題進行及時干預,引導大學生正確使用手機進行人際交往。
一方面,學校應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通過舉辦各種文化活動,例如團隊拓展訓練、志愿服務、文藝演出等,讓大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培養(yǎng)與他人合作、溝通和交流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團隊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另一方面,學校應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梢蚤_設心理健康課程,邀請專業(yè)心理醫(yī)生為學生講解心理健康知識,傳授其應對壓力、調(diào)整心態(tài)的方法。此外,還應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詢服務體系,為有需要的大學生提供及時、有效的心理干預。
加強情感交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情感交流是人際交往的核心內(nèi)容,對引導大學生正確使用手機進行人際交往具有重要意義。學校和家庭應鼓勵大學生加強情感交流,提高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
首先,學校應加強班級建設,營造一個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的班級氛圍。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他們的個性發(fā)展,引導他們積極參與班級活動,增進與同學之間的感情。同時,學校還可以開展團隊合作項目,讓學生在共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會與他人溝通、協(xié)作和解決問題。
其次,家庭應注重與孩子進行溝通,了解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家長可以通過定期與孩子進行交流,了解他們在學校的生活狀況和心理狀態(tài),給予他們適當?shù)年P心和支持。此外,家長還應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引導他們尊重他人、關心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
學會自我管理,實現(xiàn)人生價值
自我管理是大學生正確使用手機進行人際交往的基礎。只有具備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大學生才能更好地利用手機進行人際交往,實現(xiàn)自身的成長和發(fā)展。
首先,大學生應學會合理安排時間,平衡學習、生活和娛樂。在使用手機時,要合理控制時間,避免影響正常學習和生活。同時,還要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參加各類社會實踐活動,拓展自己的社交圈。這不僅可以幫助大學生更好地了解社會和認識自我,還能提升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其次,大學生應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在使用手機時,要注意保護自己的隱私,遵守網(wǎng)絡道德規(guī)范。同時,還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保證充足的睡眠和適度的運動,以保持身心健康和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
最后,大學生還可以通過手機學習人際交往知識和相關技巧。同時,也可以利用手機學習心理學知識,了解自己的情緒和行為特點,更好地與他人建立人際關系,實現(xiàn)人生價值。
信息化浪潮下,手機的普及和發(fā)展已經(jīng)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手機對大學生的行為習慣、人際關系等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雖然手機的使用擴大了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范圍,提高了交往效率,打破了交際隔閡,但也帶來了諸如忽視現(xiàn)實交往、產(chǎn)生信任危機、形成攀比心理等消極影響。而正確引導大學生進行人際交往則需要社會、學校、家庭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在社會層面,相關主體應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高社會關注度,為他們提供相應的社會支持;在學校層面,學校應積極組織開展各種交流活動,搭建各種實踐平臺,讓大學生在現(xiàn)實中進行學習、交流;在自身層面,大學生應增強自律意識,提高防范意識,提升人際交往的能力。通過這些措施,可以促使大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人際交往習慣,提升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
江蘇省教育廳2020年度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課題“思政教育視域下大學生手機依賴與社交密度的關系研究”(2020SJB0453)。
(作者單位:無錫南洋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