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君飛
我已經(jīng)忘記擁有第一支鋼筆具體是在哪一天了。記憶里,童年生活的一些細節(jié)依然清晰,但對這個時間點一片模糊。
在第一支鋼筆到來之前,我用鉛筆寫字和做題。我沒有上過幼兒園,一入校上學就是小學一年級,使用的文具簡簡單單:一支鉛筆、一塊橡皮。剛練習寫字時容易犯錯,用鉛筆就很方便糾正,拿起橡皮一擦再一吹,在原來的地方寫下正確的字即可。鉛筆提高了學習的容錯率,減少了被懲罰的次數(shù)。如果一開始就使用鋼筆呢?我將會在慌亂中頻頻弄臟一頁頁作業(yè)紙,看到一個個寫錯后無法用橡皮擦掉的字,肯定會羞愧不安,沒有勇氣再走進教室。
鉛筆對我來說,就像價格便宜的玩具,從嶄新的、長長的完整一根一直玩到掉了漆、變得短短的鉛筆頭,在這中間還可以拿剪刀或者小刀慢慢地削。直到有一天,我需要一支鋼筆,學習仿佛一下子鄭重起來了,我也從一個貪玩的孩子成了一名“正式”的小學生。也就是說,在使用第一支鋼筆之前,我把該寫錯的字差不多都寫過了,并且養(yǎng)成了流利書寫、邏輯思考的習慣。
到了三年級,在我的學習生涯中發(fā)生了一件大事:寫作文。老師說寫作文需要趁手的工具,那就是鋼筆,如同父母在耕田時需要鐵犁一樣。多年以后,我無意間發(fā)現(xiàn)了上三年級時用的作文本,作文的確是用鋼筆寫的,藍墨水的字跡,筆畫工整,迎面撲來一股懵懂的稚氣,也有一些重寫的字,更有用墨水完全涂抹掉的字。這些作文都不長,200字左右,寫的內(nèi)容自帶一股天真爛漫的孩子氣,看得我既感動,又好笑。
可以肯定的是,我使用第一支鋼筆是在三年級,至于是不是在開學初,很難說。母親的記憶力很好,她記得我出生時天是亮著還是黑著,也記得我學會走路和完整說一句話的時間,甚至記得我參加工作后拿回家的工資有多少,而我自己早已忘記了這一切?;氐嚼霞?,我向母親詢問那支鋼筆是不是三年級一開學我就有了。母親沉吟著,應(yīng)該在回憶往事,可是她真正開口回答時,我又感到那么意外。
母親說:“你應(yīng)該是班里最晚擁有鋼筆的孩子。當時你回家說了老師的要求,我們馬上就去村里的老先生那里給你借來了一支鋼筆、半瓶藍墨水。那時候家里沒有買一支新鋼筆的錢。”
原來,我使用的第一支鋼筆是借來的,它并不屬于我。
母親說:“為了感謝村里的老先生,家里那只母雞下的雞蛋都讓你拿去送給老先生。老先生最愛吃糖水荷包蛋。”
我笑著問:“一共送了幾個雞蛋?”
母親回答:“前后加起來不止20個?!?/p>
“這些雞蛋賣了,也夠去街市上買一支新鋼筆了吧?”
母親說:“話不能這樣講,你能用鋼筆寫好一篇作文,我們見了心里歡喜著呢,我還想著要把你的第一個作文本保留下來。老先生從一開始就同意借給你鋼筆和墨水,這份情送他再多的雞蛋也應(yīng)該。老先生夸獎你是讀書的料,后來你是村里的第一個大學生,我們現(xiàn)在想起來還為你感到高興和驕傲?!?/p>
我猜想,父母去還鋼筆的那天應(yīng)該也是我擁有第一支自己的新鋼筆的日子。
母親說:“借來的半瓶藍墨水在催促著我們,你父親去打短工,湊夠了買新鋼筆和墨水的錢。我們帶著你去了新華書店,柜臺上擺放著一長串鋼筆,嶄新發(fā)亮,筆桿看上去很光滑,有純黑的、黑中帶青的、棕紅的,漂亮極了。你挑中一支,說是你喜歡墨綠色。我們點點頭,掏錢買下,看著你端端正正地把鋼筆別在上衣口袋上?!?/p>
母親記得這么清楚,我卻只能靠她的講述猜想自己當時的喜悅。
母親接著說:“這買到手的第一支鋼筆卻惹得你大哭了一場。回到家里,我們讓你取下新鋼筆,跟我們一起去送給村里的老先生,那支借來的舊鋼筆留著繼續(xù)用。你當然不肯,哭得上氣不接下氣。我們帶著新鋼筆和一瓶藍墨水去見老先生。老先生明白你為什么沒有跟過來,堅持要我們還他那支舊鋼筆,借出去的半瓶藍墨水也不用還。他說他吃了那么多新鮮的荷包蛋,心里感激著呢?!?/p>
也許當時我真的哭得很厲害,可是現(xiàn)在完全忘記了,只模糊記得那支新鋼筆的樣子,筆帽和筆桿是塑料的。母親找來照片簿,翻到我小時候的一張黑白照片,指著上衣上發(fā)光的東西說,那就是我別在口袋上的第一支鋼筆。
我盯著照片看,可惜只能看到箭頭似的銀白色的筆夾,鋼筆的其余部分都隱藏在口袋內(nèi),然而這確實是我擁有的第一支新鋼筆。照片上的我坐得那么端正,眼神明亮,充滿了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