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玉 欒翠玉 王冬梅
輔助生殖技術(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是指運用醫(yī)學技術和方法對配子、合子、胚胎進行人工操作達到受孕目的,該技術已成為不孕癥患者解決生育需求的有效途徑[1]。隨著體外授精/單精子顯微注射(IVF/ICSI)周期不斷增長,不孕夫婦在完成助孕治療后通常會剩余一些冷凍胚胎,探索和改進胚胎管理已成為各生殖中心的重點工作[2-3]。傳統(tǒng)隨訪管理模式多采用電話聯(lián)系患者征求其處置決定,但仍有許多患者未對續(xù)存到期的冷凍胚胎作進一步處置[4]。累積增長的欠費及過期胚胎對醫(yī)療資源的占用,無論從管理風險還是經濟效益、保存價值等方面,均給生殖中心帶來了較大負擔[5]。構建科學、高效、嚴謹的胚胎管理隨訪系統(tǒng)是生殖機構管理發(fā)展的必然趨勢[6]。2022年筆者所在醫(yī)院生殖醫(yī)學中心構建了信息化隨訪模塊,并將其應用于剩余冷凍胚胎處置隨訪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選取于筆者所在醫(yī)院生殖中心行ART助孕的281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ART助孕分娩后仍有剩余冷凍胚胎保存;(2)助孕患者夫妻雙方婚姻關系存續(xù);(3)夫妻雙方在進入ART周期前,均簽署冷凍胚胎知情同意書和隨訪知情同意書;(4)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1)助孕患者未達到活產分娩結局;(2)夫妻中一方已死亡。按照隨訪時間順序分組,將2022年7月-12月隨訪的139例患者設為對照組,2023年1月-6月隨訪的142例患者設為觀察組。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通過濱州醫(yī)學院附屬煙臺山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煙山倫準 2023-127)。
表1 2組一般資料比較
1.2.1 對照組
采用傳統(tǒng)隨訪管理模式。生殖中心護士手動錄入剩余冷凍胚胎庫存表,按照胚胎到期時間排查已到期或過期仍未處置胚胎的患者名單,按照順序依次進行電話隨訪。按取卵日期建立Excel工作表,在胚胎冷凍、解凍、移植、廢棄時更新記錄;續(xù)存繳費時登記繳費日期、到期日期;對于處置意向不明確、待定者,1周后再次電話隨訪,如3次均未給出明確答復歸為欠費胚胎;登記隨訪次數、耗時、隨訪狀態(tài)。電話隨訪內容包括:(1)講解凍存剩余胚胎數目、冷凍時長、到期時間;(2)對冷凍胚胎安全性、風險以及冷凍胚胎保存時限的中國專家共識[7]等進行說明;(3)講解續(xù)存費用及廢棄胚胎處置流程;(4)對超出凍存期限、欠費胚胎、拒絕到院處置者視為棄存的說明;(5)明確處置方式及原因。為避免可能面臨的法律風險及倫理問題[8],對未明確意愿者、欠費、失訪、過期或無主胚胎[9]本中心仍繼續(xù)凍存,廢棄銷毀前患者可改變處置意愿。
1.2.2 觀察組
采用信息化隨訪管理模式。生殖中心根據工作需求,依托臨床與實驗室數據,與軟件工程師共同討論構建信息化隨訪平臺。隨訪平臺能與實驗室胚胎管理數據鏈接,設置智能提醒、自定義查詢、條件檢索等功能。根據設置條件分類每日生成提醒列表。隨訪護士根據“今日提醒”列表,篩選符合提醒條件的隨訪患者,通過平臺發(fā)送短信和電話撥號實現(xiàn)剩余冷凍胚胎處置隨訪。首先,行短信提醒,累計3次短信提醒仍未行冷凍胚胎處理者再行電話隨訪。(1)續(xù)存胚胎。決定續(xù)費繼續(xù)凍存剩余胚胎者可以在醫(yī)院微信公眾號上掛號,醫(yī)生線上開具續(xù)費醫(yī)囑,患者在網上完成繳費。之后隨訪護士根據繳費憑證錄入繳費詳情,后續(xù)完成續(xù)存手續(xù)。(2)廢棄胚胎。決定廢棄處置的夫婦需攜帶雙方身份證、結婚證到院確認,醫(yī)生對其進行不少于10 min的談話并簽署廢棄胚胎處置知情同意書,在醫(yī)生、實驗室人員、患者夫婦見證下辦理廢棄手續(xù),并留取圖像或視頻資料,在系統(tǒng)中勾選“丟棄”標記,相關電子資料保存至患者胚胎檔案。(3)欠費、失訪、隨訪困難、拒絕配合、糾紛傾向等特殊情況在“備注欄”中標注。隨訪平臺自動生成隨訪時間、隨訪方式、耗時、隨訪內容、隨訪次數、隨訪狀態(tài)等隨訪記錄。通過“過期提醒”列表篩選出過期未處置胚胎的患者進行重點追蹤隨訪,總結前期隨訪記錄,采用個性化隨訪。個性化隨訪包括隨訪平臺設置關鍵時間節(jié)點,便捷實施針對性、適當頻率的多形式隨訪,避免患者出現(xiàn)抵觸心理;隨訪護士電話溝通前,先查閱患者病情資料,如妊娠結局、生產孩次、剩余胚胎數等,針對性解答患者疑問及顧慮,必要時請臨床醫(yī)師、實驗室人員協(xié)作隨訪。隨訪工作管理人員在隨訪平臺的“歷史提醒”列表中可隨時查看隨訪狀態(tài)及后續(xù)處理等信息進行質控。定期匯總“失敗提醒”列表,統(tǒng)計失訪情況。ART電子病歷和隨訪模塊鏈接,方便患者就診時門診醫(yī)生查看胚胎隨訪情況,有助于醫(yī)患溝通。
(1)隨訪情況。包括隨訪規(guī)范、隨訪延誤、漏訪和失訪。隨訪規(guī)范指冷凍胚胎到期后7 d內完成隨訪;隨訪延誤指超過科室規(guī)定的隨訪期,未在7 d內完成隨訪;超過1月未完成隨訪視為漏訪;若各種途徑聯(lián)系患者3次以上仍無法取得聯(lián)系或患者手機換號、停機,視為失訪。隨訪規(guī)范率=隨訪規(guī)范例數/總計需要隨訪例數×100%。(2)隨訪耗時。隨訪耗時指電話隨訪每位冷凍胚胎患者的平均時長。(3)剩余冷凍胚胎處置率。剩余冷凍胚胎處置率=隨訪后處置胚胎患者例數/冷凍胚胎總患者例數×100%。處置胚胎患者例數指隨訪后確定續(xù)存胚胎或廢棄胚胎的患者總和。
觀察組隨訪規(guī)范率為89.44%(127/142),高于對照組的57.55%(80/139),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36.806,P<0.001)。具體見表2。
表2 2組隨訪情況比較 (例)
觀察組隨訪耗時為2.00(1.50,2.50)min,短于對照組的3.33(2.70,3.50)min,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Z=-10.124,P<0.001)。
觀察組剩余冷凍胚胎處置率為90.85%(129/142),對照組剩余冷凍胚胎處置率為71.22%(99/139),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7.672,P<0.001)。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隨訪規(guī)范率高于對照組。傳統(tǒng)隨訪模式中護士依據科室自行設計的工作列表執(zhí)行隨訪任務,手工抄錄各版塊數據,容易出現(xiàn)抄錄錯誤,且在隨訪患者未給出明確答復時,后續(xù)追蹤隨訪較難實現(xiàn)動態(tài)記錄和查詢,因此隨訪延誤、漏訪較多。而信息化模式管理下,臨床診療、實驗室胚胎管理的數據與平臺數據同步,實現(xiàn)了冷凍物實時查詢,隨訪列表自動生成與更新,確保各項信息及時準確,從源頭上杜絕了數據錯誤[10-11]。根據隨訪平臺提醒設置分類患者、項目列表、隨訪核查,可以降低漏訪率。在隨訪質量監(jiān)管方面,通過預先構建的邏輯核查項對缺失項、異常值、自定義邏輯進行實時核查,針對隨訪日期超過窗口期、處置意向不明確、凍存超期等情況,系統(tǒng)自動彈出問題窗口,隨訪人員核查改正后方可保存。系統(tǒng)自動生成隨訪日期,如超出隨訪日期閾值,則跳轉勾選“隨訪延誤”或“漏訪”。通過信息化隨訪模式實現(xiàn)了隨訪數據的自動提取、實時核查,工作人員可以針對智能化提醒隨訪記錄持續(xù)改進。通過上述功能信息化實現(xiàn)了一鍵撥號、電話錄音、存儲同步完成,相關信息隨訪界面同步查看,精準快速答復患者問題,提高了隨訪質量。
傳統(tǒng)隨訪模式下,隨訪人員直接電話聯(lián)系患者,期望患者當下作出決定,但胚胎處置的意愿通常受多種因素影響[9],患者往往選擇與家人商量后再決定,但后期僅少數患者主動回訪,工作人員需要再次電話與之聯(lián)系,耗費的人力、時間成本均較高。信息化管理模式下,隨訪平臺具備數據篩選分類功能,可對同類患者批量導入隨訪模板,一鍵群發(fā)短信。首先,通過短信提醒發(fā)送胚胎冷凍知識、流程說明、處置意向預調查,使患者有充分的時間考慮,后續(xù)電話隨訪時患者對隨訪內容已有一定程度了解,可以針對性提出問題,有助于明確胚胎處置意向,節(jié)約了溝通時間。隨訪內容以路徑化設置,可以直接勾選,便利快捷。構建隨訪數據收集模塊[12],數據整合自動分析,提高了各部門管理的銜接和效率,因此,有效提高了隨訪效率。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剩余冷凍胚胎處置率高于對照組。剩余胚胎處置受助孕夫婦不同治療階段心理變化的影響,一般可分為治療中、成功妊娠后、正常分娩后3個階段[13]。前期隨訪發(fā)現(xiàn),接近半數的患者在胚胎冷凍2~4年后會改變最初的處理方式,此時多為上次助孕的孩子滿周歲后一段時間,夫妻雙方會重新權衡剩余胚胎的處置[4]。鑒于此,筆者所在醫(yī)院生殖中心采用分層階段隨訪策略,信息化為分層階段隨訪提供了技術支持[14-15]。在隨訪平臺設置關鍵時間節(jié)點,便捷實施針對性、適當頻率的多形式隨訪,避免患者出現(xiàn)抵觸心理,有助于患者配合剩余冷凍胚胎的處置,從而有效提高了剩余冷凍胚胎的處置率。
綜上所述,將信息化管理模式應用于剩余冷凍胚胎處置隨訪中,可以提高隨訪質量和隨訪效率,有利于剩余冷凍胚胎的處置,建議各生殖中心推廣應用。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